11:28
唐寅行书讲解视频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如遇学习疑惑,可留言
第三讲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帮书友引解如何学习行书的问题。
注:每一讲内容承有顺关系,本节内容若有不理解的书友,可回看第一、二讲
1、读帖-突破难字
上两节内容提到临帖先读帖读帖宜从法帖的特点风致入手,切忌拿到法帖就从头到尾一股劲的猛临,但另一方面事实,从一法帖的特点风致入手也有难点,比如我们选择出能够体现唐寅行书《落花诗》整体用笔特点的一些字,集中反复性的多读多练,而有些是自己认为很难写的字但并不在这些能够体现法帖用笔特点的字的行列中,比如视频提及到“春”字,怎么办?
1)从学习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得靠自己,说句通话“具体问具体分析、个人问题个人解决”,因为每个人的认为是不尽相同,同样如视频老师提及的“春”字,觉得难写,可有人不如此觉得,但就这个问题,靠自己的第一步:集中挑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多读多练的同时,进行对比分析,自己作结。对比分析可从两个角度着手,一是对比同个字在作者其他法帖中的写法,如“春”字,认真分析唐寅行书《落花诗》整帖都出现的“春”字之余,再察唐寅行书其他帖出现的“春”字;二是对比同个字在其他作者法帖中的写法,视频中也有提及到,唐寅行书深受赵子昂的影响,赵子昂书法又学二王,由此拓展,找出逸少、子昂法帖中出现的“春”字,加以分析其写法,而说初学的书友不知道某个人用笔受谁影响怎么办?这个可以大概方针,找自己喜欢的其他作者法帖进行分析即可。
2)从法帖广度来讲,这个问题有共通点,尤其对初学的书友,即初学书法的书友遇到自己认为难写的字,虽各自不同,但有一定共通;这些难字一定共通:上下结构、独体字、笔画数不多。如“ ”字头的上下结构的字,还如“风”等字、独体“飞”、“月”、“叉”、“韭”等字。
2、临帖-先求用笔再求结构
我们在学真书时,常会向人请教,这个字或那个字的结构该怎么掌握;可事实是,汉字的结构千变万化,自己要全部掌握并熟练于手中的笔,靠强记不行,但不靠记也不行,该如何学习是好?
注:掌握并熟练应用字的结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若书友做到上述临帖过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
1)先贵求用笔,再精求结构;我们写一个字,能做到笔笔交代清楚、到位,是这字的神韵所在,也是这个字框架搭建的前提。视频中做了个比方,写字如建房,房子的框架形状建成怎么样,理论上只要我们有足够想象力即可,但房子最终能不能用,在于怎么搭建,贵求用笔也就于此,这也是视频“要点”再三强调书友注意看老师用笔动作的理由所在。
2)熟练应用好汉字的结构,强记不行,不记也不行,什么意思?我们写字真能做到笔笔到位,也不能任由自己想象力胡来,任意胡闹汉字的结构,正如学习草书,结字的自由度很大,但必须遵循草符号原则,故此,我们要熟练应用好汉字的结构,需要典型的案例参照,这也就上述提及“掌握并熟练应用字的结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若书友做到上述临帖过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要记住典型的案例,但不要强记硬套,脱离行书、草书章法布局根本,即一个字在行书、草书作品中,受行列的其他字影响。
3、临帖要有区别应用
学习真书,根据上述两点,对初学者来说,若能做到实处,足够用;可学习行书、草书,我们要与真书有一定的区别应用。具体的说,我们学习行书、草书,临帖时除要集中重复性的上述的一些字,还有把上述的字所在列的字都拿出来多练练,如视频提及的“春”字,在单练多练之余,还要把“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一并拿出多练,这在于潜移默化的学习章法。
拓展回顾:
撇开艺术来讲,写好字的要素,在“起笔”、“转折”、“收笔”三点;掌握好这三点,一个字被写出来,都不会太差。
如图这一撇,在唐寅行书中比较典型的,占有两点:一是起笔,二是收笔。当然,或有书友问,不就是“提、按”?提、按之说,确实是目前书法圈比较火的用笔教论,可在字义层面,用笔只讲“提、按”,更多体现在墨迹线条的粗细变化,这或许是古代书法文献中少有提到“提、按”,而更多提及“涩”、“掠”、“转”等用笔技巧,因为真能学到并运用好这些关键的用笔技巧,“提、按”必在其中。
作品示范
详细点击:
唐寅行书单字、笔画示范,附用笔讲解
往期文章回顾:
唐寅行书《落花诗》第二首讲解
视频讲解:唐寅行书《落花诗》第一讲
举报/反馈

简之书院

2.7万获赞 2.1万粉丝
分享文化见识,传播经典艺术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