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博物馆
中国东南沿海主要的博物馆之一
原址鼓浪屿八卦楼
是厦门的标志建筑之一
2007年主馆搬至厦门文化艺术中心
对厦门的历史文化与重要人物进行了全方位介绍
游览着厦门市博物馆
珍品瓷器、宫廷玉器、名家书画琳琅满目层出不穷
流连在每一个布展与珍品中
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海洋中
开启一段奇幻珍品鉴赏之旅
去感受这一奇幻的博物馆
聆听镇馆之宝的故事
素三彩达摩坐像
这尊达摩坐像
高18厘米
达摩身披黄色袈裟
下着蓝色宽松长裤
袈裟和裤子上都装饰有一朵朵黑色的折枝花卉
在漳州市田坑窑的挖掘中,发现大量明朝末年素三彩标本,这比景德镇初创素三彩晚了一百年。从这件器物来看,在清朝早期,德化的制瓷艺人已熟练掌握了素三彩的技能。
德化窑的造型是以明代为最高峰时期
它的表情
它的姿势各方面
都表现得达到顶峰状态
衣服飘逸的状态等等各方面
都能够从上面可以看得出来
奠定了德化窑走向世界响应世界
一个重要的因素
白玉带盖贯耳扁瓶
白玉带盖贯耳扁瓶高20厘米
全身是由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
在瓶的颈部有着一对贯耳
雕刻着青铜器上常见的云雷纹为底
还有浅浮雕变体的龙纹
这一小小的瓶身上雕刻丰富至极
图案井井有条
疏密有致
乾隆皇帝的时期的玉器的形制是最丰富的。这批玉器曾经的收藏者要追溯到台湾声名显赫的板桥林家。马关条约后,台湾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林家不惜放弃在台湾的庞大家产,带领家眷毅然离开台湾,定居厦门鼓浪屿。他当年捐款给清政府筹建海军。慈禧为此给他赠送了他一些玉器,林尔嘉对这批玉器非常珍爱,常常带在身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尔嘉回到台湾,临行前他将一部分慈禧太后赏赐的玉器留在了鼓浪屿。
黄道周行书手卷
黄道周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
尤其行笔转折刚劲有力
体势方整
书风雄健奔放
有力量
又有姿态
也犹如他的性格
崇祯年间的明朝,正是积重难返的时候。恶化的官场风气让特立独行的黄道周越发不能适从,也不被待见。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但明朝沦陷后,无兵无权的黄道周,自己变卖家产招募了民团,亲自北上与清军作战,并在隆武二年也就是1646被俘后英勇就义。哪怕刑场之上,依然豪气高呼:天下岂有畏死黄道周哉?
石锛
全世界只此一套的成套石锛
大小依次成序
青灰岩的材质
质地偏软
一共有12件
性质可能是礼器
1985年,当时南安水头有位村民在开采石头的时候无意发现了这一组石锛。发掘者便拿着这12块石头去当地文博部门鉴定,希望能换一些奖金,但是当地文物部门未把这些石头当回事,便拒收了。于是他就来了厦门碰碰运气,结果被鉴定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更多精彩闽南文化
敬请关注
厦门卫视每周六18:00
《闽南通》
★来源:厦门卫视《闽南通》栏目
撰稿:邱 颉
编辑:王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