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晒被子似乎有种执念
特别现在是冬天缺少日照
一到天气放晴
阳光明媚的日子
从楼下往上一看
一层层阳台上
挂起了颜色交错的被子
虽不是特别美观
但是太壮观了
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小时候常听妈妈说
被子要多晒晒可以杀菌
尤其网上盛传
紫外线可以杀螨虫
但其实它们
并不是被紫外线杀死的
而是高温脱水热死的
如果你想靠太阳杀死被子里的螨虫
最好是在三伏天
给被子套上黑色塑料袋
长时间暴晒
另外被子晒过后的“太阳味”
也不是螨虫尸体的气味
而是臭氧的味道
01
晒被子是中国特色?
很多人出了国才发现
外国人很少晒被子
一方面是因为人家有烘干机
另一方面是法律规定
不能公开晾晒衣服
但实际上
我们古人也没有晒被子这个习惯
晒被子还是近代从外国引进的
从被字右边的“皮”字就可以看出来
早期我们中国人
是用兽皮当被子的
后来随着纺织的兴起
有了布做成的被子
因为布被子太薄
大家开始在里面充填各种东西
富贵人家会在被子中
填充真丝、鸭绒
用不起真丝的古人多用
芦花、杨柳絮、真丝下脚料
据元朝农业专著《农桑辑要》记载
“书藉、衣被风干就好,不要曝晒”
古代的纸和布生产工艺
赶不上现代
高温晾晒会加速纤维老化
古代要置办
一床像样的被子可不容易
经济条件好的人家
被子可以做得既大又厚
而穷人的被子既小又薄
这么珍贵的被子一晒就坏了
那可舍不得
况且古人根本没有“细菌”的观念
当然更不会有晒被杀菌的想法了
晒被子的习惯
是从晚清民国才养成的
当时中国国力衰弱
国门被西方坚船厉炮打开后
以当时西方人的“卫生标准”来看
当然觉得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
不文明、不卫生
中国人便开始引进了
部分西式生活方式
其中就包括晒被子
1910年东北、京津、山东
爆发大规模鼠疫
当时英国海归
剑桥大学医学博士伍连德
担任防疫总指挥
他果断采取
断绝交通、隔离疫区
火化尸体、药物消毒等手段
四个月就控制了疫情
当时的宣传册
介绍预防鼠疫的方法
列举了几条办法
勤洗手、勤打扫房间
生水要煮沸再喝
还有就是要勤洗、晒被褥
1918年山西再次爆发鼠疫
伍连德再次主持防疫
他给居民的预防方法中就有一条
“所有之衣服、被褥、铺垫等须曝晒于日光之下,且须连晒至三日以上,每日须经三小时。”
这些震惊全国的瘟疫
加速了现代卫生观念在中国普及
而晒被子作为预防鼠疫的重要措施
迅速在全国得到了推广
02
晒被子为啥又被禁了
奇怪的是
在中国人慢慢引进西式生活
开始晒被子后
外国人却开始了禁止晒被
特别是1940年
第一台烘干机的发明
洗衣机和烘干机
迅速成了欧美家庭的中产标配
“晒衣被”成了穷人的标签
《纽约时报》2009年曾报道
全美有六千万居民
被禁止使用晾衣绳
但烘干机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普及
两三千元的价格、大功率的耗电
让大多数家庭觉得不划算
另外文明程度的大幅提高
“万国旗”现象
也越来越被人认为“辣眼睛”
有碍市容
03
晒被子不完全指南
第一步 确定被子材质
目前常见的有三种材质
棉被
内部填充的是棉花,较为传统和普遍
化纤类被子
(四孔棉被、七孔棉被等)
内部填充的是人造纤维
常见的有涤纶、丙纶、腈纶、棉纶等
蛋白质类被子
(蚕丝被、羽绒被、羊毛被)
填充的是动物蛋白纤维材质
第二步 根据材质确定晒法
不同被子的晒法不同
棉被
容易受潮需要经常晾晒,最好是每隔两周,在太阳下晾晒2-3个小时,并轻微拍打使其保持蓬松。
纯棉被子用2-3年后还需要将老棉絮重新弹松才不影响保暖性。
使用5年以上需更换。
化纤被
化纤被是以涤纶等纤维填充,一般来说,使用1、2个月就翻晒一下,但不宜暴晒,晒2-3小时,不宜拍打,保持蓬松即可。
使用3年以上需更换。
蚕丝被
表面盖布,迎风晾晒,不要直接暴晒,轻晒1个小时,或者每隔两周在阴凉通风处晾2个小时,晾好后用手轻拍保持其蓬松度。
使用10年以上。
羊毛被
定期晾晒但不要过于频繁,在通风处晾晒1个小时,千万不可暴晒,高温会使羊毛中的油脂发生变化产生腐臭味,使羊毛失去弹性。
使用8年需更换。
羽绒被
由于羽绒吸湿后会结块变质,所以要经常将其晾晒,一般1-2个小时即可,不可以暴晒,晾晒时用手轻拍,使羽绒恢复自然蓬松,避免变质和细菌滋生。
使用10年以上。
(来源:“健康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廖迈伦
举报/反馈

北京石景山发布

84.4万获赞 5万粉丝
北京市石景山区官方百家号
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宣传部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