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题:三十而“丽”——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成立30年打造“母亲”系列品牌公益项目
新华社记者黄小希
成立30年,打造“母亲”系列品牌公益项目,募集款物46亿元,努力改善贫困妇女生存发展环境……这是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收获的“成绩单”。
1988年12月,中国妇基会成立。这个由全国妇联领导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以维护妇女权益、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妇女事业发展为宗旨,汇聚社会各界爱心,为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30年来,一笔笔创业贷款,鼓舞的是与贫困作斗争的勇气。1996年,中国妇基会筹款300万元,发起“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这一项目坚持“小额贷款,入户扶贫,循环使用”的基本原则,帮助贫困妇女脱贫致富。1998年,项目得到了1100万元的注资,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长效机制保障的品牌项目。
30年来,一口口“母亲水窖”,滋润的是贫困妇女及其家庭对生活的希望。在严重缺水地区修建集雨水窖,是有效利用雨水资源、解决缺水之忧的一种简便实用的办法。2000年,致力于解决“干旱致贫”问题,中国妇基会筹款1.16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发起“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从第一口集雨水窖在甘肃省漳县建成开始,“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不断为缺水地区的人们送去水窖,解决生活之需。
30年来,一辆辆“母亲健康快车”,承载的是社会帮助贫困妇女解决看病难题的热忱。妇女健康是妇女全面发展的基础。2003年,第一批“母亲健康快车”从北京出发,驶向偏远牧区、山区。由此,中国妇基会又一个“母亲”品牌项目正式启动。“母亲健康快车”项目迅速引起社会的积极响应,一辆辆“快车”像一座座“流动医院”,帮助贫困和偏远地区的妇女群众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维护妇女健康权益。
从“母亲创业循环金”“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到“母亲邮包”“母亲微笑行动”,从创业就业、水与环境保护、健康救助,到紧急救灾、家庭服务等领域……一系列“母亲”品牌项目,从受助群体的不同需求出发,形成一股合力,帮助广大妇女平等享有发展资源、发展机会,提升社会对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认知。
品牌的历久弥新,离不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妇基会开启了“母亲”品牌项目的升级改革。
为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母亲创业循环金”在2015年升级为“@她创业计划”。“母亲水窖”公益项目从解决用水困难的单一功能,拓展为安全饮水工程、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母亲健康快车”项目从一辆流动医疗救护车,发展成为关注女性生命全周期、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助力国家健康扶贫的女性健康类公益项目群。同时,中国妇基会还创新了百余个细致具体的公益项目,“超仁妈妈”“妈妈制造”等项目不仅帮助弱势群体改善处境,还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她们获得更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30年来,中国妇基会用爱心和行动传递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统计显示,“母亲水窖”公益项目解决了约270万群众和45万中小学生的安全饮水问题;2600余辆“母亲健康快车”不仅送去更为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发放了价值3亿余元的药品,守护7200多万贫困地区母亲和孩子的健康;“母亲邮包”项目为86万身处困境的母亲送去关爱温暖;“@她创业计划”助力350万女性实现创业就业……
一位母亲的身后,是一个家庭。升级改革“母亲”品牌项目的同时,中国妇基会着眼家庭建设,启动了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家庭支持行动项目。这一项目以绿色家庭、健康家庭、困境家庭和家庭服务为着力点,从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现代家庭服务等方面提供公益支持,并对贫困唇腭裂患儿家庭、自闭症儿童家庭、贫困血友病患儿家庭等进行帮扶。项目计划3年共筹集并投入资金1亿元,覆盖5万个家庭。
“我们要坚持以扶贫济困、服务妇女为己任,传递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妇女的关爱,用公益力量鼓舞帮助妇女自强自立,让受助妇女及其家庭感受到慈善的阳光雨露。”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孟晓驷说。(完)
举报/反馈

新华社

1.2亿获赞 995.4万粉丝
新华通讯社各线路稿件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