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01式105毫米榴弹炮,又称M2A1,是美国岩岛兵工厂生产的口径105毫米的牵引式榴弹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始研制,40年代初装备于美国步兵师、空降师和海军陆战队,也是美军数量最多的轻型榴弹炮。1953年停产,1980年至1983年为出口又恢复生产。主要用于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除美国装备外,还出口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炮重量轻,结构简单,牢固可靠,机动性较好,配用弹种较多。身管用高强度钢制成,无炮口制退器。焊接钢结构的大架为单轴开脚式。用卡车牵引,也可用直升机吊运。配用榴弹、火箭增程弹、榴霰弹、子母弹、破甲弹、发烟弹、化学弹和照明弹。
该炮最大射程达11公里,也是美军数量最多的轻型榴弹炮。在1941年起生产,在各战场作为师级支援火力大量生产并支援给各盟军使用,其以廉价、设计简便、与火力适中的特性获得炮兵的肯定,其升级版直至今日仍有在部分国家服役。
M101榴弹炮在二战时大量生产并支援盟国作战,因此战后成为了许多国家的标准装备,战后美军进行装备编号重编时原本改为M101榴弹炮,随后修改部分炮架与炮盾设计成为M101A1,并经历了朝鲜战争及越南战争,而其弹药亦成为其他105毫米榴弹炮的标准弹药。
美国空降部队与海军陆战队在1964年换装同口径轻量化炮架的M102榴弹炮,但因为价格因素最后没有办法完全替代M101榴弹炮,直到美军从英国引进M119榴弹炮后才将M101A1自陆军除役,但是AC-130空中炮艇目前仍然使用此武装作为火力支援。
在二战中,中国作为反法西斯阵营中的重要成员,自然也从盟友美国手中接受了不少的M101榴弹炮。据统计,截止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得到了476门,被国民党的美械部队作为军级火炮使用。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随着一支支美械部队的不断覆灭,该炮被解放军大量缴获,成为解放军的攻坚利器。这种先进的“大口径” 火炮并没有被作为部队直属的火炮,而是统一编为预备队炮兵集中使用。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当时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装备上差距极大,在重火力上更大。此时的志愿军火炮不仅型号众多难以统一,还多为日制老式火炮。此时的M101榴弹炮数量有限,却是少有的先进火炮,自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