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故事,
我们在课本上都读过。
虽然故事是虚构的,
但是精神鼓舞着一代代人。
而在北京郊区,
一个现实版的愚公移山故事却鲜为人知。
离市区90多公里,
房山区霞云岭乡三流水村就藏在大山“腹内”。
村里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道,
就是一条1080米长的人工隧道。
从1976年三流水人向大山打下第一根钢钎,
到2016年完成最后一次隧道施工,
“世外桃源”的石碑在隧道口立起,
整整过了40年。
根据记载,
三流水村平均海拔高度703米,
四面环山,
清代成村。
最初这里应该有水,
传说有三条溪水在此汇聚,
流淌到山谷盆地,
村子从而得名
——三流水村。
但是现在,
村里已经看不到水了,
而自然景观优美奇特,
有远近闻名的包公棺,
天然形成的鳄鱼石、望日孔等,
境内最高峰“黑牛峰”海拔1200米,
站立山顶可观日出、看云海、远眺群山,
近万亩的松林可供人倘佯,
上百种野花似锦,
几十种野菜及上百种中草药可供人品尝采摘。
但也正因为大山的阻隔,
村里好多老人,
一辈子没出过大山。
村民出山只能翻越门前环绕的大山,
腿脚灵便的年轻人到霞云岭乡上,
都要走上3个小时。
村里的老人说,
因为没有大路,
出山只能走小路,
当时供销社有定期收猪的政策,
但村民都不敢把猪养的太大,
最重也只有150斤,
不然就背不动了。
赶上收猪的日子,就要用背篓往外背。猪是活物,装在背篓里不老实,既考验技术,又需要体力。起早上路,背到供销社,过了磅卖掉,再走回来就天黑了。有时候要三个人轮班背一头猪。那时最愁人的是山里产的红肖梨运不出去。曾经上过国宴啊,可这么好的山货全靠人用背篓往外背,抬都不行,山路两个人都没法走。背能背多少,也就能运出去十分之一,剩下的自己吃不完,眼瞅着烂在家里,实在可惜。
村民们留恋故土,
与世隔绝的生活已经习惯,
并不想搬到村外重新开始生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流水的年轻人再不愿像老一辈那样终老在山间。
上世纪70年代,
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二十出头儿的村里年轻人,
开启了劈山开路的壮举。
“红旗渠精神”、“农业学大寨”、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人定胜天”……
在这些标语的激励下,
大家没有考虑太多徒手开山的困难,
只要凿穿挡在村前的这座山,
去乡里就不用爬几个小时的山路了,
山货也可以运出去了,
不用搬迁就可以在山里盖新房了。
从下定决心到真正实施,
也就这20几个村里的小伙子,
从1976年开始,
他们用铁锤凿向山腰,
为期40年的愚公移山就此拉开帷幕。
铁锤、钢钎、小推车这些工具都要先从山下背上来,没钱买炸药,就自己造。后来村里的壮劳力全都放下地里的活儿,来隧道工地参与劳动了。一天能挣10个公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由于没有专业人士指导,村民们的工程如果一直挖下去,就会挖到山顶,并不会打通山体。经过附近煤矿工程师重新校准,才有了现在的隧道。
有了附近技术人员的加持,
工程队的帮助,
三流水村的工程比原来的进程要快很多,
也正式步入正轨。
先后到三流水参与劳动的社员一度超过600人,
那时如果有航拍技术,
从上往下一照,
那就是600个愚公在一起挖山,
何其壮观啊。
1980年6月,
三流水村的隧道终于打通,
憋了千年的山风不管不顾地从大山腰间呼啸着冲过,
急切地去看外面的世界。
虽然刚开始隧道只有容一人通过的洞口,
但社员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要过到山那边去看一看。
地里干活的,家里做饭的,
坡上玩耍的,男女老少,
都奔跑着向这个洞口拥来……
整整4年,
横亘在三流水村前这座近千米的高峰,
硬是被村民从腰间掏出了一线通路。
这样一个人工掏出来的隧道,
成了三流水村走出山区的捷径。
然而这条隧道也仅仅容许行人通过,
车辆根本没有办法通行。
又因为在当时艰苦条件下打通的隧道,
这里经常会发生塌方危险。
在这种种因素下,
1989年到1992年,
三流水村隧道的二期工程又开动了。
东风牌卡车、解放牌卡车、桑塔那轿车……30多辆挂着红花的车排成车队,从西向东穿过1080米的隧道开进三流水,鞭炮声中,闻讯赶来的村民,将这些从山外来的车辆围了起来。三流水终于通车了!
当时这个隧道有了云峰隧洞这个名字。
一位交通部门领导发言表示,
一个不大村子,
用十几年的时间挖透了一座山,
打出了一条路,
这是个奇迹,
在全国也是不多的。
三流水人是当代活愚公!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
三流水村对隧道的要求也不断增高,
直到2016年,
隧道还在不断进行施工调整。
现在来到三流水村,
汽车开到云峰隧道后,
隧道的路灯根据声控依次打开,
颇有穿越到未来世界的感觉。
村里的红肖梨、核桃、杏等,
也都运得出去,卖得掉。
这山就是村民们的银行。
每到春季山花烂漫时,
行车从隧道穿过来到三流水村,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场景遍真实的呈现在眼前,
又像是来到了陶渊明笔下豁然开朗的桃花源。
虽然隧道已经通车,
人们不用翻山越岭了,
但大家对老一辈走过的小山路仍无比眷恋。
在相关部门支持下,
当年的小山路变成了
“三水穿山步道”,
受到了很多旅游爱好者的青睐。
房山区霞云岭乡三流水村,
是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391个乡村服务基地之一,
它民风淳朴,环境优美,
春季踏青、夏日避暑、
秋时采摘、冬季赏雪。
是亲身体会人民的劳动成果,
感受时代科技进步,
体验世外桃源的农家生活理想去处。
举报/反馈
志愿中国,携手共创美丽乡村!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