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图。中国社会科学网 图
近日,一本刚刚出版不久的新书试着揭开华为开拓海外市场的策略。
12月19日,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举行“CCG改革开放四十年系列新书”发布会。会上,CCG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发布了CCG最新研究著作《那三届:77、78、79级的历史记忆》《大潮澎湃:中国企业“出海”四十年》《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此外,CCG还在发布会上推荐了CCG高级研究员李罗莎的著作《中国走向全球化——亲历开放战略与经贸政策研究》。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这四本新书从不同角度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展望改革开放下一进程,旨在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为中国全球化建言献策。
其中,《大潮澎湃:中国企业“出海”四十年》一书由王辉耀及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回顾总结了中国企业40年全球化征程,指出十大“出海”路径,并根据企业全球化道路上的挑战提出相应建议。该书的发布旨在为“走出去”事业献计献策,为中国企业全球化贡献更大力量,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书第七章的内容揭开了华为、中兴等企业“走出去”的路径和方式,把他们开拓海外市场的策略形容为“农村包围城市”。
书中解释道,农村包围城市这里是指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有明确的国际市场目标,通过采取迂回战术,先选择比较容易进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形成拳头产品和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为日后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做准备。
谈及华为的海外路线图,该书称,华为是“农村包围城市”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其国内市场的拓展,还是其国际化路径,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书中描述道,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当华为踏上国际化征程之时,发达国家市场早已被欧美高科技企业所占领,国际市场中只有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区域还未引起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的重视,这就为当时还难以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华为留下了发展空间。
此后,华为相继进入中国香港、俄罗斯、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和地区拓展业务,与此同时,华为还在非洲、拉美地区设立了多个代表处,避开与国际巨头的正面交锋。2001年起,华为陆续挺进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逐步向发达国家的主流市场进军,实现了国际各大主流市场的全线突破,华为的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全线铺开。
据该书介绍,2017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约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其业务遍及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
该书认为,由于欧美企业一直掌握高科技领域的话语权,所以“华为中兴们”的“走出去”仍然遇到了一系列的障碍。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又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等事项是企业未来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