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青 温润如玉
岁月无痕 沧桑有迹
故宫馆藏龙泉窑青瓷
首次批量走出紫禁城
跨越千山万水回到故乡龙泉
国宝回家
与其他古代名窑相比,龙泉窑太过低调了些。雨过天青,温润如玉,龙泉窑以青瓷闻名,它是继汝窑、越窑等名窑之后的集大成者。南宋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此时的龙泉窑将青瓷的釉色之美推到了顶峰。
吴明俊-龙泉青瓷博物馆馆长:龙泉窑凭着它的釉色,达到制瓷的一种最高峰。龙泉窑就是追求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是青瓷艺人永远追求的一种目标。
王鲁湘:水天一色。
吴明俊:对,水天一色,大自然与人的和谐。所以说也是非常符合我们中国人审美的这种情趣。
王鲁湘:对,一青傲天下呀?
吴明俊:对。我们中国人都是崇尚玉,玉文化。
王鲁湘:对,这就是对青玉,青白玉的一种模仿?
吴明俊:对,龙泉窑瓷器的釉色刚刚好跟玉非常得接近,所以说我们把龙泉窑青瓷叫做比德尚玉。
龙泉窑就在浙江龙泉,它的制瓷历史上溯到三国两晋,结束于明清,时间长达1600年,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在两宋、元、明这三个朝代、数百年间,龙泉窑一度做为官窑,专门为皇家烧制青瓷,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大量龙泉窑精品。今年十月底,故宫博物院与龙泉市合作,推出“出宫回家——故宫博物院藏龙泉窑青瓷精品省亲之旅展”,深藏在紫禁城中的龙泉青瓷跨越千山万水,回到了故乡龙泉。
吴明俊:故宫它的瓷器应该是数十万件吧,其中有1700件是龙泉青瓷,故宫由于它的展览面积,受它的各方面的条件的制约,它展出的瓷器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王鲁湘:对,你想想这都是几百年以前,从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边的工匠,真的是一手泥,一手釉的把它给烧出来,做出来。然后千里迢迢,水陆兼程,进到了这个紫禁城,在深宫里头,宫里皇室的成员,陈列也好,使用也好,然后现在剩下这点东西,回娘家省一省亲,这么多年,也是应该的。
吴明俊: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出宫加回家,故宫博物院藏龙泉窑精品瓷器省亲之旅展。
此次在龙泉青瓷博物馆展出的故宫龙泉窑精品共有102件套,时间跨度从北宋到清,不同的朝代,不同的釉色,不同的器型,不同的风格,展现了龙泉窑在一千多年间绵延不断的发展历程和皇家御用青瓷的气度风范。
吴明俊:这件其实就是龙泉窑,最鼎盛时期的一种代表作。
王鲁湘:最鼎盛时期?
吴明俊:南宋时期的,龙泉窑开创了,就是说,烧制了粉青釉跟梅子青釉,把龙泉窑的制瓷技术推到了顶峰。这件就是粉青釉的杰出代表,它其实非常接近当时汝窑汝釉。那种颜色,我们叫天青釉。
王鲁湘:对呀。
吴明俊:就是追求的就是当时柴世宗跟宋徽宗他们想烧出的。“雨过天青云破出,这般颜色做将来”的这种釉色。可以说这是龙泉窑顶级的作品。
王鲁湘:“雨过天青”,天青色。其实是天青。
吴明俊:“雨过天青云破处”。
王鲁湘:器型也极其的规整,那些弦线做得多好啊。
吴明俊:非常简单,所以说宋代(青瓷)非常简单,追求一种极简之美。
青瓷因为宋徽宗个人的喜好而得以提倡,后来发展成为宋代官窑美学的写照。宋瓷与其他朝代瓷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在整个宋王朝存续的三百多年里,一直流传有两套审美系统,官窑一套,民窑一套。官窑的审美其实就是宫廷审美,宋代的青瓷将这种审美集于一身,它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作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精神至上,强调的是一种内心感受。鼎盛时期的龙泉窑受北宋汝窑影响最大,但事实上,龙泉窑从三国两晋创始最初,就一直专注于青瓷烧制。
吴明俊:烧青瓷一定要天时地利人和嘛。
王鲁湘:对。
吴明俊:天时,就是龙泉有得天独厚的一个瓷土资源。
王鲁湘:就是瓷土特别适合烧青瓷?
吴明俊:对,特别适合烧瓷器。因为龙泉是林区嘛,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个燃料。
王鲁湘:对,就是松树林很多。
吴明俊:对,松树林很多,因为我们现在的森林覆盖率,还是百分之八十四点几。
王鲁湘:是全中国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了。
吴明俊:对,被称为浙南林海。我们的空气质量指标等等,都非常得好。那么从古时候一直传下来。
王鲁湘:对,另外还有,应该有这个江河运输之利吧,因为大规模的瓷器生产,一定包括原材料,包括成品的出去,走向市场,不可能通过陆路,一定通过水路。
吴明俊:对的,当时,还有一个天时,就是龙泉是瓯江的源头,瓯江是浙江省第二长河,第二大河。那么它是发源于我们龙泉境内,最后是流到温州,注入东海,有好的水路,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一条非常好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这样一个便利吧。
龙泉大窑考古遗址的发掘,让天时地利人和,这些龙泉窑让人艳羡的优势有了具体的呈现。大窑遗址发掘于2006年,它位于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村,在沿溪10里的山坡上共有窑址50余处,四周山林葱翠,漫延无边,既有水源便利,又有沿溪古道,翻过一座山就是船运码头。我们可以想象,在千百年前,这里一定是烟火相望,瓷窑林立,汇集了天下最优秀的制瓷匠人,呈现的是一派繁盛景象。
王鲁湘:现在这个龙窑大概有多少米?
吴:目测应该在50米左右吧,所以说龙泉的龙窑有时候,一窑在古代的时候,一窑龙窑烧出来的作品就是好几万件。据说这个龙窑,也是分不同的段,中间这一段好像是火力最好的。烧出来质量最高的是吧?
王鲁湘:窑的中间,保温性,温度,都是最好的,所以古时候我们要烧好的作品,烧认为自己没有把握的作品,就是说想烧出好的效果,基本上放在中间这段。
王鲁湘:中间这个匣钵放在这个地方,火力最弱的应该是在窑头。这个龙窑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伟大的一个发明,全世界的其他的制陶地区没有由陶转化到瓷,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没有发明龙窑。
技术含量高,大规模生产,运输便利,元代时的龙泉窑已经成为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之一,它的产品畅销于东南亚、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1975年5月,在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海域,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从中发掘出了两万多件青瓷和白瓷,这就是著名的新安沉船,新安沉船中大部分都是龙泉窑青瓷。
吴明俊:龙泉青瓷是烧制时间是最长的,窑址分布是最广的,产品质量是最精的。当时在12世纪至16世纪中叶,龙泉青瓷是作为世界性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往世界各地。
王鲁湘:其实全世界人民都喜欢是吧?
吴明俊:对,也是。
王鲁湘:所以它成为中国外销瓷,中国外销瓷中间最大的一个,一个品种。
吴明俊:我们文明古国的一些文化,可以说都是通过瓷器的传播,让外国人最深入认识到我们中华的一个传统文化。
王鲁湘:日本一个大学者叫三上次男。他就是说是海上陶瓷之路。
吴明俊:海上陶瓷之路,其实就是龙泉青瓷占主角的,这样一个海上陶瓷之路。
南宋的龙泉窑,以粉青釉与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实现了青瓷的最高审美追求,元代的龙泉窑,又以最大产量外销瓷,称霸了海外市场,有着如此显赫历史的龙泉窑,却在明朝中后期衰落了,自瓷器在中国发明以来,它的技艺传承,审美变迁,影响范围种种,都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变迁有着深厚的渊源,那么龙泉窑的由盛转衰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十年前,一场大水让金村古码头再现于世人面前。金村古码头距离大窑遗址仅有五里之遥,在古代,大窑出产的青瓷先是被挑到这里,然后再装船运输。
王鲁湘:在金村码头,不一会儿工夫,我就捡到了这么多不同年代的青瓷的碎片。这个瓷器有高档的,你看这个达到梅子青的程度了。这个也非常非常精彩,而且还有这个莲瓣纹。这个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一个碗底,这里头大概不同时代的都有,可能最早的能到宋,其他的比如说到元的,到明的可能都有。可见在这个码头上头,可能延续几百年,都是一个主要的装船的一个码头,从这里下去以后进入瓯江,再从瓯江换成大船,然后再漂洋过海。
元代是龙泉窑最兴盛的时期,为了迎合蒙古统治者的喜好,变得有些粗犷,造型大多胎体厚重,装饰技法上多了划花、刻花、点彩等等。到了明朝,龙泉窑仍然有窑口专门为皇家烧制贡品,青瓷又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吴明俊:其实我们龙泉窑,在明的早中期,还是龙泉窑的一个高峰期,在洪武、永乐年间,我们通过考古还发现了,我们龙泉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的一个窑厂,这里的几件器物,就是明代洪武、永乐年间,龙泉窑为宫廷烧制的器物。
王鲁湘:这么大的体量?
吴明俊:对,那么这件器物的器形,跟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样式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说我们都是承烧,宫廷用瓷的一个窑厂。其实当时宫廷给我们样式,我们就按照它的样式来烧,为宫廷烧,那么特别是这件葡萄纹盘。雕刻工艺,它的烧制工艺,都非常到位,就是说这批东西一看,其实眼睛就会告诉我们,肯定是为皇家烧制的,民间不会有这么大东西烧制出来的。
皇家御用的龙泉窑体量巨大,主要用作祭祀时的礼器。但器形越大的青瓷,也意味着烧制难度更高,龙泉窑的胎体在烧制时,会有15%到18%的收缩比例,更何况是在不能完全控制温度的龙窑中,每一百件中能够烧成一件,已经非常难得。
王鲁湘:那龙泉窑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吴明俊:应该是在明中后期。
王鲁湘:明中后期,什么原因造成的?
吴明俊:首先一个原因是明朝闭关锁国的一个海禁的一个政策。
王鲁湘:大量的海外市场没有了?
吴明俊:对,海外市场没有了。第二个也就是由于统治者他们自己的一些审美情趣的一些变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景德镇瓷业它的快速兴起。因为它当时青瓷的采购量是比较少了,主要采购的那一块是在景德镇白瓷那一块。
王鲁湘:宫廷的趣味变了。他更倾向于这一种彩绘瓷了。
吴:对
王鲁湘:它需要这种五颜六色的东西来打扮他的宫廷,是吧?
吴明俊:对,所以到成化年间以后,宫廷已经没有到龙泉窑,再采购宫廷用瓷了,因为明代他们那时的历史是这样子的,就是说每个皇帝登基,他都要大赦天下的,都要把各地的窑官先招回来,大赦天下三年,减租减息减税嘛。然后再三年以后,再派新的一个督窑官,到各地的窑口去督造瓷器。但是成化年间以后,皇帝把这些督窑官招回来京以后,三年以后他就没有再派官员到龙泉来。
明代成化、弘治朝以后,龙泉窑逐渐势微,至清代、民国时虽有少量生产,但已不复当年辉煌,龙泉窑慢慢被岁月与世人淡忘。龙泉窑在中国陶瓷史占有重要地位,它应当再被世人重新认识,要感谢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中国近代享誉世界的陶瓷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陈万里先生。
吴明俊:1928年5月,第一次来到龙泉的时候,发现了龙泉青瓷,曾经有过这么辉煌的一个历史,曾经是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一种标志性的符号,向世界各地进行传播的。据记载,他八次来到龙泉。一来了龙泉,就去了我们龙泉的比较中心的一些窑厂,比如说大窑。
王鲁湘:交通很不方便,他就是这么车一程,水一程的过来?
吴明俊:车一程,水一程,然后坐着轿子。像大窑的话,坐着轿子,一进来的话,他就是跟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向他们了解龙泉窑的一些历史,像窑址的一些分布,通过数次,应该是八次来到龙泉,然后在1946年他写了一本书,就是《瓷器与浙江》,让世人再一次认识了龙泉窑。
王鲁湘:好像陈万里先生有两句话很有名的,就是给我们浙江的瓷器做广告语的。
吴明俊: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
王鲁湘:然后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你看这个广告语,可就说明了龙泉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了。
吴明俊:对。如果按照这样子来说的话,我们龙泉在陶瓷史可以占中国的四分之一江山了,是这样的一个辉煌的一个历史。
故宫收藏的龙泉窑精品,仿佛是龙泉窑辉煌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们的温润与光华,让人不由得感叹。在上世纪50年代,在制瓷老艺人的努力下,已经失传的龙泉窑烧制技艺得以完整恢复。得益于一代制瓷大师的传承与创新,龙泉青瓷已经由日常生活用品,一跃成为艺术品。龙泉窑历史上曾经辉煌的一页已经翻过,在今天关于龙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又有了新的解读,龙泉特有的瓷土资源,现代化的烧制条件,越来越多出色的制瓷大师,对传统技艺的普遍重视,今天的龙泉青瓷以更高调更自信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
编辑:王竹、蒙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