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152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末期由Fw-190发展的一种高空高速活塞战斗机,与作为“快速解决方案”的Fw-190D相比,Ta-152是作为“最终解决方案”的极致之作。由于诞生时期偏晚,生产数量太少,并未在战争中发挥太大作用;但其优秀的性能仍获得了交战双方的一致赞赏,与P-51H、喷火XIV一起被誉为终极活塞式战斗机,其各项飞行性能已经接近活塞式战斗机的极限。
1942年秋天,美国轰炸机开始和皇家空军一起对德国进行大规模战略轰炸。而且,德国情报部门清楚地知道B-29的存在。德国空军认为:如果B-29对德国进行轰炸,现有的战斗机完全无力截击。因为在同温层中,现有的战斗机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即使勉强达到,也完全丧失了机动能力,更遑论发动攻击了。Kurt Tank的计划被德国空军火速提到议事日程上。
第一架Ta-152H的原型机在1944年夏天完成,使用了Fw-190C的机身。1944年12月,第一架Ta-152H-0下线,共生产20架。一个月后,Ta-152H-1下线。H-1在发动机上方安装一门30mm MK108航炮;两个翼根各装一门20mm MG151/20航炮。在发动机和座舱部位,有160kg装甲板保护。一个MW50推进剂箱装在机身主油箱后;一个GM1推进剂箱装在座舱后部。一共生产了大约150架Ta-152H 。在苏联红军逼近科特布斯装配厂时,生产计划被迫放弃。
Ta-152量产型于1945年1月开始列装参战,截至终战各型生产总数相加不足150架,列装部队的数量更少,大多数Ta-152在等待向部队移交时被盟军飞机炸毁在停机坪上。没有一个战斗机联队完全换装Ta-152,仅有小部分战斗机中队Ta-152和Fw-190一起使用,主要用于Me-262基地的保护任务,即在Me-262起飞和降落时在机场上空警戒以防止盟军飞机偷袭。
在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里,有一支唯一装备了这种超级猛禽的部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对盟军绝对的空中优势,取得了不凡的战绩,成为日薄西山的第三帝国黄昏中最后一抹亮色。如果战争后期能大量出现在空战中,一定会使盟军大伤脑筋。然而即使战争拖得更久,Ta-152偏低的产量也不太可能获得改观,因为它的生产优先级始终都低于另一种末日战机Me-262。喷气式取代活塞式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位盟军飞行员说:“在我看来,Ta-152绝对可以与任何一种盟军战斗机相匹敌,甚至在某些表现上远胜过它们。Ta-152参战太晚,未能扮演重要角色,实在是盟军之厚福,德军之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