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工艺,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榫卯结构历史悠久,人类最早的榫卯工艺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他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干阑式建筑,这种建筑使得房屋的稳固性提高不少,在此之后,我们古代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都是使用榫卯结构进行建筑的。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西应县木塔等建筑,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这种不用钉子的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那么我国古代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建筑大量使用了榫卯结构呢?
山西塑州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也叫释迦塔,建于辽,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塔。作为榫卯结构的杰出典范,应县木塔采用全木榫卯结构,无钉无铆。期间历经强烈地震、炮弹轰击仍然屹立不倒,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 山西大同悬空寺
悬空是始建于北魏年间,是一座真正的建在悬崖上的庙宇。这座寺庙历经千年风雨,却依旧屹立不倒,这和其精巧的建筑结构息息相关。其结构大量使用了全榫卯结构,不含一颗铁钉。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以榫卯和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是“全球十大奇险建筑”。
悬空寺 悬空寺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五台山佛光寺建于唐,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其中东大殿采用梁柱木结构作为框架,以柱子承重,以樟卯固定接头,是一种柔性结构体系,已接近于现代框架结构。1000多年的战火,1000多年的风霜雨雪,一座木建筑能够从公元10世纪保存到20世纪,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奇迹!
佛光寺 佛光寺 相对于西方的石文化,榫卯是东方木文化的精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榫卯比汉字更具人文代表性,是东方智慧的真正象征。
目前榫卯结构除了在建筑上有沿用之外,家具行业也是广泛的应用,比如檀颂家具出品的和系列和弘系列均是以榫卯做支撑,连接紧密,名鼎檀的家具也是用的榫卯结构。
就如这一个餐桌:
台面榫卯结构——穿榫
穿榫:适用于部件的中撑结构,一般用于产品的中间部位,将两边的框架连接起来,同时起到加强面板承重力的作用。主要应用于桌类的面板和柜类的背部。
穿榫结构 框架榫卯结构——粽角榫
桌角 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脚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与四面平家具中。
框架榫卯结构——套榫、楔钉榫
套榫:明清家具椅子搭脑与腿料连接时不用夹头榫,而是将腿料做成方形出榫,搭脑也相应的挖成方形榫眼,然后将二者套接,这类榫卯结构称为“套榫”。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弧形弯材的一种十分巧妙的榫卯,圈椅的扶手,部分圆形桌、几的面和托泥用此法做成。
新中式家具圈椅 楔钉榫 框架榫卯结构——格肩榫
四出头官帽椅的搭脑、扶手和腿足的相交处等一般都采用圆柱丁字结合。因其造型比较简约,新中式家具中也经常用到。
新中式书房 如图中这种圈椅在腿足的相交处都是用的格肩榫。
格肩榫 框架榫卯结构——燕尾榫
燕尾榫:相传为鲁班发明,被后世尊称为“万榫之母”,是明清家具中不可缺少的榫卯连接法。燕尾榫是指两块平板直角相接时,为了防止受拉力时脱开,将榫头做成梯台形,形似燕尾,故名“燕尾榫”。一般柜类用的比较多。
燕尾榫 檀颂新中式家具楼梯龙骨一般采用的是“新型专利结构”的“双楔钉榫”。
新中式家具客厅 双楔钉榫 中国的榫卯结构博大精深,不止是在建筑上,就我们目前的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这一工艺技术,应当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遗传,不应当被埋没,应该发扬光大!榫卯工艺,中国工匠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