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知道“香格里拉大酒店”,也知道咱们中国云南有个城市叫“香格里拉”。
其实
中国云南香格里拉市,以前不叫“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
这俩画风迥异的地名是怎么完成调换的呢?
故事要从20世纪初开始说起。
1933年以前,“香格里拉”就是个无名小地方。
西藏,四川,云南,尼泊尔,不丹,克什米尔地区,都有地方自称自己为“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在藏语里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在藏文化圈里,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大上之处。
放在东北,“香格里拉”就跟“铁岭”没什么区别。
不管啥地方,你爱叫就叫,没人跟你抢。
那为什么突然间,“香格里拉”就火起来呢?成了一块宝,谁都想抢。
真正意义上,大众熟知的“香格里拉”,其实是个文学虚构的概念,还是从西方传过来的。
1933年,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创作了一本小说——《消失的地平线》。
小说中将“香格里拉”描绘出安静祥和,人民淳朴的山谷。
“香格里拉”从此在西方文化中摇身一变,成了类似咱们中国人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香格里拉风光
好地名的“抢注”,要归功于地方领导肚子里有墨水。
2001年,中甸县向国务院申请改名为香格里拉县。
中甸县古城“尼旺宗”的的藏语意思和“香格里拉”一致,都是“心中的日月”。
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改名成功。
后来香格里拉县,撤县设市,就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香格里拉市”。
具体“香格里拉”这地名起源于哪里不太好考证,但不太可能起源于现在的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因为香格里拉市最多可以追溯为“尼旺宗”。
类似的改名的故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香格里拉市的藏族建筑
可能的“香格里拉”的起源
詹姆斯在写出小说前,曾到访克什米尔地区(主权争议地区),该地区的景色和小说描写一致,也是詹姆斯曾去过的唯一自称“香格里拉”的地方。与詹姆斯同时期的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曾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过多篇以云南丽江为中心的探险记录,曾在当时的西方引发不小反响。这些探险日志,可能给詹姆斯的小说提供了灵感。藏文化有关于“香巴拉”的传说,也是讲述人间乐土的故事,这个传说可能启发过詹姆斯。詹姆斯从哪里获得灵感,虚构出“香格里拉”这个地方已经不可考,但很有可能是揉搓了很多元素,是对中国西藏,云南,克什米尔地区等藏文化地区的汇总虚构。香格里拉起源于哪里其实已经不重要,“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也可谓“地名改名史”上教科书级别的神操作。
“香格里拉”这个名词并无特殊意义,但它有关“乌托邦”,“生活的彼岸”的文化意义,才真正的动人。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心动的不是“香格里拉”这个名词,而憧憬它背后蕴含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概念提出人:矮大紧镇楼,还不快点赞!
举报/反馈

小东西爱历史

607获赞 80粉丝
历史·地理·人文·生活·牢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