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的马化腾,真格基金的徐小平,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很多知名企业家都来到了这场盛大的颁奖典礼。然而今天他们并不是主角。聚光灯照耀的是田刚、饶毅、丁洪等近百位顶尖科学家,堪称星光熠熠。11月18日下午,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举行颁奖典礼。李家洋、袁隆平等七位科学家获奖。
未来科学大奖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用于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今年共有七位科学家获奖。生命科学奖颁给了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系统性地研究水稻特定性的分子机制和采用新技术选育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中的开创性贡献。物质科学奖由马大为、周其林和冯小明三位科学家分享,以表彰他们在发明新催化剂和新反应方面的创造性贡献,为合成有机分子,特别是药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则授予宝岛台湾的林本坚教授,其代表性工作是发明并推广浸润式微影技术,从而成为半导体领域的世界领先者,并改变了全球半导体产业技术路径。
“今年,我们三位生命科学奖的获奖者都是种水稻的。”张启发院士接受采访时幽默地说。他是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在谈到如何做出原创性科学成果时,他说,“顶天的科学成果一定是立地的,不跟风、不惟书,要在水稻田里寻找基因的秘密。”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内地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发起设立的世界级科学奖。早在设立之初,它的评选程序就借鉴了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著名科学奖项。为了保持评奖的独立性,由21位国内外顶尖的华裔科学家组成了科学委员会,他们共同决定奖项评选规则、决定奖项范围类别、决定奖项提名名单、投票决定获奖名单。
不菲的奖金全部由企业家捐赠,且每个奖项、每个捐赠人都承诺捐赠10年,从而保障基金的可延续性。
【链接】
未来科学大奖成立于2016年,现已举办三届,共诞生了十二位获奖人。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
2017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获得物质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获得当年新增设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朱松梅
流程编辑:RB013
举报/反馈

北京日报客户端

7501万获赞 524.7万粉丝
爱北京、关注北京、读北京
北京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