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是一个氏族的名称,共工氏就是他们的首领。共工氏是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他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传说就是共工因为素来与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怒触不周山。最后撞倒了不周山引发了女娲补天的传说,可以说共工从上古神话的角度来说完全是一个配角,就是为了衬托女娲的存在,那么我们把他单独列出来讲,是为什么呢?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传说,同时还有他为华夏民族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共工氏是神农氏的后代,同时他又是继神农氏之后又一个为农业生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他曾经发明了筑堤,为百姓生产生活蓄水,同时灌溉农田。这才是我们单独介绍他的原因。同时也是他被称为水神的原因。
在这里我想介绍的共工的故事有两种说法,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
第一种说法是共工氏和他的儿子,也就是后土都是精通并重视农业生产的部落首领,尤其重视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水利灌溉。在总结部落的土地情况后,他发现有的土地处于高地势,灌溉农田非常费力,而有的农田在低处,灌溉省力却又容易被水淹没,五谷都没法正常生长。于是共工氏带领部落百姓把地势高的土运送到低处,这样就把低处的地势填高了,不仅扩大了可耕种土地面积,同时还解决了高地灌溉的难题和低处发生水灾的几率。为了防治洪水,他们在河流的上游构筑了堤坝蓄水。在这里我们要稍微介绍一下共工氏生活的位置,就是在黄河中游的河西地区,就是现在的河南辉县附近。共工氏构筑堤坝的河流下游经过了颛顼(zhuan xu)的部落联盟。当时的黄河还没有经过几次大的改道,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了黄河的样子,所以经常泛滥成灾,祸及无辜百姓。不料一场大水摧毁了共工氏构筑的堤坝,同时淹没了下游的颛顼的部落联盟。于是两个部落之间就发生了不可避免的战争,在中原的一场大战最终以共工氏战败而结束,共工氏因战败而不得不逃往西方。在西方共工氏看到了巍峨耸立的不周山,不周山挡住了共工氏往西的逃路,他于是就想把不周山撞到,当然最后的结果就是共工氏撞断了不周山……
第二种说法就是《淮南子》中的一段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指因为共工擅长农业生产,而使得他的部落一天天强大起来,当时共工和颛顼都是少昊部落联盟里的一员,而部落的强大使得共工野心膨胀,不在听从少昊吩咐,同时也对少昊指定的继承人颛顼十分不服气。颛顼与共工氏原本应该是可以和睦相处的。但是由于少昊统治后期少昊族的衰落,加上共工一族的崛起。原本江水流域的统治者少昊已经没有能力约束崛起的共工,共工因此向少昊的统治权发起了挑战。于是颛顼就联合部落里的其他部落,将共工氏的崛起一把按下去,也就有了后面共工氏因为愤怒去撞不周山的结局……
所以说殊途同归,最后的结局就是共工输了,被颛顼刷了经验和荣誉,而颛顼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少昊对于江水流域的权利。这是上古时代为了地位而发生的战争。输家共工的形象自然而然的由颛顼去书写。但是也有记载共工仍然强大,使得颛顼不得不采取联姻的方式来笼络共工。还有的记载颛顼是利用上古时期民众迷信的心理,声称共工治水会“触怒上天”,导致共工失去支持,最终失败。
至于说共工氏是与祝融战斗的记载是出自《史记·补三皇本纪》,这是流传最广史书,也是被普通大众最为接受的版本了,关于共工的传说有很多种类和版本,我只是截取了其中两段来稍微的讲一讲。其实严格来讲颛顼的妻子的部落是祝融氏的分支之一,这个黎部落也参与了制裁共工氏的战斗。
作为一个客观的看客来评价共工,我们所接触到的也许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我们从传说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共工氏的为人,我认为共工氏治水的方式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洪水泛滥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他是华夏民族的治水英雄之一,他所表现额永不言败,锲而不舍的治水精神是我们华夏民族永远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继往开来的把他的治水精神传递给了华夏另一个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是共工的失败引起了大禹的反思——堵不如疏。所以说评价共工我觉得“水神”他当之无愧。
举报/反馈

沐沐嘟嘟说

271获赞 46粉丝
与其失去一切,不如相信奇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