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去寺院里拜佛的时候,可能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愿菩萨保佑你得大福报!”有的人听了,心里就很开心。当然了,有福报是好事,谁都希望自己有大福报。不过,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呢?由于福报有很多种,今天云来就和只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种福报——清福。
如果一个人能时刻做到心中没有烦恼,心情清得像一轮明镜。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既不会觉得受宠,也不会觉得受辱。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宠物不惊。对于正面的、负面的各种事情,都带动不了他的心。能够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福报中的一种——清福。
清福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呢?我们对比一下上面所说的条件,很明显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也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清福的福报。
因为一个人,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今天这里,明天那里。有时候甚至为了解决一些困难,要努力的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在那样的一种状态中,很难做到让自己的心情清净下来。静不下来,达不到清净的状态,就谈不上是一种对清福的享受了。
学佛的人,只有证到了空性,让自性清净,才不会被世俗间的东西所缠绕。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很难做到。其实,佛陀曾经说过,每个人本来就是具备佛性的,清净本来就是每个人的自性。也就是说,人人天生就是具备享有清福这种大福报的。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般人没有办法去享受这种清福呢?
佛陀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很多人在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时候,他会后悔,甚至去苦苦思索失去那些东西的原因。那么,他在思考已经过去了的这些事情的时候,时光就从他的现在流失走了。但是过去的事情,再也无法回过头去重来一遍。同时,他也在思虑未来怎么样的时候,时间也在他的思虑当中失去了。占据他思索的时间的东西,不是清净,而是思虑。
因为当人在事物当中苦苦挣扎、思虑的时候,很难察觉那些事情对我们自身清福的影响。因为获得清福的条件是心情清净,或者说是要具备“不悲过去,非贪将来”的心态。可是人都想抓住很多抓不住的东西,所以才让自己难以享受这份清福。就无法做到“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也许这样的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纪,等他真正发现了人生的乐趣,是清净自在,不悲不喜的时候,心才会安定下来。也只有到了这种时候,他才会感慨,原来心思清闲,也是一种福分。
很多人觉得出家是享受清福的一种方式,其实没有必要那样去做。如果出家了,心里还惦念着自己的家人,反而会让心更加的颠倒。许多人在家,当居士,他的心不去思考更多的问题。他也能做到心情清净。那么,这样的人,他也是具备享受清福的大福报了。
由于每个人都是具备清福这种大福报的,所以,即使不用求得这种清福,到了一定的时候,还是会享受到这种清福。一个经常行善积德的人,他的心不会因为做错事而惴惴不安,他就很容易让自己的心清净下来。所以,这种人到老的时候,享受的清福会更多。
不过佛教中对于世间的清福并不怎么看重。他们认为那些福报再多,也会如朝露一般,转眼就会过去。只有抓紧难得的人身,真正的去修行,得成佛道,才会有永远享不完的各种大福报。
也就是说,只有让自性清净,得无上大智慧的成就,才是真正的福报。到了那个时候,才不会有任何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