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多多
开幕式现场
缅甸当地时间10月28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与仰光中国文化中心合作举办,缅中交流合作协会协办的“中国风格·绿水青山——中国国家画院水墨艺术国际巡展”在仰光中国文化中心开幕。此次展览虽然规模不大,展出了23位艺术家的43幅水墨山水作品,但却彰显着中国当代水墨最前沿、最具探索性的新水墨样式。
开幕式现场
缅甸人民对此次展览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展览现场人头攒动,在现场热烈氛围的烘托下,此次国际巡展拉开了帷幕。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大使洪亮,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联邦副部长吴基敏,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先后致辞并为开幕式剪彩。仰光省行政长官吴漂敏登,缅中友好协会主席吴盛温昂,仰光省议会副议长吴林乃敏,仰光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校长吴昂乃敏,绘画系系主任吴妙吞昂,仰光国立艺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吴昂莫纽图,以及包括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许钦松、李孝萱、尚可、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国国家画院外事办公室主任张楠在内的百余位中外嘉宾,缅甸当地艺术界人士以及普通观众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驻缅甸大使洪亮 致辞
此次中国国家画院带着43幅山水画精品来到缅甸,是仰光中国文化中心今年7月对公众开放以来,举办的分量最重的一场文化交流活动,从开幕式现场的热烈气氛可以感受到缅甸民众对中国绘画的喜爱。洪亮在致辞中谈到:“中缅文化交流可追溯至唐代,历史久远,近些年来中缅文化交流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日渐活跃,双方正在积极推动互建文化中心,让文化交流常态化。我们知道,包括绘画在内的文艺作品,是人们认知自我,认知自然的精神载体,也是各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中国文化中心作为中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运营三个多月来已举办了中国书画、剪纸、武术、器乐、舞蹈、扎染等多项文化培训、展览和演出活动,深受缅甸民众的欢迎和喜爱。此次‘中国风格·绿水青山展’不仅可以让缅甸的民众从中领略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也会深化中缅人民的友谊,夯实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民意基础。”
缅甸宗教事务与文化部联邦副部长吴基敏 致辞
缅甸作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始签订国,还是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边界条约及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的国家,长期的友好往来,无疑增进了中缅两国间的相互了解与信任。吴基敏在回顾两国友好交往历程时谈到:“2014年,中国和缅甸为进一步加深友好交往,共同签署了两国互设文化中心的协定,其中明确规定了‘文化中心的日常工作包括各类展览’,今天‘中国风格·绿水青山展’的举办正是中缅两国友好交往的具体展现,不仅能够促进缅甸民众对中国绘画更为全面的了解,还能够以此为契机,推动双方更加紧密的联系,进一步增进两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 致辞
缅甸当地多位政府领导共同出席开幕式,表现出了缅方对此次展览的重视,对此,张江舟感慨到:“艺术的交往,在某种层面上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谊。在与缅甸艺术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难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画还是比较熟悉的,无论是传统绘画还是当代绘画,他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褒奖,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这种熟悉度对于双方的艺术交流非常重要。”
中国艺术走向世界,要讲好中国故事。本次“中国风格·绿水青山展”的举办,正是希望从学术的角度,促成中国与缅甸文化艺术语境的碰撞与交流。“此次‘中国风格’国际巡展到达的尼泊尔、斯里兰卡、缅甸三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一带一路’倡议绝不仅仅只指政治、经济上的往来,它还包含着文化与艺术上的交流。中国国家画院近五年来,正组织实施‘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吸引了4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参加创作,这其中就有此次巡展的三个国家,其创作主题全都取材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不仅如此,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创作于中国国家画院组织画家沿丝路采风时,具有很强地域性与时代感,彰显着中国水墨艺术独具东方精神的魅力。”
开幕式现场
近百年来,中国水墨艺术始终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广泛吸纳着世界各国各民族艺术的精华,在保留传统文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价值多元的当代水墨艺术新面貌。此次随团出访的几位中国艺术家,作为当代中国水墨的代表人物,通过倾听来自异国的声音,进一步思考着中国水墨的当代性以及对外交流的更多可能性。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许钦松 接受记者采访
长期从事山水画创作的许钦松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谈到: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国绘画的当代性问题,其实是在考量一种审美价值取向。中国的传统艺术是符合中国人审美价值取向的,这种价值取向就是中国风格,是我们文化的精神所在,所以说当代性绝不是表面上跟随西方各种艺术流派不断翻新的过程,而是植根于中国深厚文化背景之上,又有效吸收国际前沿艺术表达的过程,我们不能死守传统,一定要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表现题材的拓展,艺术语言的更新,探索中国画的当代性表达。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满足着缅甸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好奇心,更促进了中缅相互间的了解,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寻找认同提供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政治、经济,更应该让文化走出去,切实走到其他国家的民众之中,进一步助力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孝萱 接受记者采访
很多缅甸艺术家与民众都困惑于中国水墨山水的当代性,对此李孝萱解释到:“缅甸是此次‘中国风格’巡展的最后一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站,我认为缅甸是这三个国家当中最接近中国人精神表达和语言表达的国度,尽管中缅两国的语言不同、人民的肤色不同,但在与缅甸当地艺术家沟通的过程中,却没有任何思想上的隔阂与障碍。尽管如此,他们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性认识依旧不足,山水画的当代性与人物画不同,作为绘画对象的山山水水千百年不变,那么当代性的突破只能依靠绘画者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步改变的看待山水的眼光与心态,这种改变正是新时代赋予山水画的当代性。”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尚可 接受记者采访
当代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已不局限于勾、皴、点、染的既有程式,而是立足于新的艺术语境,为此,画家进行了多向度的发展实践,除了充分发挥水墨的趣味,注重色彩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肌理效果外。在绘画形式上,作品的饱满与空疏,画面的实像经营与意象表现,以及画家对抽象构架的水墨实践,这些多样化的探索都是作品赋予人的直观感受。“当然,所谓山水画的当代性与时代感,尽管是由外在的笔墨方法或绘画形式实现的,但当代画家的知识结构或内在修为则是产生这种当代性的内在原因。因此,新形式的中国画更贴近当代人的情感表达。这些作品能让世界更全面的了解当下中国画创作的状态,能够改变缅甸人民对于中国画的固有认识,让缅甸观众从展览中看到中国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以及不断探索的求索精神,这正是此次展览最重要的目的所在。”尚可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 接受记者采访
展览开幕式上,不仅有缅甸方面的相关领导出席,还有众多观看展览的艺术从业者与普通观众,无论是谁,都表现出了对中国画的极大热情。这让王平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他表示:“我始终相信此次中国风格展,一定会对增进两国的文化交流起到特殊的作用。这种交流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相关人士,而应该普及至普通民众,只有让普通民众参与到文化交流中,才能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才能切实推动中缅两国加深认同,团结共进。我特别希望类似于‘中国风格’这样的展览可以持续下去,让中华文化的魅力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共享,进而为周边国家的友好往来贡献一份力量。”
展览现场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水墨艺术正逐渐为世界所认识和接受,这是水墨语言的魅力所在。展览中艺术家们凭借水与墨的相互交融,创造出的一幅幅极具当代性的艺术作品,一定会给当地民众及艺术从业者带来一场不可多得的视觉盛宴,提供一个全新认识中国绘画,体味和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机会和平台。
仰光国立文化与艺术大学校长吴昂乃敏告诉记者:“尽管学校暂时还未开设有关中国画的课程,但绘画系与雕塑系中的四名老师,现在都在中国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我们希望能够借由这些老师和类似于今天这样具有极高学术性的展览活动,让更多的缅甸学生了解中国艺术,理解中国文化。愿此次展览能进一步加深中、缅两国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未来不仅能在艺术系开设有关中国画的相关课程,还能在其他方面与中国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
展览现场
缅甸绘画从11世纪时开始兴起,但在15世纪之后的发展中,受到欧美殖民文化的影响,不论是绘画材料、表现手法还是艺术语言都发生了改变,与传统艺术的联系几乎断裂。为此,仰光国立艺术与文化大学绘画系主任、教授吴昂莫纽图首先向记者讲述了缅甸绘画的发展史,随后谈到:“不同于缅甸传统艺术,中国在200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延续与继承着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态——中国画。今天我在看完展览后,最强烈的感受就是中国当代水墨已经在传统水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这些作品不再将所有的关注度都集中于山水、托物寄情,而是以非常真诚、直接的笔墨表达着人性,传递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与力量。这些作品让我仿佛置身在山中,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感,让我备受感动。”
中方代表向缅甸方面赠送画册
开幕式现场,新生态歌手宁可演唱中国歌曲
在开幕式现场,我们还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认真的观看展览,谁知老人竟然曾有过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的经历。今天在展览现场再次面对这些曾经非常熟悉的中国画时,老人激动的热泪盈眶,动情的讲述到:“上世纪60年代末,我受到中国政府奖学金的资助,前去中央美术学院学习了3年,当时我就非常痴迷于中国画,今天能够再度看到中国画,而且是代表着中国当代水墨最前沿、最具探索性的新样式,我非常激动。我认为中国现当代艺术比之传统艺术更具活力,在大尺幅山水画前观看,那种扑面而来的气势只有中国画能够做到。”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许钦松、李孝萱与缅甸自由画家、摄影师吴梭莫,仰光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绘画系系主任、教授吴昂莫纽图,仰光国立艺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画家吴妙吞昂就中缅各自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特色及当代创作现状展开了交流,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
缅甸作为世界上最上镜的国家,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大金塔,日出时的蒲甘塔林,还是身着红衣的僧侣,脸上涂着黄粉的少女,都是这个国家独到的风景。缅甸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至今只有仰光省、勃固省、曼德勒省这三个省份对游客开放,像是一位处在深闺,只被人掀起一角珠帘的国家。但缅甸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在“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倡议的引领下,我们相信中缅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都将逐步深化,会有更多像“中国风格·绿水青山”这样的展览来到缅甸,让缅甸人民感受中国的文化魅力,同时也会有更多的缅甸艺术形式去往中国,促进彼此的双向交流。
举报/反馈

中国美术报网

2032获赞 1142粉丝
《中国美术报》是国家级美术专业报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