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10月25日讯(何伟森侯宇玮)讲述人石恩发,65岁,省级“非遗”项目“满语民间传说故事”传承人孟淑静的儿子,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农民。
石君广,石恩发的儿子,41岁,富裕县友谊乡中心学校(三家子满族小学)满语教师,受聘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满语标准音指导教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石曜槟,石君广的儿子,16岁,富裕县实验中学学生。
满语是世界语言中的瑰宝,也是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之一。现如今,曾作为“国语”的满语,随着其社会功能的衰弱,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然而,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却因为几代人的保护和传承,成为目前世界上惟一的满族语言“活化石”基地。在保护满族文化遗产、拯救满族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中,满语民间传说故事传承人孟淑静的儿子石恩发、孙子石君广、曾孙石曜槟对满语的拯救和传承可谓不遗余力,功不可没,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这一家人值得宣扬。
10月13日,石恩发、石君广和石曜槟向记者讲述了拯救和传承满语的故事——
“我母亲孟淑静可是典型的满族人,伊彻满族,正黄旗,满族老姓是墨尔哲勒哈拉,祖辈儿都是三家子人。她经常对我们说千万不能忘了我们的老祖宗是满族,更不能忘了满族语言啊,要把满语‘翻’(传承的意思)下去!在村子里,我母亲总是用满族口语同老辈儿人进行日常交流,所以,我也能听懂一些满语。她用满族口语讲述的三家子满语民间传说故事,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她也被认定为项目传承人,我为母亲高兴,也以母亲为荣。尽管我母亲已经过世了,但是,满族口语却被我们家人继承了下来,我也希望我的儿子君广也能像他奶奶那样,说一口流利的满族语言,把满语‘翻’下去,能让更多的人懂得满族语言该有多好,我支持儿子学满语、教满语。说到底,总不能让满语消失啊!”石恩发感慨道。
石君广接过父亲的话茬儿道:“我从小就跟爸爸、妈妈,特别是奶奶学满族口语会话,奶奶满语说得非常流利。她去年过世了,高寿92岁,说了一辈子满语,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满语通’,吸引了国内外满语专家和学者来我们三家子村调研。奶奶对我挺偏爱,她在世时,一再鼓励我学满语。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这个大孙子就是咱家满语的‘根儿’呀,你一定要把满语‘翻’下去啊!千万不能给老祖宗丢脸啊!我也觉得满语挺好听的,假如要是失传了,那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我要把满语学到手,传承下去。”
“我奶奶满族口语能力比较强,对我影响很大。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我七八岁就开始学满族口语,到小学五六年级又学习了满族文字,更感到传承满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当时就暗下决心长大要当一名满语教师,要把满语这语言中的瑰宝挖掘出来,传承下去。因为我有保护民族语言的意识,尽管高考时因10几分而与理想的大学失之交臂,但是,在务农的时候,反倒有时间认真地学习满族口语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的口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2006年,恰逢富裕县拯救和发掘满族口语文化,我因为满族口语的一技之长,被聘为事业编制的满语教师。从此,我一发而不可收拾,倾力专研满语教学,因为传承世界上惟一的满语是我们的责任啊!由于勤奋加努力,使我收获颇丰。我主编了校本教材《小学满语教材(口语)》,并在国际满学界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还获得了市级优秀教科研成果和富裕县嘉奖等20多个荣誉。能将“满语课”作为民族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培养满族人才,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我感到挺骄傲和自豪的。现在,三家子村传承满语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也希望我儿子把满语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面对爸爸期望的眼神,石曜槟信誓旦旦地表示:“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满族人,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也学了一些简单的满语。现在上高中,将来就是考上大学了,我也要挤出时间学满语,把三家子满语传承下去,做一个像爸爸那样的满语传承人!”
举报/反馈

东北网

505万获赞 24.4万粉丝
黑龙江省唯一重点新闻网站
东北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