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 侯黎强)10月24日,第四届世界人工大会三北防护林平行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胡章翠和国际林联执行主任亚历山大·巴克分别致辞。
本次三北防护林平行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会议主题为三北工程40年与绿色发展同行。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三北局局长张炜,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朱教君分别做了题为“三北工程建设的科学性”、“三北工程与绿色发展”、“三北工程40年评估”的主旨报告。
胡章翠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崇尚自然,追求道法自然。新中国更是把人工林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在国家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国务院批准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当时国家财政收入只有3000亿元左右,每年安排用于三北工程建设投资达4000万元。借鉴三北工程的建设经验,国家又陆续启动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全国防沙治沙等林业生态工程。世纪之交又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些工程形成了中国国土绿化的基本框架,带动了全民、全社会兴办林业。
胡章翠强调,中国力争到2035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6%,初步实现林业现代化;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森林覆盖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全面实现林业现代化,迈入林业发达国家行列。其中,三北工程区力争到2035年,提前15年完成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到2050年,在风沙区、西北荒漠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华北平原区全面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据了解,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已达10亿亩以上。全国森林面积达到31.2亿亩,森林蓄积量达到151.37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其中三北工程40年累计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在我国北方建起了一道乔灌草、多树种、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成为广大三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会上,还举行了《三北地区林木良种》新书发布和赠书活动,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了相关专业的案例分享。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司局、在京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
(编辑:严玉洁 潘一侨)
举报/反馈

中国日报网

2158万获赞 307.9万粉丝
全天候传播权威国际、国内资讯
中国日报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