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航线全长1199公里,飞越印度、缅甸、中国,途经高山、冰川、热带虐疾区、原始森林和日军占领区,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一条航线。这一地区气候恶劣,强气流,低气压,使运输机随时面临撞山的危险,失事率高得惊人。一次,由于日军的空袭,地面导航设施被迫关闭,仅仅十几分钟便造成一场灾难:正在执行空中运输任务的12架运输机全部失踪,飞行员无一生还。但中美飞行员依然顽强地战斗在这条"死亡航线"上,直到抗战胜利。美国空运队、飞虎队是驼峰航线的主力,中国航空公司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中美两国共损失飞机609架,有2000多名飞行员牺牲和失踪。
C53型飞机1943年3月11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达尔哈克物镇的福克斯,和副驾驶员中国广州人谭宣、报务员中国香港人王国梁,驾驶着C53型飞机,从昆明机场出发,飞往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飞机上运载着锡锭、钨锰矿和猪鬃毛,机队一共4架飞机,C53型机殿后。驼峰航线进入怒江峡谷后,选择了"V"型峡谷口进入缅甸。这一天,由于气候恶劣,低垂的云层笼罩着峡谷口,飞机只好改飞附近海拔较低的一个峡谷口,它要求飞机在厚厚的云层与白雪皑皑之间飞行时能够看见地面。但是改飞这条航线的困难是会遇到西北方向强烈的低气流。当飞机向东南时,低气压会以迅猛的风速将飞机吹向右面的山脊上,风会从山脊上向怒江峡谷吹去,山顶到怒江峡谷底只有一二公里,这对飞机是十分危险的。山脊上是灌木丛,这给飞行员们一些机会,如果飞机在低气压中出事,他们可以在灌木丛中逃生。机队改飞航线遇到了强烈的低气压,前边3架飞机擦着树梢飞过,当他们就要撞到山脊的时候,及时选择了一条向左的航线脱离险境到达了汀江。然而C53飞机没有这么幸运,他们开足马力爬坡谋略躲过这个恶劣的低气压,然而前边的风向突然变成西吹,使飞机失去航向而被迫降到山上。
飞机失事后,中航及福克斯的战友汉克斯为寻找、救援C53飞机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每天25架次中国航空公司的飞机经过这里,都能看到坠落的C53飞机。他们低飞察看,甚至在晚上用射灯照射驾驶舱,结论都是:驾驶舱里没有什么东西,然而也没有发现机组人员的求救信号。后来,由汉克斯组成的救援队进入林海无人区,终因山道奇险,疲惫、缺水和疾病的侵袭,距离飞机失事现场1公里左右的地方终止失败而归。
半个世纪后的1966年6月3日,缅甸的大田坝区楚玉河村猎人孜山,扛着猎枪,带上猎狗上山打猎。他爬上高黎贡山原始森林,一边走一边搜寻猎物,慢慢爬到一座山峰的顶部,仍然没有寻到猎物,便坐下来歇气,喝水吃点东西,准备往回走。这时猎狗却翻过山脊直奔而去,怎么叫也不回来。孜山以为猎狗发现了猎物,匆忙起身紧随而支。他翻过山脊往下走,在一片稍微开阔的地段,发现了一个银白色的怪物。山里人从来没有见过飞机,不知这个怪物是什么东西,便赶紧回村告诉其父孜乃和好友旺保,旺保又将此事告诉其兄旺付保。11月6日,旺付保将情况告诉大田坝经济部官员古茂。11月9日,古茂安排缅方边民孜利、孜沙、孜四、旺付保上山保护现场,守护飞机,对坠机现场进行拍照,还取回了飞机标志牌。标志牌显示:飞机型号为C53-R1830-920,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尼卡·圣大·道格拉斯工厂生产。
C-53坠机地点C-53坠机地点在怒江峡谷中缅边境中国一侧的深山密林中
同日,中国云南省泸水县公安局便获得这一信息,经过勘察,确认坠机地点在中方一侧,是二战时期失事飞机,地点在中缅边境北段9-10号界碑之间,遂以"泸水外事外管信息"报告了上级机关。信息迅速传到了省公安厅信息指挥中心。省公安厅厅长当即指示,立即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要求泸水县保护好现场,进一步调查搜集资料。
终于找到了被大雪掩埋的C-53坠机根据省厅指示,泸水县公安局政委白学刚、泸水县外事办公室负责人茶发友前往缅甸大田坝区政府,会见了区政府主席崩少英、经济部官员高良、古茂,提出:为了处理好中缅边境发现抗战失事飞机,确定坠落方位,需要实地勘察并借道缅境前往现场。缅方表示同意,签发了入境签证,并指派缅甸楚玉河边境检查站站长刀孔协同勘察现场。勘察组一行17人,分乘4辆北京吉普车出发。现场虽在中国一侧,但均系原始森林保护区,山高林密,无路可行。遂只好借道缅境。汽车进入林区深处,弯急坡陡路窄,只好弃车前行。据白学刚政委描述,山路是莽莽原始森林,无路可行,不时还得用砍刀开路。每前进一步,必须用手抓着树枝才能往上攀登,没有手脚并用,万难迈出一步,实在无物可抓时,只好用手抠泥土挣扎着前行,稍不小心,便有滚下山的危险,5公里路走了3个多小时。翻越高黎贡山山顶时,抬头仰望,伸手可触天,俯视大地,群山起伏,林海莽莽。这里便是中缅边界线,没有任何标志,只有靠经纬度来判断。勘察组从山顶下坡1.5公里,来到坠机现场,这儿离国境线140米,海拔3325米。三面环山,东北方向有一个山谷谷口,谷口坡体长近2公里,坡度40,现场四周为茂密竹林、灌木林,竹林中分布着冷杉树和杜鹃树。飞机坠落坡度为15的一个山梁尾部缓冲坡上,机头朝北,飞机全长18.3米,断裂破损。机身长6米,机身前端断裂处呈不规则锯齿状,机身外壳顶部被人为剪开掉落在机舱内,机身两侧各有7个长33厘米、宽30厘米的空窗口。机尾长8.3米,机尾左侧朝上,左尾翼2.2米处折弯,中尾翼完好,右尾翼1.3米处折断,起落架支撑杆斜插于土中,机尾后部悬空在山沟上。飞机左翼长13米,宽4.2米,左翼6.5米处折断,折断的翼尾部份埋于土中。左侧发动机脱离机体掉落在外边,起落架平行于机身,轮胎完好。飞机右翼8米处被一棵冷杉树杆戳穿6060厘米不规则洞口,右翼下方印有"中国航空公司"字样和一个直径为80厘米的图案,图案褪色无法辩认。右侧发动机部份零件与机体分离,轮胎挤入发动机机壳内。
坠机残骸落满了大半个山头从现场勘测来看,这架C53飞机是在遇到紧急情况下被迫降落的,迫降是成功的:飞机的3个起落架已全部放下,飞机没有起火,没有爆炸,而且迫降时机组人员对降落地点还有所选择,降落在一个坡度较为平缓、开阔的山谷里。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机组人员哪去了?机舱里没有任何遗骨,从机舱被人为剪和锯的情况及窗口来看,机组人员如果没有遇难,生还并离开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全部遇难,机舱里无任何遗骨也是不可能的。无论缅甸一侧还是泸水县的当地居民,都从未听说过这架飞机的存在,更没有听说过机组成员遗骨的下落。但如果机组成员生还并逃离现场,在这凶险的莽莽大山里左突右转,又到哪里去了呢?这一带便是闻名于世的野人山,方圆几百里是无人区。当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阵亡将士不足10万人,而回国时经过野人山,竟被这片原始森林和凶险的悬崖峭壁吞噬了五六万将士。后来日本人在缅甸密支那溃败,日军败退野人山,同样留下几万尸骨。他们都在野人山的原始森林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一种可能是,机组人员离开现场后,被日本人俘虏了?C53飞机的机组人员的下落,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悬念。
临时修筑公路将坠机残骸运出深山半个世纪以来,C53飞机静卧在翠竹和杜鹃林中,凄凉而悲壮,没有人为它扫去身上的尘埃,它依然银光闪闪,没有人抚平它的创伤,修复它折断的翅膀,它依然挣扎着要飞向兰天。多少人缅怀和崇敬英雄。怒江州人民政府在坠机地竖碑以志纪念,怒江傈僳族少年在坠落的C53飞机附近采集了53片大树杜鹃叶,动手制作了一份礼物:在3米长的洁白绸布上,镶嵌着53片大树杜鹃叶,签满了由530名傈僳族少年书写的名字,白绸上写着:“五十三年的挂念——献给驼峰飞行勇士”。这份珍贵礼物由出访云南省新闻代表团成员、云南日报社记者杜京带到美国,赠送给圣地亚哥航天博物馆。该博物馆董事会主席杰姆斯·道比在礼物交接仪式上说:“我是亲自参加过飞越驼峰的老战士,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在这里接受云南傈僳族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礼物,很高兴,很荣幸,很激动,非常感谢!”不久,60多位驼峰老战士前来云南出席驼峰纪念碑落成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