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
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现在,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
马德里王宫是在费利佩五世的命令下于18世纪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岗上,一个原先阿拉伯城堡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是波尔梦王朝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程度,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萨切蒂(Sachetti)1738年开始建造工程,1764年竣工。萨巴蒂尼(Sabatini)完成了东南侧宫和大楼梯。王宫呈正方形,中间有一个大院子。从东侧的王子门可以通往中央大院。萨巴蒂尼建造的御花园和摩尔花园(Campo del Moro)也非常引人入胜,王宫正面也是极其宏伟。关于王宫建筑风格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巴洛克风格,也有人认为它是新古典主义的杰作。宫内独立建筑无数,著名的有阿拉巴特洛斯大厅(Salón de Alabarderos)、大柱、镜子厅(Salón de los Espejos)和卡洛斯三世国王房间(Cuarto del Rey Carlos III)等。王宫里还可以欣赏到委拉斯凯斯(Velázquez)、戈雅(Goya)、鲁本斯(Rubens)等大师的画作。
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类似法国的卢浮宫;内部装潢则是意大利风格,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馆,供游人参观。皇宫的对面是西班牙广场,中央矗立着《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的纪念碑,纪念碑旁还有堂·吉诃德骑着马和仆人桑丘的塑像。 马德里皇宫的由来可以追溯到9世纪,最早它是由伊斯兰托莱多国王为了抵御入侵修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一个堡垒,后来为卡斯提尔(古代西班牙北部国王)所占据。16世纪,这里成为古阿尔卡萨城(Alcázar)。1734年圣诞前夜,阿尔卡萨城毁于一场大火,飞利浦五世打算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新的宫殿。宫殿主体结构全部用石头和砖建造,没有用一点木头,因此以后再也没有大火能烧毁它。工程从173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755年,1764年当时的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用它作为自己的官邸。
1763年12月1日,卡洛斯三世搬入了新宫殿新完工的一部分,之后的各代君主都居住在这座宫殿里,直到1931年阿方索十一世弃位。
1903年,宫殿内安装了三部斯蒂格勒·奥的斯电梯,分别被称为大马士电梯、卡洛斯三世电梯和国王电梯。后者是其中唯一一部仍然保持原貌的电梯。随后在宫殿内又安装了三部电梯。 它还保持了一个世纪前安装时的原貌。
由于历代国王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王宫进行装饰,使得王宫带上了浓厚的个人印记和时代印记,如卡洛斯三世布置的寝宫,卡洛斯四世建造的镜厅和阿方索十二世所钟爱的豪华餐厅。
帝王厅(Salón del Trono):修建于卡洛斯二世时期,厅内的装饰一直未曾改变。厅内拱顶画展现了西班牙君主时代的故事,特别突出了18世纪诸位国王的统治。厅内的装饰大部分是在皇家作坊生产,但也不乏远道而来的奢侈品,如威尼斯的枝型水晶吊灯,那不勒斯的天鹅绒刺绣,罗马的青铜狮像。
绘画长廊收藏了各种绘画流派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胡安·德·弗朗德斯的《天主教女王伊萨贝拉的多联画屏》,卡拉瓦乔的《莎乐美和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以及委拉斯盖兹和戈雅的作品。 阿尔梅利亚广场和巴尔克尼是法国风格,而建筑内部则是当时流行的意大利风格。150米见方的建筑物内部,有2700间房屋,至今仍作为国事活动的一个场所在被使用着。
另外,在阿尔梅利亚广场边上的药物博物馆(Real Farmacia)也不应当错过,这里展示着过去的医药研究室原貌和过去的药品调制用具,很有意思。
从阿尔梅利亚广场上还可以看到被王宫和曼萨纳雷斯河夹在中间的,被称为坎波-德尔莫罗(Campo del Moro)的庭院。在王宫的后面还有一个叫作萨巴蒂尼庭园(Jardines de Sabatini)的地方,在夏季的夕阳下于这里散步是再好不过的了。
穿过阿尔梅利亚广场进入到王宫的内部,上了大台阶是被许多挂毯包围起来的“廊间”,接着是模仿贝鲁塞尤宫殿中镜子房样式的“御座间”。在被称为“佳斯帕利尼房间”的三间房屋里,其豪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在第二个房间里有戈雅所作的卡洛斯四世国王和玛利亚·路易萨王妃的肖像画。第三个房间里则是当时流行的中国风格装饰。另外,这些屋子当中还有专门摆放陶瓷制品的“瓷器房间”和墙壁曾经被黄色绸缎所包裹的“黄金房间”,以及能够同时容纳145人的“大餐厅”等等,各有特色。
丽池公园(Retiro Park)是马德里最著名的公园十七世纪由菲利浦四世(Felipe IV)下令兴建,种植的植物超过了一万五千株,园内有许多重要的纪念碑。
丽池公园(英文:Retiro Park,西班牙语:Parque del Buen Retiro)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地理坐标40.4173°N 3.68278°W,紧邻普拉多博物馆,面积1.4平方公里,是马德里最大的公园和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丽池公园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最著名的公园,于17世纪由菲利浦四世下令兴建,园内植物超过了一万五千株。公园里有一座以铁和玻璃建造的玻璃宫,与委拉斯盖兹宫一起曾作为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如今都已演变成展览馆,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前来参观。
公园内有两座宫殿:玻璃宫和委拉斯盖兹宫。公园里有一座的美丽的玻璃宫,是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屋前的喷水池中还有天鹅悠游其中;另外还有一座委拉斯盖兹宫,这两个宫殿均建于十九世纪末,此刻都已经成为展览馆。起先是作为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
公园里的植物品种繁多,达到万种以上。园内还有一座的美丽的玻璃屋--水晶宫和一座建于19世纪末的委拉斯盖兹宫,如今都被辟为展览馆。位于火车站附近。如果你是5月到10月初的日子来西班牙,那么千万不要错过这里的每周日的免费音乐会,这个音乐会是由马德里管乐团在公园内靠近阿尔卡拉街的演奏台免费举办的。
丽池公园是马德里著名的公园,17世纪有菲利浦四世下令兴建,以作为皇室成员的娱乐场所。公园占地350英亩,种植的植物超过了15000株,园内有许多重要的纪念碑。还有一座美丽的玻璃宫,是以铁和玻璃建造的,屋前的喷水池中有天鹅悠游其中;另外还有一座叫作委拉斯盖兹宫。这两个宫殿均建于19世纪末,如今都已经成为展览馆。
太阳门广场位于马德里市中心,呈半圆形,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是马德里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其是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广场,也是能体现马德里风土人情的地方。
保安局大楼是广场中突出的建筑物,这是一座18世纪末新古典风格的宫殿式建筑。建成后,曾作为马德里的中心邮局、陆军司令部和政治部。
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孩子们游玩的场所,附近一带是马德里繁华的商业区,人声沸腾。 传统上,太阳门著名的钟声,标志着吃下十二颗葡萄的传统习俗,和新年的开始。自1962年12月31日起,此处的新年庆祝通过电视转播。
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心。最初太阳门广场旁有一个太阳门,它曾经是马德里的东大门,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因为它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交通的需要,太阳门在1570 年被拆除,但马德里人没有忘记这个古老的城门,一直把这个遗址叫太阳门或太阳。太阳门广场于1853 年从原来5000 平方米的面积扩建为1.2 万平方米。广场呈半圆形,房屋建筑环绕四周,建筑物的空隙之间有十条街道,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外放射。
广场上有专门的标志,人们可以以太阳门为起点,计算出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在广场半圆直径上的内政部保安局大楼是一座古宫殿建筑,其他一些楼房建筑风格都比较单调,据说当年扩建时市政府有意要求这样设计的。广场中央还有两个设计比较简单的椭圆形花坛。
这个广场中央有一座花坛,坛内树立着一座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的青铜塑
像,它是马德里的城徽。说起这个城徽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原来马德里的原意是“妈妈快跑”的意思。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他很淘气,跳呀蹦的,走哇走哇,就远离了妈妈。正当他想往回找妈妈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刚在大树上喘了几口气,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可是树底下的那头棕熊正在寻找自己呢。妈妈看到这个场面,肯定要来救自己的,那棕熊就会去伤害妈妈想到这里,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说法,这个勇敢的男孩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太阳门广场,保安局大楼是太阳门广场中最突出的建筑物,这是一座18世纪末新古典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楼顶的钟楼是1867年加建的。在保安局大楼门前的广场马路边,有一处直径1尺的圆环,一定要注意呀,这可不是普通的圆环,环内是有伊比利亚半岛的地图,地图中央标有“零公里”的字样。西班牙用“零公里”为起点,全国公路的里程碑都从这里向外计算。太阳门广场还是马德里市门牌号的起点。
一直以来,这座大钟表示的时间被西班牙人视为“标准时间”,马德里人民热爱太阳门广场保安局大楼楼顶上的大钟,视这座大钟的时间为标准时间。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以到这里来对表为荣耀,虽然在有了电台、电视台以后,没有人再到这里来对表了,但人们仍然喜欢这座钟楼。每当除夕之夜,成千上万的人群便涌向这里,辞旧迎新之际,太阳门广场上古钟楼响起悠扬的钟声之时,每个人便迅速吞下手中的十二粒葡萄,祈愿第二年十二个月万事如意,月月交好运。吃过葡萄之后,人们开始饮酒、跳舞、唱歌,欢度佳节,直到第二天的黎明。这个传统从19 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南面,老邮政大楼是马德里自治区区长办公室。广场南侧还有卡洛斯三世雕像,许多公共工程都是由他发动。广场东侧,在阿尔卡拉街和圣赫罗尼莫街之间的建筑物上面,是著名的Tio Pepe 提欧佩普。在北面是一个“熊与石楠树”雕像(El oso y el madroo,亦译“熊与草莓树”),此图形为马德里之市徽。
零公里标志牌就在邮政大厦门前人行道上,标志着西班牙公路网的中心。同时该广场也是许多集会和抗议的地点,例如抗议马德里三一一爆炸案,以及西班牙参加伊拉克战争的集会。
普拉多博物馆,建于18世纪,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Prado)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亦是收藏西班牙绘画作品最全面、最权威的美术馆 。收藏有15—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的艺术珍品。尤其以西班牙画家戈雅的作品最为丰富。二楼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地方,分为很多小厅,陈列了不少西班牙及意大利画作,参观者要花上半天才能尽览无遗。
普拉多一如其它欧洲博物馆,艺术品收藏始于皇室。其奠基者是哈布斯堡和波旁两个王朝。1819年开馆后,皇室藏品逐渐移入馆内。尔后通过国家从艺术市场或展览会选购,或由私人捐赠,馆藏日丰。1868年,西班牙革命推翻伊利莎贝尔二世(1833—1868在位),“皇家博物馆”收归国有,改称“国家绘画雕刻博物馆”。又因其坐落在马德里的普拉多林荫道,使冠以“普拉多”的名称。1872年,普拉多根据19世纪下半叶的自由政策,没收了被查封的宗教团体的艺术藏品,特别是接受了建于1836年的国家三位一体博物馆的藏品,由此大量增加了宗教题材的西班牙绘画与雕刻作品。
20世纪以来,普拉多继续扩大和更新,现已成为全西班牙陈列、展览、报告会、音乐会等各种文化活动最重要的中心。它对建筑及设施的维修十分重视;此外,根据博物馆学的新要求,致力于展室温湿调节、排水防火等各种改进措施,以使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向前而顺利迈进21世纪。
意大利画家笔下18世纪时的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的主要建筑建于西班牙国王查理三世时期,是当时一批国家资助扩大马德里市区建筑的一部分,“普拉多”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沼泽”,是当时这一处房产主人的名字,后来收归国有後仍然保留了这个名字。在拿破仑占领时期,建筑停止了,这处建筑成为拿破仑的骑兵总部和火药库,直到查理三世的孙子菲迪南七世在位时才恢复建设。到了1868年伊莎贝拉二世在位时,收归国有,改为博物馆,成为国王收藏艺术品的地方,由于地方太小,不足以充分展览收藏品,1918年进行了扩建。
后来又将两座不与主建筑相连的建筑,划入博物馆管辖,1971年将收集19世纪艺术品的“波·里提罗”画廊并入,1985年将展出私人收藏品的“提森·波奈米萨”博物馆并入,这两座博物馆的收藏品弥补了普拉多博物馆收藏品的不足。
博物馆正面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博物馆将主要藏品转移到东海岸的巴伦西亚,后来又转移到法国和西班牙交界的赫罗纳,最后直到瑞士日内瓦。二战开始后又用夜车秘密通过法国运回来。
普拉多博物馆的正门树立着委拉士开兹的青铜雕像.
普拉多的兴建与收藏,自与西班牙历代皇室的趣味和良知密切相关。
普拉多的主体建筑,于18世纪末由建筑师胡安·德·比利亚努埃瓦按新古典主义风格设计,原先作自然科学馆用。以后几经沧桑,特别在法国入侵西班牙——拿破仑把他的兄弟安置在西班牙王位上之后,普拉多改作绘画博物馆,于1819年根据斐迪南七世(1813—1833在位)的命令开幕。除大量绘画作品,这里还搜集了雕刻、素描、家具、钱币、徽章、从壁毯到彩色镶嵌玻璃窗的各种装饰艺术品以及稀世的珠宝。在18世纪末的另一幢建筑比利亚埃尔莫萨宫里,陈列18世纪欧洲及西班牙艺术家的作品;后者以戈雅的作品为中心,突出了这位阿拉贡天才艺术家无与伦比的品格。距离这两座建筑不远,是“隐逸馆”,它是同名旧皇宫遗存下来的部分,陈列19世纪的艺术品,即从戈雅之后开始,至胡安·格里斯、米罗、毕加索——其著名的《格尔尼卡》于1981年收入普拉多,后由于画作过大,移至索菲亚皇后艺术宫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