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灵山县境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恶化,加上县外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革命浪潮的影响,灵山县境也很不平静,农民起义陆续不断地发生,出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李文彩( ?~1872) 又名李七,壮族,广西永淳平郎狮子堂村(今横县境)人。1851年参与组织领导永淳十三屯农民起义,后被推举为“头首”。1854年,率部加入天地会大成国,被封为定国公,隶定北王梁昌部。曾攻克横州、南宁、隆安、果德、田东,威逼百色。改置府州,委任官吏,建立政权。1859年,加入返桂石达开部。次年随石部远征贵州。后与苗族农民起义军张秀眉部合作,并任张部军师。
清朝道光末年,广西天灾频发,饿殍遍地。腐朽的清政府为了支付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敲榨搜刮,有增无减。地方官吏豪绅,加税增租,横行肆虐。李文彩的家乡——永淳、横州(今横县)一带,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过去更加尖锐。地主阶级既抢夺了农民的土地,复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高额“铁板租”,对壮族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每年下乡收租,“踢斗淋尖,原索供应”,稍不够数,“穿房入室,倾取谷种以盈其数”。且在政治上对壮族农民加以种种歧视,规定不准壮人读书(即使读了书也不准参加科举考试),不准他们着双桥鞋(读书人穿的鞋)、戴缎帽、骑马(只准骑牛)、撑布伞等。
道光三十年(1850),永、横地区“天时亢旱,米价腾贵”,许多壮族农民家无粒米,挖野菜,剥树皮充饥。贪婪的官吏豪绅,不顾人民的死活,照例下乡催租催粮。李文彩目睹清朝的黑暗统治,豪绅酷吏的贪暴,满腔怒火,忍无可忍,带领十三屯壮族人民揭竿而起,倡议“革租承粮”。李文彩号召广大壮族人民说:“国初一州一县,各田地皆我壮人祖宗耕种,因不常到衙门,不识纳粮数目,托客人代纳,每年纳租与他。今我们识数,不必求他,所有租谷全不用纳。”这一正义呼声发出后,广大的壮民闻风响应。愤怒的人群手执扁担锄头,冲入设防坚固的地主寨垒,杀死平常作恶多端的“富客”,没收财物,夺回田产。革命的烈火燃遍了永淳、横州、贵县、灵山一带地区。
咸丰元年(1851),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了。在金田起义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永淳壮族人民再度起来进行抗租斗争。当时,李文彩正在署南知府黄辅相手下当勇目(相当于班长),驻防于横州大滩。他看见时机到来,暗中联合横州飞龙圩壮人雷鸣春及南乡平山村人宁晚,在平山村结盟拜会,举起武装抗租义旗。并以平山为根据地,进攻南乡、六加各处地主寨垒。
咸丰六年(1856)二月,李文彩来到浔州。这时,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大成军已经在玉林建立了大成国,封王建置,决议分路出征。李文彩到后被加封为定国公,负责西征军事。这年九月,李文彩与梁培友率一万多大成军攻入贵县。
咸丰七年(1857)八月,李文彩开始对灵山进攻。灵山在永、横之南。这里的清军及地主武装屡次侵扰义军的根据地。义军恨之入骨。李文彩这次兴师,誓在必克。清军方面,新任廉州知府郭寿椿闻讯即于九月亲自跑到灵山布防。派遣参将廖达章、游击秦凤山、守城曾某,带领清军配合地方团练,分守南乡各要冲。郭寿椿经过一番布置,以为重兵在外,互为犄角,可以高枕无忧,于是终日饮酒作乐。那料到李文彩这回用了个调虎离山计,派队伍与敌人稍事接触,便假装败退;将敌人诱出后,即甩开敌人,绕道校椅圩,由丰塘小道,于十一月十三日半夜突至灵山城东街。这时知府郭寿椿、知县胡国逵还睡在梦里。义军在北城树起云梯,奋勇登城。火光冲天,杀声遍地,顷刻间义军占领了灵山城。知县胡国逵带着小老婆混入人群企图出城逃跑,被义军认出杀掉。知府郭寿椿宿酒尚未醒,吓得来不及穿衣服,慌忙缒城逃出灵山,借马奔回廉州,惊魂犹悸,啼哭不已。后来人们都叫他为“哭府”。其余来不及逃命的官绅,如训导司徒晋某、灵山街富绅江显澜等,均被义军捉住杀掉。
咸丰八年(1858),广西革命形势转入低潮。农民军已经克复的城池相继失去。李文彩即率所部投归太平军。后来跟随太平军绕道湖南、湖北入四川、贵州等地。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清军节节进逼,义军又失去一大批据点。张秀眉集合杨大六、潘者冒、姜老拉等斗志最坚决的将领退走乌鸦坡,企图作最后的决战。当时李文彩见大军压境,义军陷于重围,曾建议张秀眉广泛收集苗船,乘春水涨,沿青水江而下,进击湖南常德,袭扰湘军腹地,以打破清军的围困。但张秀眉恋家室,又怕离开苗疆,失去险要,没有采纳李文彩的建议。三月,清军集中所有兵力,分路进攻乌鸦坡,将义军重重围困。义军在张秀眉、李文彩等指挥下,用木棍、石头英勇还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张秀眉等先后英勇牺牲。李文彩突出重围,离开苗疆,不知所终。
李文彩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领导壮、汉族人民抗租起义,投入革命洪流,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率领壮、汉、苗族人民转战数千里。他身经百战,足智多谋,坚定顽强,所向披靡,曾经不断地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领导的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纵观其一生,仍不愧为壮族历史上一位农民英雄。
苏 三( ?~1850) 又称苏三相,灵山县石塘练(今石塘镇)苏村人,灵山天地会首领之一。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四月,苏三与广东肇庆张家祥、横州谢江殿等人,在灵山县境发展天地会组织,入会者大多是贫苦农民和城镇贫民,口号是“劫富济贫,杀官放囚”,势力范围遍及钦、灵两县及横县博合(即今横县百合镇)地区。
因苏三家境原来比较殷实,故有苏三相(三相公)之称。苏三为人豪放,喜交友,常以钱粮周济贫穷的朋友及乡里。又因他交朋结友较杂,“三教九流”不避,常引起村中财主非议,被视为不务正业,遭遇鄙视乃至欺压,故他对有钱人甚至对地方当局心生不满。当他与天地会的朋友接触后,就积极地加入了天地会。早期曾与陈开等人在西江伏波庙一带活动,专劫官府饷船,救济穷人。后又与张家祥在博合成立广义堂,会众日益增多。
道光三十年(1850)四月,苏三率领会众攻陷灵山城外东圩市街,令当地清政府为之震动。清政府利用地方团练疯狂围攻,广义堂首领之一张家祥(后改名张国梁)因经不住威迫和利诱,在南宁府向清政府投降(后成为清军将领向荣镇压太平军的得力帮凶)。八月,苏三率领随从10多人前往博合,途经福成寺(今石塘平历村)附近的旺井峡时,遭地方团练吴兰伏击,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寡不敌众而被乱枪刺死,众随从亦同时遇难。
苏三娘(生卒年不详) 籍贯不详,灵山天地会首领苏三之妻,故称苏三娘,太平军女将领。
三娘原姓杨,名玉娘,是一个江湖卖艺女子,其飞镖可谓百发百中。自从在博合与苏三认识后,情投意合,结为夫妻,从此不再在江湖卖艺,回到苏三老家苏村为苏三操持家务,有时也随苏三外出打仗,因她武艺不凡,地方团练也很怕她。
清道光三十年(1850)四月,苏三率领天地会众攻打灵山县城,苏三娘随队曾到官屯一带活动,当地老人说三娘身穿白袍白甲,骑白马,善使双刀,力大无穷,威风凛凛。
苏三在福成寺附近被害后,噩耗传回苏村,苏三娘闻讯,立即抓起双刀,在台上一拍,大叫一声:谁人愿为三相报仇的跟我来。当即有1000多人响应,并随她冲过垌心圩,在老虎头岭下与清兵及团练展开激战。激战中,苏三娘冲锋陷阵,勇不可挡,杀了练丁教头数人,打死打伤练丁100余人。练丁纷纷败退,丢弃刀枪无数。苏三娘乘势指挥队伍杀出高湾,自己却单骑断后。清兵、练丁见三娘激战多时,依然威风凛凛,气势慑人,终因胆怯不敢靠近,眼睁睁的看着三娘率队伍逶迤而去。此后,苏三娘率队在西江水面发展艇军,专劫富商和饷船。
苏三娘剧照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太平军起义部队来到桂平的大湟江口,苏三娘毅然率部众2000多人,在武宣台村与天地会另一首领罗大纲一起加入太平军,从此成为太平军的组成部分。苏三娘随太平军北上,与太平军将领一路斩关夺城,所向披靡,围桂林,陷长沙,战武汉,攻南京。清末状元龙启瑞有长诗《苏三娘行》描述苏三娘进入南京时的严整军威,女兵英姿飒爽及群众奔走相告的“城头鼓角声琅琅,牙卒林立旌旗张。东家西家走且僵,路人争看苏三娘”,“灵山女子好身手”,“两臂曾经百战余,一枪不落千人后”的情景,轰动整个南京城。她英勇善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建奇功,被封为军帅,在天京与洪宣娇同领女军,任女营副总管,名重一时。后又率女军和其他将领协同攻打镇江,她勇冠三军,飞身登城,攻陷镇江。后不知所终。
苏三娘故居苏村
举报/反馈

守望在水一方

414获赞 73粉丝
记录生活点滴,分享人生精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