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朝是否存在的历史谜团,一直困扰着中国考古界。从考古学来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虽然年代相符,却没有出土夏朝文字。从历史学来看,最早记载夏朝的古文献,是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尚书》,距离夏朝还有1500年左右。因此,许多考古学家寄希望从殷墟甲骨文,或者商周青铜器上的金文,找到关于夏朝存在的证据。
2002年,北京某博物馆的专家,偶然在海外看到了一件西周青铜器,上面篆刻着98字的铭文,于是以巨资二千多万购回国宝。据收藏者声称,这件西周青铜器出土于河南。它不是古墓出土的文物,而是来自青铜器窖藏,因而保存十分完整。可惜的是,原本还有一个青铜盖子,不知道流失到了何处。
经过考古学家鉴定,这二千多万花的很值!仅一篇铭文就是无价之宝,真是“赚大了”。这件青铜器属于西周时期,是古遂国制作的青铜器,距今已经2900多年,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遂公盨。根据《史记》记载,古遂国“三皇五帝”之一,是有虞氏舜帝的后代建立的。“盨”一种古老的祭祀礼器,与“簋”同源。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消失,目前仅见于先秦古籍记载。
年代古老并不这件青铜器的主要价值。考古学家经查看青铜器内部的铭文,赫然发现了“天命禹敷土”5个字,记载的是夏朝先祖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通过对全部98字铭文的释读,考古学家们一致认定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它至少化解了三大历史谜团。
第一,铭文中的“为政以德”,证实在西周早期,已经产生了成熟和系统的“德政观念”。可见在更早的夏朝和商朝,这种观念已经起源。传说《政典》是夏朝的夏启时期出现的,可见具有一定可信度。
第二,铭文中的大禹是一个历史人物,并非像郭沫若等学者考证的那样,大禹是神或者一条虫。同时,大禹通过治理大洪水获得拥戴,而后建立夏朝的历史,进一步增加了可惜度。
第三,多年来,关于先秦古籍《尚书》的真伪,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但根据这件青铜器铭文,其叙事方式和行文特点,与《尚书》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确定《尚书》的主体部分不是伪书,是源自春秋时期以前。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李学勤教授说:遂公盨的出土,使大禹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出,将有关大禹的记载提前了700多年。这件青铜器证明,早在西周时期,大禹已经开始被周天子和各诸侯国尊崇。如果大禹真实存在,夏朝就不可否认,延续几千年的华夏才有脉络可寻。
举报/反馈

琅琊神话

3.8万获赞 1.2万粉丝
解读山海经上古神话,探索道教神话传说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