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法中什么是“法度严谨”呢?这个问题曾经也在初学时困扰了我两三年,毕竟自学想要理解“法度”还是有些困难的,这也是有些书友自学十几二十年也不入正规的原因,关键就在“法度”这个词。
法度,严谨之处在二
①笔法,我们在说楷书的时候,一般都会说到“唐楷笔法最为严谨”,那么只要去思考一下唐楷与其他时期楷书的异同,自然可以有所区分。
首先是起、行、收笔
最简单的楷书教材,几块钱一本的。在介绍每个笔画的时候,都会在笔画中有①②③等的小数字标,这是干嘛的呢?
①是起笔,②是行笔,③是收笔。有的其中有④,那说明你笔画的运行中有转折等动作,加了一笔。(如鹅钩,横折等等)
这就是“法度”,每一笔都要有起行收笔,这个是书法中必须要遵守的,无论是楷行草,都必须要严谨。
有人曾经跟我说,起行收不重要。这种人我劝大家最好别搭理他,免得被拉低智商。
起行收笔是用笔最基础的技法,一个起笔就能看出你会不会用笔,一个行笔就能看出你的“笔力”,一个收笔就能看出你是否能控制的住笔。
其实书法只要入了门之后,就会发现最难的并不是字形的结构布白可以随意控制,而是如何把一笔写的质量非常高,把众多笔画写在一起即有笔力,又和谐。
接下来既然知道了“严谨”,就有必要说一下不严谨,容易做个对比。
常说人楷书笔法不严谨,都是怎么造成的呢?
比如“柴担”第一个是因为中间行笔太弱,第二是是因为收笔太弱。
锯齿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一定错误,关键看是不是能把锯齿控制的平稳,如果是一些“大师”那样乱颤就肯定是错误了,比如范增屎壳郎体,之所以叫屎壳郎体就是因为行笔中间的锯齿太像屎壳郎的腿了。当然范增写的还是比较好的,更难看的是一些老书法爱好者以为上下颤抖就是“人书俱老”,这就实在有点牵强了。
老书家一般都会颤笔,因为力量控制的好,笔力强,所以颤笔会有一种“苍劲老辣”之感,反倒是效仿者,没有如此高的功夫自然显得“东施效颦”。
再比如“脱肩”行笔断开,也是病。病也是出在功夫不够,脱肩其实在华世奎等一众楷书大家中,会有“断笔”的一些处理,但并非断开,而是有飞白连接,这个笔法乃是楷书大家才能悟到运用的,当世卢中南就会运用,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抬下笔,但是想要到自然,没有几十年功夫是万万不可的。(你们放心,二田作品中没有。一是因为此法需悬肘功力深,二是需要学颜体字的厚重,三是行草墨色变化要有理解,对明清书法有研究。跟二田楷书功夫关系不大,只是从这几点前提来说就是没有的)
所以就不都一一说明了,笔病非常多,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了解一下。
所谓法度严谨,就是要起行收笔要准,提按顿挫要稳,运笔变化要匀称,你们去看古代大家,无论楷行草,几乎都具备这几点,只不过唐朝把这些做到了极致。
至于所说的一些江湖体,老干部体,一些“伪”书家,并非没有原因,从用笔就能看出一个人有多深的功夫,因为这是基础。
好比最近很火的华宇晨点评那个抄袭的网红歌手,连基本的和弦都不会弹,基本的乐理都不懂。李宇春直接来一句,那他的歌是怎么写出来的?
一样的,专业与否,其实就是看基础的。
吴亦凡在《新说唱》的节目中也说道,连拍子都把握不好一定是不会给PASS的,这是专业不专业的区别。
各行各业都有基础,法度,就是书法的基础。非常简单,他就摆在那,几块钱的教材都有写,可为何很多人都看不到呢?
②结构,结构也一定是严谨的,无论楷书行书草书,一定要有结构,而不是自己乱造。
王铎说书法贵得古人结构,意思就是在法度中去求新。
红色的部分是“中宫”非常稳,蓝色分开的是重心,分开之后上下部分的重心也依然很平衡。
这就是唐楷的特点,无论欧颜褚柳,都是如此。
但是看魏晋的小楷(翻墨本),你就会发现,字有长有短,有挺拔的,有扁的,有正的,有斜的,有左正右斜,有聚的,有散的。
这就是魏晋小楷的特色,后世以这种小楷为气韵第一。
这种楷书法度没有唐楷严谨,指的是结构上。而用笔上,可能唐楷要回锋收笔,晋人则直接顿一下完事。
这是二者的差别,也是难点。
看傅山小楷
无论怎么变,结构都是有的,只不过把矛盾处理放大了。还有张瑞图黄道周等等就不一一放了,这是跟唐楷有所区别的地方。
至于草书就不多说了,因为不学的人是看不到法度的,看得到也自然不用说了。
所以就到此为止。
“法度严谨”一是笔法,不能有“缺”,二是结构,不能“随意”。
你GET了吗?
举报/反馈

书法心法

32.7万获赞 19.8万粉丝
写字扯淡而已,识者知其用,愚者怒其表。
优质艺术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