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须有教师教导,否则也只是空架子
练太极拳时,应当是有太极拳教师教导,才能懂得这些道理,否则是不行的。有些人练太极拳,只是买了几本太极拳图说,看了看其中动作,以参上自己外功拳的劲道,练了练就到处教起拳来了。在练时扭扭捏捏,零零当当的上下左右一齐动,以为这就是太极拳一动无不动了。在练时懈懈怠怠的,以为这就是太极拳了。其实这些都是练太极拳的毛病,这种练法不但是找不到太极拳的身心稳静安舒,而且也练不出太极拳在技击推手上的功夫。
太极拳的要求是要放松,并且要松得很松,完全以意识鼓励着身势来动,丝毫不用一点力。如这样子的练法走出劲来,味道才厚。如不是这样,就作不出太极拳的味来。
太极拳要内外都放松,所谓内者,即心性思想意识。所谓外者,即五官面目、腰身四肢,所有的内外这些部位,如有一处不松,或松的不均不匀,不整不圆满,也就作不到好处。
太极拳的发劲
健身方面,身势放松了,气血循环才能畅旺,神经命脉才能舒适,在身体方面才能积弱为强,这是很自然的。在技术方面,身势放松了,头脑才能清醒,神经感觉才能灵敏,动作才来得轻便。随机应变方面,才能来得迅速,气意才能沉下,气意沉下,发劲才能来得充实。所以说太极拳无论是在健身方面或是技击方面,都是要身势放松了,才能作到好处。
见些自称为是太极拳的权威们,每每不是按上面所说太极拳的规则去锻炼,而是千方百计的添些花样,以练些套子为能,丝毫没有太极拳的道理,以为这就是他的发明创造了,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极拳的练功,应是将身心放得虚无,反听观内,以体会身心之合,若有为若无为,以修炼身心的灵觉。盖观内者,才能作到身心泰然;则方能作到无所不为;虚无者,则才能含藏万机。有的人每练拳紧着气势,瞪着眼睛,两目死死地盯着一个指头或是专注意那一部分, 这完全不合乎太极拳的道理。有的人正在练拳的时候,忽地握紧了拳头,咚咚哈哈的捶打,以为这就是太极拳的发劲了,这更是脱了太极拳的本质。他的理想是太极拳是讲究发劲,将对手打出去的,如无力何能把对手打出去呢?岂不知这种硬劲,并不能将人打出去的,他是将其他外功拳的一些发劲安在太极拳的功夫上,并且教了好多的人,这真是千古奇闻,误人误己也。太极功夫,是应本着太极拳的规则,细细地去练去悟,日子久了,就一定会发现奥妙。在健身方面、应用方面都有了。如果硬手硬脚的乱动, 多动,快动,妄动,冒失动去练太极拳,可能一生也摸不出太极拳的味道来,愈练离太极拳功夫愈远。希望学者不要乱去学,学坏了纠正不过来。
每练功夫,要留有余兴
每练功夫,要留有余兴,不要过于劳累。如果筋骨皮肉过分疲劳,就会减少神经方面的敏感性,在将来学推手时,就会听劲不灵。
如练功夫日久,应感到有神清骨爽、精神愉快的情形,这便是功夫已经找到要领了,如练日久尚无这样的感觉,或甚至感到口干舌燥,心烦意乱,这便是功夫练错了,应该马上请人指点,否则会愈练,离太极功夫愈远。
太极拳功夫,不是只是趟套子就算会了,而是要经常看看太极拳的老论中的一切道理,时时刻刻的思想思想,若只凭苦练,使筋骨吃些苦头,是不行的,如对老论中有不懂的地方,可请别人指点,不要弄了些其他拳中的话,或是自己乱编些话安在太极拳上来说,这是误人误己的。
练太极拳最好是跟着练太极拳的人练,本着太极拳老论去用功。如跟着练杂拳的老师去学太极拳,那是南辕北辙,必致愈走愈远。
本系列内容摘自李敏弟、陈龙骧夫妇以及其女儿陈骊珠编著的《李雅轩杨氏太极拳法精解》。
举报/反馈

太极疗运动处方

854获赞 628粉丝
专注服务于康复人群的太极运动处方平台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