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是“山水圣人”、“齐鲁风俗”、“黄金海岸”三大重要旅游线的枢纽。素有“泉城”之称的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构成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多少年来,济南泉水在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旅游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名片”作用,泉水已成为济南最大的城市特色和最亮丽的城市品牌。保护泉水,弘扬泉水文化,突出泉城特色,维护泉城生态环境,促进人的健康,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当前和今后的一个重大课题。
济南以“泉城”著称。 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实属罕见。据历代名人记载,济南泉水有150处之多。解放后,经有关水文地质专家和近几年实地考查,济南辖区范围内共有泉水645处,仅在古城区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以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泉群为首的4大泉群就有泉水136处之多,正常日喷涌量多达30万立方米,72名泉更是名扬中外。众泉汇流而成的大明湖,与佛教名山千佛山遥相呼应,构成“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画卷。
——济南泉水之优,以质纯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无色无味,清冽甘醇,为天然优质饮用水。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矿化度为650,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做任何处理市民即可饮用。
——济南泉水形态之美。由于地质条件千变万化,泉水出露地点的形态不同,济南泉水形态各异,各具风采。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各具情趣。
——济南泉水形成的地质结构之独特。现代水文地质专家考证,济南泉水的成因是由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所构成的,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泰山余脉倾斜山区、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交接带,高差达500多米。南部山区地层结构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岩层呈3-15度倾角向北倾斜。这些可溶性灰岩,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大量地下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为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大气降水后,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沿溶沟、溶洞、暗河等地下网道由南向北潜流。而济南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岩质坚硬,为不透水岩层,潜流的地下水到此受阻,大量汇聚,在水平运动强大压力下变为垂直向上运动。大量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夺地而出,形成众多形态各异的天然涌泉。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形态之美、水质之优、地质结构之独特、趵突泉又是古泺水之源头,在城区形成了山、泉、河、湖、城为一体的优美自然景观。可以说,济南泉水融天地万物之灵气,曾吸引古今中外众多文化志士为其赞叹,为其折服,确实国内独有,世界罕见。
济南泉水,悠悠千古。据历史 考古专家考证,早在公元前1542年,迄今已有3540多年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至今也有2600多年的历史。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元代地理学家于钦、明代诗人晏璧等古人曾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几次来济南,对济南的泉水颇有钟情,题诗刻碑,称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其他记述泉水的诗词文赋更是数不胜数。
济南人杰地灵,名士辈出。名君大舜,神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唐代词人员半干、崔融,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元代散曲家张养浩,明朝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还有李开先、于慎行等都是济南籍人,可谓“我济富山水,人称名士多”。济南还以其独有的泉水神韵吸引着天下八方游子,文人墨客云集,争睹“潇洒似江南”的泉城风采。唐朝大诗人李白、杜甫,宋朝散文大家苏轼、苏辙,金代杰出诗人元好问等都游历过济南,创作出许多著名的篇章。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赵孟在趵突泉边留下了诸多墨迹。著名小说家刘鹗,近代文豪老舍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
济南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的龙山文化即发源于此;济南南部的齐长城比秦长城的历史还早400多年;孝堂山郭氏墓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柳埠四门塔是中国最古老的单层石塔;灵岩寺四十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塑”。济南洛庄汉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位之高,文物保存之完好,国内罕见。
纵观泉城济南的历史,有多少古人、名人、文人和普通平民百姓为之魂牵梦绕,割舍不断。历代皇帝、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写下了数以万计的名泉诗词、文赋,留下了无数精妙的历史传说和诸多的名胜古迹,形成积淀了济南独特的泉水文化。泉文化是流传最广泛、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泉文化应是济南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泉水和文化是济南的主旋律,做好泉文化的文章,唱响主旋律,就是抓住了名泉品牌这个根本。泉水和文化是济南的象征,是济南的根,是济南的魂。
济南不仅仅是泉城,而且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依泉而存在,因泉而有灵气,因泉而文明。泉水构成泉城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历史人文景观。每一处名泉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讲不完的美丽动人的故事。千百年来,人们依泉而生、伴泉而居,繁衍生息,与泉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泉生济南,泉水养育了泉城百姓,人们对泉水之仰慕、之眷恋,他们亲泉、爱泉、感恩泉水,代代相传,泉水承载了这座古老城市的生命与延续。千百年来,人们赏泉、观泉、咏泉以及围绕泉水开展的民风民俗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从古至今,由泉水引起的文化现象,一个时代接一个时代,从不间断。不论是诗歌、绘画、武术、书法、舞蹈、音乐,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找到“泉”的影子。千百年来,蕴含着古朴与风雅的老街巷、老民俗,以及流传至今的历代名人的诗词文赋,构成了只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画卷。
济南的城市发展、历史沿革、民风民俗都与泉水有最直接、最密切的渊源关系。据史料考证,济南在历史上几经战乱,饱经沧桑,古城区曾夷为平地,一片废墟。然而济南这座古老城市不但没有被毁灭或迁移,却顽强的在这片沃土上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这都是因为有“泉”的缘故。剪子巷、东流水、芙蓉街、百花洲、濯缨湖、曲水亭……这些泉城人熟悉的名字,形成了古老的民居和街巷。济南以泉命名的老街老巷就有29条,以泉命名的村庄有88处之多,这也是因为有“泉”的缘故。济南人离不开泉水,吃的是在泉水中长大的鱼、鲜嫩的莲藕。走的是能踩出泉水的青石板路和曲径桥。喝的是泉水沏就的香茶,甘甜清醇,别有滋味。人们泉边取水,清斯濯缨,浊斯濯足。据有关资料统计,济南市目前人均寿命74.4岁,高于全国人均寿命3岁,这与饮用优质泉水有直接关系。清冽甘美的泉水是泉城的血脉,赋予了这座城市灵秀的气质和旺盛的生命力。
泉水承载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泉水孕育了泉城济南,泉水成就了历代名人名士。美丽的泉水与悠久的历史文化之间有着一种不解之渊源,她们一脉相承,和谐统一,注就一幅宝贵的人类自然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泉、泉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就更加突显,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重要。对一个城市来说,它的自然环境是天赋的,因而是难以改变的,只有文化层面才是可塑的。因此,历史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城市建设中的文化含量越大、文化品位越高,它所塑造出来的城市个性就会越鲜明。对于济南来说,“泉”、“泉水”已不仅仅是一种自然事物,它还浓缩并积淀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成为济南独特的人文现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泉”已经由最初的维持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基本资源发展成为济南的城市特色和品牌,济南就是以泉水为特色的个性化城市。济南城市建设应处处体现泉水历史文化内涵,济南市新的城市发展目标,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济南市将“东拓、中疏、南控、西进、北跨”,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老祖宗留下的这份宝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因为自然文化遗产在城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方面表现在它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从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鲜明特色;另一方面,它又总是以其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一个城市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深邃,让人们得到直接的体验和熏陶。在一定意义上,历史文化遗产乃是不可模仿、不可重复的稀缺资源。倘若不加以有效地保护,就有可能一去不复返。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一种历史意识和眼光恰当地处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历史本身还是文化传统本身,都不过是在人们的不断创造中逐步生成的。
在这个意义上,它们不是“死”的,而是“活”的。今天的人们仍然要像前人那样,为历史和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济南城市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保护泉水历史文化,发展泉水历史文化,创新泉水历史文化。按照济南城市总体规划,加强以古城和商埠区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恢复和强化泉城特色风貌,改善和提升旧城整体环境。彰显“山、泉、湖、河、城”融为一体的泉城特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并与现代都市文明相融合,成为举世闻名、特色鲜明、富有魅力的泉城和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这就是突出了济南泉水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达到现代化都市与泉水文化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