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几分钟,解锁一段隐秘又有趣的故事。
文/飞哥简史
在早已苏醒并高速发展的中国看来,现在能与我们比肩的仅仅那么一两个国家。
然而在过去,每当我们提到西方国家,印象常常是是“西方列强”、“资本主义国家”等。
在这几个词中,隐隐约约表达着西方国家的强大和中国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恐惧。
那么,在西方列强平民眼中,我们中国人是一种什么形象呢?
事情发生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我们分三段来讲,每段都有一个代表人物。
前方预警,在家过暑假的小伙伴请回避!
↓ ↓ ↓ ↓ ↓ ↓ ↓ ↓ ↓ ↓
下文标题为 时间+西方眼中的中国印象+代表人物
19世纪初:聪明+奸诈+恶毒 代表人物:邪恶博士傅满洲
这个人物的诞生很有意思,然而在咱们说一下美国当时的社会背景。
19世纪初,西方国家又掀起了一波“黄祸恐惧”,人人对黄种人(特别是中国人)害怕的不得了。
这种恐惧不是无由来的,而且在我们看来非常有趣。
它主要来自于黄种人的三次西征:(不用细看,可一带而过)
1、东汉初年,被东汉军队击败的北匈奴被迫西迁,公元436年,在匈奴大汉阿提拉的带领下一路西征,先后攻打巴尔干半岛、君士坦丁堡、高卢(今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攻陷西罗马帝国,版图盛大之极。
2、隋唐年间,被唐朝军队击败的西突厥部分人民被迫西迁,后来小亚细亚独立建国,后对东罗马帝国的征伐引发了十字军东征,最终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3、元朝年间,蒙古族成吉思汗发起了西征计划,后来的1219-1260年间,总共进行了三次,仅仅2个月的时间里,12万蒙古军队战胜并消灭了总数达60万的欧洲军队,一直杀到奥地利和匈牙利,血染多瑙河。
被中华大地赶出去的一小撮黄种人就这么厉害,更别提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了。
怎么样,换做我是西方国家人民,看到这些也得吓尿了。
这种对黄种人的恐惧(Yellow Peril),促使时代造就了一个人物:
傅满洲
傅满洲 Fu Manchu
面目阴险狰狞,走路不发出一点声音。
英籍作家Sax Rohmer在这个黄祸恐惧的时代,写出了这样的一个人物。
他是一个黄皮肤的科学博士,他极其聪明,又极其奸诈和恶毒。
看看作家是如何形容他的:
傅满洲是一个又高又瘦,高耸肩膀,长着竖挑眉,留着两撮下垂胡子,面容如同撒旦,穿着清朝官服的邪恶博士。
这个穿着清朝服饰但是没有留清朝辫子的东方人,在很多西方人眼中,就是撒旦的化身。
尝尝刚做好的药剂 这个邪恶的东方人拥有好几所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精通英语、法语、汉语、印度和阿拉伯语,懂科学,也懂巫术和黑魔法。
他无恶不作,经常将无辜的人们拖到小黑屋里,用各种研究出来的新方法虐待。
用新花样虐待美国无辜百姓 这个诞生于1913年,生活在小说和电影中的邪恶形象傅满洲,在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与傅满洲对抗的是一个白人警探丹:尼斯史密斯 Denis Smith
作者将其塑造成一个福尔摩斯式的人物,他机智勇敢,意志力强大,积极打击傅满洲博士的邪恶犯罪。
Denis Smith VS 傅满洲 这里其实有三个人物关系,便是 傅满洲、警探、美国民众。
傅满洲,代表着丑化了的中国人,他们聪明而且反抗精神强大,历史上曾多次侵犯西方国家;
警探,代表着美国政府,他用正义和意志力来抗击邪恶而神秘的东方势力。
民众,代表着美化了的白种人,他们被塑造成一种善良纯洁又无辜的高贵人种。
傅满洲、警探和民众 ps:作者Sax Rohmer从未到过中国,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
我常想为什么在此之前,我没有这个灵感。1912年,似乎一切时机都成熟了,可以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义和团暴乱引起的黄祸传言,依旧在坊间流行,不久前伦敦贫民区发生的谋杀事件,也使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Sax Rohmer回忆创作动机
19世纪:聪明+机智+正义 代表人物:华人探长陈查理
在傅满洲诞生后稍晚的时候,一位棒棒的美国作家厄尔·德尔·比格斯(Earl Derr Biggers),也写出了一个棒棒的华人警探,他在一些日子里,也代表了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印象。
ps:作者比格斯:哈佛毕业的波士顿新闻记者
棒棒的作家写出的棒棒的警探 这位作家Earl Derr Biggers,他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在某次去夏威夷度假时,他在报纸上读到一位名叫“郑阿平”的华人探长的故事。
他突然觉得人生来平等,认为当下流行的“黄祸恐惧”十分愚蠢。
他希望能改变民众对待遥远的东方人的偏见。
于是,几乎与邪恶博士“傅满洲”影响力相当的华人警探“陈查理”诞生了。
白白胖胖陈查理 这个白白胖胖的中国人与傅满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甚至比傅满洲系列里的白人警探更具魅力。
陈查理是夏威夷当地的一名警探,头脑清晰,洞察力极强。
他身体肥胖,却又不失敏捷和优雅。
陈查理的英语不太好,经常用错词。
他还如阿甘总是讲“My mama always said”一样,经常说“孔夫子说(子曰)”。
他不引人注目,但找到一点不易发现的线索进而破获整个案件。
由探长陈查理故事拍摄的系列电影,在30年代大获成功,也帮助他的东家Fox躲开了大萧条带来的影响。
陈查理系列电影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说里和电影里,陈查理跟妻子住在一起,生了14个孩子。
我想这一点和“子曰”一样,是作者本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认为中国人带有的一些刻板迂腐的标签。
这可能也是作者为了突出陈查理的中国形象而特意塑造,毕竟小说中很少提到中国。
虽然有这样一些偏见,但整体来看,这部作品还是将陈查理作为了一个正面积极的人物形象。
后来,美国电视台做了一次调查,让观众写下最熟悉的中国人。
结果陈查理排行第五名,可见其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与傅满洲一样,陈查理也是虚构出来的时代产物,他们都是美国流行文化中,最著名的角色。
20世纪:不畏强权、自强不息 代表人物:武术哲学家李小龙
傅满洲和陈查理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他们作为本不存在的个人形象,改变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
下面这位,却是有血有肉,真真正正活着现实中的人物。
那就是武术哲学家--李小龙
李小龙 Bruce Lee 李小龙出生在加州旧金山,生长在香港,从小就喜欢武术。
因为小时候喜欢与人争斗,学习不佳,所以家里人决定把他送到美国读书。
具记载,李小龙在1959年4月29日晚10点告别家人赴美读书。这里很有意思,人们连当年他几点离开家人前往美国的时间都记得清清楚楚。
或许也代表着对李小龙研究的深度之深,更代表着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年轻时的李小龙 1959年9月3日-1960年12月2日,李小龙在西雅图市进入爱迪生技术学校学习,他在学校里成立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师生面前表演中国武术。
再后来,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李小龙租用了停车场的一个角落,成立了“振藩国术馆”。
他边炼边教,身体素质和武术技巧达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境界。
锻炼中的李小龙
这时,美国人开始见识到中国功夫,并在心中树立起了李小龙的高大形象。
后来他的徒弟越来越多,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成立了武术分馆,
再到后来,中国功夫传遍全美,他的徒弟也遍布各州。
在武术爱好者的眼中,李小龙已成为战无不胜的战神。
对美国路人甲的采访 在1970年4月,李小龙带着儿子回到了香港。
在1971-1973年间,他在香港共拍摄了五部关于功夫的电影,分别是《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
在电影中,李小龙展现了不畏强权的中国人形象,将压抑已久的中国精神传遍了世界。
客观来讲,Bruce Lee毋庸置疑是美国人。
但是李小龙的传达出的这种反抗的精神,却是美国人民看到的对中国人的一次极大的改观。
只可惜天妒英才,在拍摄《死亡游戏》期间,年33岁的李小龙离奇去世,去世原因至今仍争论不休。
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开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恭喜各位看官,幸运的你,又解锁了一个有趣的姿势
今天这段关于三位改变中国印象对西方印象的人物介绍,就到这里了。
当然了,现在的中国早已苏醒,已经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能够与中国比肩的仅仅有那么一两个国家。
无论是当时时代产物傅满洲,或是某个作家为中国人“漂白形象”所创作的陈查理,还是有血有肉自强不息的李小龙,之所以能已一个个人形象,改变民众对另一个国家的认知。
三位改变中国形象的人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在那个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印象都充满偏见,如贫穷、落后或是神秘。
在这个前提下,才会导致他们以个体形象,代表了西方人眼中中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