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晓明 王兵
淄川区东部山区海拔719米的搁笔寨北侧不远的山谷中,已经整体搬迁许久的古村——海上房,如同一位沉默的老人,在淄河中游东岸的群山怀抱中默默守候。
村子位于山谷怀抱中,远处可以远远望见巍峨的马鞍山。
与绝大多数山村一样,村里的房屋依山势而建,与地形结合的紧密而又相得益彰。
村子西头小庙旁镶嵌在石壁中的同治年间石碑。
村口一株老槐树的根裸露出地面。
据村碑记载,海上房于清朝中期建庄,坐落于淄河东岸,因淄水如海,位置较高,故名海上房。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因山高少水,人们希望他们的脚下就是一片海,因此取名海上房。无论哪种传说,海上房这个极富诗意的名字都寄托了当年对水的渴望和重视。
有些房子建在悬崖边,石头垒砌的石墙高达十几米,不得不叹服先民们当初建造这些房屋时的坚韧和毅力。
据了解,当年村中十分缺水,虽然有一眼泉水长年不断,但村中人多,很难保证全村的人畜用水,许多人只好到距离村庄很远的一眼较小的泉水挑水。村中还有一眼深井,据说是抗战时期在此驻扎的部队所挖,但这眼井出水不旺,只有雨季时才有水。
村后山顶有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石臼,旁边还有一个则只画出了形状而不知为何未开凿。据说这是村民在山顶避难时用来替代石碾,将玉米等粮食舂成面粉的。
村头两株数百年的柏树已经枯死,有人出钱想买走但被赵锦珂拒绝。他说,这两株柏树原本生长得很是旺盛,但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村民们集体搬迁走后,这两株柏树就先后死去,村民们都说它们是思念村民而死。
这个原本有近70户、360多人的村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整体搬迁后,一度人去村空。2009年,曾经在村里担任过老师和书记的赵锦珂因为思念故乡,回到了这里。后来又有少部分人陆续回村,但常年在此居住的只有赵锦珂及其家人。
赵锦珂的岳母静静地坐在院中,在她身后,是刚采摘回来正在晾晒的中药——连翘。
记者2017年5月份到访过这里,当时在村里遇到过三四户人家,但这次只见到了赵锦珂一家。
如今的海上房没有电,只有一条石子路通往山下,数十间残破的老屋散落在山间。赵锦珂说,这条通往山下的石子路总长4公里,现在只有拖拉机能开到村里,普通轿车没法通行。
通往村子的山路上,一个全部用石头垒砌用来躲雨的小石屋,顶部采用的是传统的拱券结构,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村中一座废弃房屋的窗户,当初所采用的建材如此简陋,体现了当年这里物质的匮乏和生活条件的艰苦。
村中废弃的房屋。
村中一座保存完好的石碾。
2017年5月21日,70岁的赵连增尚在村中居住,但一年后记者再次到访时,却没见到他。
2017年5月21日,82岁的韩大娘坐在自家门前,一年后记者再次到访时,同样也没见到她。
村中墙上的一个栓马桩。
就是这样一条简陋的山路,也是全体村民从1978年开始修建,历经4年才打通。当时上级部门提供炸药,村里的劳力齐上阵,采用人工打炮眼、用香点导火索的办法,硬是一点点“啃”出了这条路。
山间小道上,赵锦珂捡到一只死因不明的野兔。随着生态的恢复,山间的野生动物也逐渐增多,但捡到野兔这种事儿也非常少见。
赵锦珂的儿子赵国法今年36岁,以前在城里开车、跑业务,如今在父亲的带动下也回到了村里。他告诉记者,他想在村里搞共享农庄,提供房子和土地,种植季节性水果和蔬菜,出租给城里人。他们现在就盼望着这条石子路能够早日硬化。
溶洞石壁两边对称开凿的石窝,据说是战乱年代村民在洞中避难时用来安放床板的。
山顶一个碎成两半的石臼,估计是石臼中的积水在冬天结冰后体积膨胀所致。
村子后面的山上,有两个溶洞,一横、一竖。横洞入口十分隐蔽,战乱时期是村民的避难所。由于山路崎岖,赵锦珂平日里也很少去,由于我们的到访,他特意和儿子带我们前往。从村中出发上山,半个多小时后到达村后的山顶,再从一处悬崖向下,溶洞口就在悬崖之上。
拿着被破坏的钟乳石,赵锦珂心痛不已。
溶洞中被砸断的钟乳石截面比比皆是。
在接近洞口的一处平地上,几十块散落在地上的钟乳石碎块让赵锦珂和记者大吃一惊:有人盗采洞中的钟乳石!
进入洞中,记者看到溶洞中被砸断的钟乳石截面比比皆是,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钟乳石。在另外一个常人根本无法进入的竖洞旁边,记者看到了更多的钟乳石碎块。赵锦珂这才想起来,半个月前他看到四五个人穿过村子上山,还带着绳索、锤子等专业工具。现在看来,他们是专门为了盗采钟乳石而来。这帮人把完整的钟乳石带走,留下了满地的碎片。
赵锦珂和儿子在溶洞中仔细查看。
看到这些,赵锦珂心痛不已。“我们在村里住他们还这么猖狂,如果一个人都没有,真不敢想村子会被这些人给糟蹋成啥样!”
由于山路崎岖,这个位于山顶的溶洞赵锦珂也不经常上来,此次看到钟乳石几乎全部被盗走,也是感到非常痛心。
溶洞附近一块空地上,被盗采者丢弃的钟乳石碎块。
溶洞附近一块空地上,被盗采者丢弃的钟乳石碎块。
2018年6月22日,淄川区太河镇古村海上房旁边山中的溶洞旁,看到被盗采者丢弃的几十块钟乳石碎块,66岁的赵锦珂心痛不已。
赵国法说,他和父亲会一直在村里坚守。如果短期内道路无法硬化,他想在这里打造一条徒步路线,让更多的人徒步进入村庄,让更多的人知道海上房,来到海上房,并期待着海上房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
举报/反馈

鲁中晨报

485万获赞 19.7万粉丝
专注鲁中地区新闻发布
鲁中晨报社官方账号,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