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是汉族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
脸谱的起源
在古代,祭祀活动中有巫舞和傩舞,舞者常带面具。在四川成都以北,古蜀遗址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有几十个青铜面具,是距今4000年前的古蜀王鱼凫举行祭祀礼仪的用品
古蜀遗址三星堆之青铜面具 戏剧中脸谱的起源,大概是在南北朝北齐,兴盛于唐代的歌舞戏,也叫大面或代面,是为了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说的是兰陵王高长恭,勇猛善战,貌若妇人,每次出战,均戴凶猛假面,屡屡得胜。人们为了歌颂兰陵王创造了男子独舞,也带面具,实现丰富的舞台色彩,美化舞台的效果,舞台脸谱是人们头脑中理念与观感的谐和统一。
兰陵王 京剧脸谱的艺术
京剧脸谱,源于生活,又是实际生活的放大、夸张,著有象征性和夸张性。如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等,既是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揭示和生理特征的表现,又是确定脸谱色彩、线条、纹样与图案的基础。
京剧脸谱,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同时,京剧脸谱的夸张性、装饰性,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寓褒贬、辨善恶,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
脸谱的分类
整脸
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十字门脸
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六分脸
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碎花脸
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歪脸
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僧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太监脸
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脸,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
象形脸
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神仙脸
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
小妖脸与英雄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脸谱的色彩代表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下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色,代表忠勇侠义,如关公等。
▲黑色,代表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如包拯、尉迟恭。
▲白色,代表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如荆轲、专诸。
▲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典韦。
▲金银色,代表神仙高人,如孙悟空、杨戬。
▲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青面虎。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如单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