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阐述了一种哲学,叫「先验论」。这一哲学打破了人们几千年来的惯常思维,他不是做一般的形上学思考:主体与客体的分析,唯物或唯心的一个两分法的分析;而是一个反转,抛开经验性的东西,纯粹探究人心性底下的认识能力。一般称康德这个哲学知识,为知识背后的知识。它是经验性知识后面得出来的知识,即先验的知识。就是说,康德这个先验哲学,是不掺杂任何经验性的知识的,他是对人类心性的认识能力做一个纯粹的考察,他说的那个知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只有在经验性的知识上反转来思考,才能体会到康德这个先验的知识。所谓的「先验」知识,就是在经验之前的知识。然而,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没有经验,何来知识?这个先验知识,是什么样的知识?康德说得那么有理有据,我们就不得不好好地探讨了。
也许有人会质疑,两百多年前的哲学,与现代的电脑科学技术有什么联系,这不是什么胡扯吧?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检讨康德的哲学,你会发现,康德的哲学,确实是电脑如何成为可能的理论基础。下面我们就康德的先验论进行分析,看是否与电脑的程式理论技术有关,是不是电脑软件成为可能的理论基础?
什么是先验哲学?(der Transzendental-Philosophie)
首先要理解什么叫「先验」?
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导言」中,就解释了这个「先验」的东西。
我们先来看康德说的一句话: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能置疑的。」但是他把话题一转,说:「是否有这种不依靠经验,乃至不依靠任何感官印象的知识,这至少是需要更慎密地去审查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不能立即轻率答复的问题。这样的知识称为「验前的」(a priori),而且有别於经验性的知识,经验性的知识是起自验后(a posterion)的,即在经验中有其起源的。
当年康德这个证明,我们今天来看都有些不可思议,不是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吗?那你要说的是没有经验的知识,这是什么知识呢?我们称之为”知识背后的知识”,或称”使知识成为可能的知识”。康德在经验性知识后面看到另一种知识,即验前(先验)的知识。我们从康德这句话可以看出,人类的知识,都是经过我们的头脑思维后发生出来的。没有经验,就没有知识,这是可以肯定的。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外面一片空无,我什么都没有看到,也没有体验到什么东西,我的头脑会产生什么知识吗?没有。只有我看到某物,我脑袋才能产生某物的知识。我看到一条狗,我才有狗的知识。没有东西经过我的思维,我是不会有知识的。
这就是康德说的:
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能置疑的。
康德还认为,没有出现,就没有知识,这与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是一个道理。但他却认为,还有一种知识,是「验前」的,即在经验发生之前的一种知识。可见康德说的哲学,是没有经验知识的哲学,这种没有发生经验性之前的知识。是什么知识呢?这种知识,可以称为「知识的知识」,或说「产生知识的知识」。康德在知识后面看到另一种知识,即验前(先验)的知识。这种知识用普通一般的思维来求知,是办不到的。用康德的话说,这是「不能立即轻率答复的问题」。需要用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即思维的反转,才能求证出来。康德就把它证明出来了。所以我们要研讨、探明康德的先验哲学,就不要采取惯常的思维方式,不要从经验性的知识,进行形而上学的辩证思考,而是从先验的、纯粹的认识能力去思考。即是说,纯粹研究脑袋那个认识程式。这个心性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认识外界的事物,使我能够拥有知识?
康德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容置疑的」。但他探讨的,不是这种经验后的知识,而是没有发生经验之前的知识。不是说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吗?没有经验,我们何来知识呢?康德说的,不是很矛盾吗?这里,我们就看出康德哲学的玄妙来了。他原来要探讨的,是验前的知识。即「先验的」知识,在经验还没有发生之前的知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我还没有去认识事物之前,我的脑袋有什么东西,可以使我能认识这样那样的事物成为可能?康德的所谓「批判」,就是探讨脑袋里潜藏的:「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可能?」的知识。这就是康德的先验哲学:人类心性底下潜藏的认识能力。
我们知道康德的先验哲学,原来是讲我们人还没有认识之前,脑袋里装有什么东西,我们人只有具备这些东西,才有可能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这就好比说,我们有一台电脑,想要它给我们提供某种知识,那么,电脑是否也要装有某一知识的程式系统呢?这一程式,它是我们还没有应用电脑之前,就预先装在电脑里的。待我们应用它时,输入讯息,它就可以给予我们想要的知识了。这个纯程式知识内容的东西,就是先验的,它不包含我们应用过出现的知识,纯粹是程式内容的知识。我们拿电脑来做说明,就很容易理解康德这个「先验」哲学的东西了。这个预先装在电脑里的程式,就是先验的,纯粹的程式内容,没有涉及到运用后的一点内容。我们说,这个程式有一个形式,有一个范畴,它要有概念、联系、连结、综合、统一的功能,它的运作是有法则和规律的。这一切运作,一定包涵一套先验逻辑(电脑程式的逻辑,目前多是数学的编码)。没有一套先验逻辑,程式不可能有法则、有规律地进行运作。我们也就得不到所要的知识。所以,我们反过来看康德所说的「先验论」,就如电脑程式里的知识。他是专门探讨人类心性这个认识的程式。如此反思,我们就好理解康德的先验哲学了。
我们打开电脑,我们应用它时,输入什么东西,它会给我们什么知识。这时,我们来个反转思考:电脑里面有什么东西,能够给我们这样的知识呢?通常我们想到的,就是电脑有硬体,软件,有一个应用程式。这个程式,有与人一样的思维法则与规律。比如我们打开电脑象棋与人大战,人走这一步,它就走那一步,最后还是它赢了。我们就想,电脑里有什么东西呢?它竟能如此战胜我们?它里面一定装有什么东西,即有一种先验的东西。这种东西在我们还没有应用电脑前,它就装在电脑里面的。这个电脑象棋,就是「电脑象棋博弈程式」。康德的先验哲学,就是探讨人类心性这个认识程式的东西。
我们对人的认识能力,通常反省也只到此表面的东西:人有一个活的身体,有感受能力,脑袋会思想,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事物。更进一步的,就从心理学分析:人有感性,受到外界对象的刺激,就有印象、知性通过印象进行推论、判断,就得出概念。此外,心性还有记忆、联系、意向、情感、兴趣、爱好?等等功能。这些探讨,都是带有经验性的知识进行分析论断的。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两分法:是心决定客体呢?还是客体决定心的意识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学分析。
由此而引发哲学的唯物论与唯心论:是心决定事物,还是外界客体决定心而产生概念?而康德的「先验论」,与唯物论与唯心论不同,他是将经验性的东西排除在外的,做一种纯粹的先验哲学批判。康德对先验的东西规定非常严格。一旦发现带有一丁点经验性的东西都不能放入他的批判哲学。他说:我们把所谓验前知识理解为不是不依赖某一次经验的知识,而是绝对不依赖任何经验的知识。与这种知识相对立的就是经验性的知识。经验性的知识只是验后才有其可能的,即通过经验才有可能。当没有任何经验性的东西参杂其中时,验前的知识就称为纯粹的。例如,「一切变化都有其原因」这个命题,虽然是一个验前的命题,但是却不是一个纯粹的命题,因为变化乃是一个概念,只能从经验得来。」
所以我们在研讨先验论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经验的与验前的(a priori),区分经验性的与纯粹性的不同,单就认识程式里纯粹性的东西做学理的分析,这样才能理解康德的纯粹批判哲学。如果我们还在纠葛一般的形而上学辩证做思考,就远离了康德「先验哲学」的原理了。学界不少人理解康德的「先验」就是不可理喻的东西,似乎「先验」就是神秘、不可理解的东西,这就把康德的「先验」理解错了。可以说,康德的「先验论」,在今天来看,尽管还有些问题他看得不是很清楚,有些问题他走向偏差了,以至於犯了常识的错误。(如他说感性不能认识事物、图形法对於概念的构想等,我认为是错误的。下面我将论到)。但总体来说,康德的「先验论」是有根有据的,他是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出来的,并没有将「先验」视为神秘的,不可理喻的东西。
康德从经验性的知识中,反思出人脑有一个先验的知识。他把这种验前的知识称为纯粹的。它与经验性知识是有区别的。如何正确判断纯粹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呢?它有一个标志:「经验告诉我们的是事物「如此如此」,而不是事物「不能不如此」,那么,第一,如果有一个命题,在思想它时,是作为必然的命题而被想到的,它就是一个验前判断,而且,如果它除了从一个具有必然判断的有效性的命题得出外,不能从任何命题得出来。它就是一个绝对验前的判断。其次,经验永远不能给它的判断以真正的、严格的普遍性。因此,我们只能正当地说,就我们迄今所观察到的为止,某某条规则是没有例外的,如果用严格的普遍性来想到某个判断,即在不容许有任何可能的例外这种方式上来想它,它就不是从经验得出来的,而是绝对验前有效的了。
这话我们如何理解呢?我们试举赵高指鹿为马来说,为什么人人内心都知道赵高牵出来的动物是鹿而不是马?这个「不能不如此」的判断,可以说在我们的脑袋早就有一个形式(form),也可以这样说,在我们的脑袋,早就有各种动物的纯粹概念。这个鹿的实体概念,印证到我们脑袋那个鹿的纯粹概念,而不可能印证到马的纯粹概念。所以它就得出一个绝对必然的判断,它一定是鹿而不是马,内心那个判断是不能否定的。所以康德说,「因此,由於这个实体概念用来迫使我们承认它的这个必然性,我们就毫无选择,只得承认这个概念是处在我们验前知识的能力里的。」
康德说的这个必然的、普遍性的纯粹知识,就是「先验」的东西。它藏在我们的脑袋里面,不为人所知。也就是说,我们的心性有某种能力,有哪些法则、规律?他才能认识事物。这些东西在我们还没有去认识事物之前,就存有在我们脑袋里面的,就是先天就存在我们的脑袋之中。因为它不是经验后才有的,在经验没有发生之前就存在,所以就叫「先验」的。康德就是从这个「先验性」知识论述他的先验哲学的。为了把这种先验性知识与经验性知识区分,康德就把先验的知识称为「纯粹的」,有别于经验性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