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笃志科场,辅佐闽王,终成一代诗赋大家图:百科
他博学多才,但生不逢时;他笃志科场,但56岁才考中进士;他客居京都24载,连续20场屡试不第,饱受浮名难立之苦;公元895年,他终以《人文化天下赋》等三赋金榜题名,提出人为国本、英才佐国、治国者应重视英贤的政治理论,然而,不管是博取功名还是经营仕途,他都很不在行。他希求入仕以实现其人生价值,最终却是文学使他永垂不朽。他的诗、赋、文和文学评论代表了晚唐福建的文学水平,在福建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他就是黄滔。
出身贫寒,志向远大
莆田黄巷,图:宜居龙桥
黄滔(840~911),字文江,出生于莆田涵江黄巷。父亲黄山周是一介布衣,家境比较贫困。尽管如此,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黄山周还是让儿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公元860年,年已弱冠的黄滔只身一人离开黄巷,与陈蔚、黄楷、欧阳碣三人,来到30多里外的南山东峰书堂苦读。东峰书堂位于县城西北2里许的灵岩寺(今广化寺)旁。
唐宋时代的读书人上山结庐或寄住寺院苦读,几乎是一种风尚。黄滔选中南山作为读书之处,是“慕三贤之懿”,三贤分别指欧阳詹、林藻和林蕴。唐大历年间,晋江学子欧阳詹,少有文名,因羡慕林藻、林蕴两兄弟的学识为人,北上莆田,与林氏两兄弟在南山结庐读书,创办“灵岩精舍”书院。后来,林蕴在贞元四年明经及第。贞元七年,林藻中进士,为莆田进士第一人,其妹林萍则嫁给欧阳詹。欧阳詹在贞元八年,与韩愈、李观、崔群、冯宿等人同科联第,时称天下之选。
图:南山广化寺
读书之余,黄滔或徘徊于灵岩精舍与欧阳四门之墓,追慕先贤;或流连于灵岩寺前、寺后、寺中,与禅师或膝谈或默坐相对。大儒与高僧交往是唐宋时尚。黄滔与佛结缘的成果体现在他的著作《莆山灵岩寺碑铭》等八篇全省各大寺院碑记中。而黄滔的的两位堂叔,正是中国一代禅宗高僧妙应和本寂。
24年历经20场考试
图:南山广化寺
唐咸通十三年(872),黄滔北上长安求取功名。那年,他写了一首诗来暗示自己科举考试的紧张心境。科考失利对学子的打击是严重的,但在黄滔那里显得尤为严重,他要从莆田跋涉一年多才到京都,因此他的心境可以想象。但更让黄滔想象不到的是,此后科举成了他的一个噩梦,他历经24年,经过了20场考试(中间因河东兵变、黄巢攻破长安等,朝廷停考4年),场场落第。面对考场规则,黄滔既愤慨又无奈,到了后来,他几乎患上了黄榜恐惧症。但黄滔的才名,却在长安传开了,名士罗隐、韩偓、崔道融等人与他惺惺相惜,相互唱和。
行走江湖,诗兴大发
古时吴越之地,现江浙等地
每当考试落第,黄滔总要离开长安,放逐江湖,到各地游览,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最常去的是吴越之地。黄滔行走江湖中,写下大量诗赋。名篇如《过商山》:“燕雁一来后,人人尽到关。如何冲腊雪,独自过商山。赢马高坡下,哀猿绝壁间。此心无处说,鬓向少年斑”;又如《雁》:“楚岸花晴塞柳衰,年年南北去来期。江城日暮见飞处,旅馆月明闻过时。万里风霜休更恨,满川烟草且须疑。洞庭云水潇湘雨,好把寒更一一知”等。
大自然拥抱了这位惆怅的学子、诗人,让他在落魄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流传后世的黄滔存诗209首,古体诗、五律、七律、排律、五绝、七绝诸体皆备,各具特色。
黄滔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诗歌,有208首被收入《全唐诗》。他的诗意境开阔,关注时事,同情民生,贯穿了我国古代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洪迈对黄滔的诗文推崇备至,赞其诗“清淳丰润,若与人对语,和气郁郁,有贞元、长庆风概”;南宋诗人杨万里称: “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御史公之诗尤奇,所未见也”。所谓“有贞元、长庆风概”,是指黄滔的诗风与白居易、刘禹锡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中唐诗风相近。所谓“御史公之诗尤奇”,指的是黄滔的诗与时人相比出类拔萃。
从四门博士到节度推官
图:xubin312
乾宁二年(895),是黄滔命运转折的年份。56岁的黄滔终于在南院黄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在25名进士中,他名列第十。当日,黄滔写下《放榜日》七律一首,表达自己悲欣交集的复杂心情。
然而,当这位考了24年,历经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三个朝代的新科进士打算一展宏图时,昭宗皇帝却被李茂贞挟持在华州。唐朝政权内毁于宦官,外败于节度使。
公元899年,刚刚恢复自由、从华州回到长安的昭宗皇帝,立即为黄滔等人安排职位。黄滔被授予“四门博士”,此时,他已在长安整整等待了3年。
黄滔被分配到国子监四门馆。但在唐末崇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时代,手中没有兵权的皇帝都不过是节度使们手中的玩偶,四门馆博士又能够有什么作为?
为黄滔等人分配工作,大约是昭宗皇帝出于自己自由意志所做的最后一件事。这件事后不久,昭宗落入宦官刘季述之手。刘季述作乱,朱温又杀哀帝李柷,迫不及待地登上皇帝位,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历史进入了最黑暗的五代十国时代,黄滔避乱回闽。
图:闽王王审知
在同乡进士、京兆尹参军翁承赞的推荐下,黄滔投奔了驻节在福州的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王审知对黄滔深为赏识,奏请朝廷授黄滔为监察御史里行,充威武军节度推官。推官者,佐官也,大约是幕僚一类的官员。此前,黄滔的好友陈峤已依附于王审知,稍后,徐寅也从大梁归来相佐。徐寅、黄滔都是莆田人,都是晚唐五代的著名诗人。两人经历相似,均志在功名,千里奔波,四处干谒,然屡试不第,蹉跎岁月,久困名场,却终都成为文坛大家……
辑录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黄滔回闽之后,悉心辅佐王审知治闽,毫不保留地施展了自己的抱负:提倡节约官府开支、减赋税、轻徭役;重商务、开港路(主要是泉州港,这为泉州在宋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打下了坚实基础)、兴旺海上贸易;建学校、育人才,发展地方文化。王审知一一采纳了黄滔的建议。当朱温篡唐后,割据各地的军阀纷纷称王。黄滔审时度势,以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眼光,建议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王审知在唐朝覆亡、群龙无首,各地节度使都以过把皇帝瘾为时尚的情况下,经受住诱惑,接受了黄滔的建议,奉后梁、后唐为正朔,使福建在天下大乱、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能够独享太平,30年免受兵祸。朱温为拉拢王审知,也逐步为他加官进爵,公元909年,拜王审知为中书令(宰相)、福州大都督;次年,又加封王审知为闽王。对于黄滔的匡正之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黄御史集》评价说:“王审知据有全闽,而终守臣节,滔匡正之力为多。”
黄滔的匡正之功,致使七闽大地一时成为乐土,北方名士李洵、韩偓、崔道融、赵观文、王涤等人,纷纷来闽避乱。黄滔礼遇这些流亡名士,名士们逐“悉主于滔”。黄滔在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同时,不失诗人本色。在此期间,他将自唐高祖武德至昭宗天佑290年间福建诗人写下的诗歌,编集成《泉山秀句》30卷。这是福建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稍前,黄滔的从兄黄璞编写了福建的第一部人物传《闽川名士传》。600年后,黄滔的第十八世裔孙黄仲昭编写了福建第一部地方志《八闽通志》。
文采斐然,一时绝调
图:黄滔的诗
黄滔是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韦庄、罗隐、杜荀鹤齐名,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唐天复二年(902),王审知修筑福州城,在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像镇守城池,命黄滔撰《灵山塑北方毗沙门天王碑》,碑文长达2000多字,骈散间行,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堪称碑记中的珍品。另外,黄滔的辞赋也很有名,“雄新隽永”,“悲怆激越”,有22篇被收进《全唐文》,《馆娃宫赋》《秋色赋》等风行一时。后人称誉“一时绝调”。
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仅仅留在故乡的子孙,就有进士94人,其中包括状元1人。东里黄氏一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科甲蝉联,世代簪缨,成为闽中最为显赫的文化大族。(看莆田 原文编辑 闻道 部分内容参考 作家黄志雄)
莆田市委宣传部互联网新闻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王 敏 沈 琳
值班主任:林双华
(来源:莆田发布)
举报/反馈

人民日报

2.8亿获赞 2135.2万粉丝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人民日报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