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履谦院士写下了“张村”二字,通过快递将墨宝送到张村。
雷达与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是梁思礼院士的好友,2012年曾受邀陪同梁思礼院士一起返乡,到新会游玩交流。自此,张履谦院士与新会结缘。日前,张履谦院士就为祝贺梁启超纪念中学被授予“国家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而题词:普及航天科技,建设航天强国。近日,张履谦院士又因为一块石头关注到新会区大泽镇张村,盛赞张村民风淳朴,并欣然提笔为村庄题词。为什么这样一个小村庄会引起张履谦院士的关注?这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5月4日,记者前往张村一探究竟。
一块石刻引关注
小村历史蕴含感人故事
5月4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大泽镇张村。在村口,记者就看到一块相当有气势的石刻,上面刻有“张村”二字,是一个非常醒目的标识,题词的落款是“黄瑞剑”。黄瑞剑是著名书法家、江门市书协名誉主席。要说张村与张履谦院士的缘分,就因这块石头而起。
在大约半个月前,当时张村村口石刻还在修缮,热心市民张先生路过看到石刻,由于本人姓张,就拍照留念并发到了朋友圈。张先生从事文教相关工作,很多朋友都对这石刻感兴趣,转发也比较多。没想到,一张张村石刻照片通过微信朋友圈引起了张履谦院士的注意。他当时就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这条村子名唤“张村”,却是由黄姓书法家题词呢?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吗?几经转折,张村村委会得知了张履谦院士的疑惑,马上道出了缘由,这里面还蕴含着一个动人故事,传承着感恩不忘本的美德。
其实,目前张村13个村民小组都是黄姓住户,但从立村至今600多年,一直都叫张村。原来,这里在元朝末期,确实是张姓居民聚集地,后来,张村张公偶遇落难而迁居于此的黄康成,觉得他勤劳俭朴,一表人才,便经常在生活上帮助他,更是招为女婿,资助他经营事业。黄康成经数年拼搏,成为富商,家道殷实,多子多福,在张村开枝散叶。当年张公膝下无子,只生了3个女儿,因此,张村早已成为实质上的黄姓村庄。黄康成感恩张公,子子孙孙遵照他临终前所立的遗训:“张村之名不能更改”,于是村名沿用至今。张村建的第一座祠堂,原名“永思黄氏宗祠”,也含有永远记思祖先在此开族、感谢恩人恩德的意义。
张履谦院士听了这个故事,备受感动,觉得一个氏族把感恩不忘本的美德传承数百年,这样的精神让人佩服。他欣然提笔,写下了“张村”二字,更通过快递把墨宝送到张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手中,鼓励村民继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同时不断奋斗,乘着祖国发展的春风谋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依托丰富资源
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在张村村委会,记者看到了张履谦院士的题词。村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把张院士的墨宝进行装裱,并在村委会中展出。“这真的是一个惊喜,也是很大的鼓励,非常感谢张院士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会努力,实现美好愿景,让张村变得更好。”张村村委会主任黄怡激动地说。
近年来,随着幸福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和深入,张村的面貌日新月异:改路、改水、改电、改厕等工程美化了村庄,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老人活动之家、休闲运动公园、灯光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节节攀升。现在的张村,环境宁静优美,民风淳朴,同时生机勃勃,美丽乡村画卷初显。
张村自然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有一方名山石船山,因山顶有大石如船而得名,还有“蠄时石”、“珓杯石”等天然奇物。还有古迹老女桥,明万历县志就有记载:“在张村,昔有女老而不嫁,悉以奁资建。”张村是传统农业村,生态环境优越,这里培育出的大泽脐橙远近闻名,成为新会一宝。目前,村内大约有百亩橙林。去年,有村民更引进夏威夷果等新品种,果园风光为村内一景。
黄怡表示:“目前国道G240线新会段已经立项准备投入建设,按照规划,该国道途经张村,路通则财通,这是张村面临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我们将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好大泽脐橙品牌,同时引进新品种,把果园做出张村特色,以此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宽乡村发展渠道,带领村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
举报/反馈

人民日报

2.8亿获赞 2129.2万粉丝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人民日报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