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公元前627年,秦缪公派孟视明等率领秦军攻打郑国,在回师途中,将领们擅自做主,消灭了晋国的属国滑国,恰逢晋文公去世还未下葬,晋襄公刚刚登基,晋襄公大怒,以秦国欺辱晋国为由,发动崤山之战,秦军全军覆没,三位将领被俘。后经晋文公夫人(秦缪公的侄女)劝谏(晋襄公也有其政治考虑),晋襄公释放了秦国的三位将领。三位将领归国后,秦缪公主动担责,不但没有惩罚他们,反而更加厚待他们,激励他们知耻而后勇,以死报国。一年后,秦缪公继续任命孟视明等三位将领,开始展开对晋国的第一次报复,双方在彭衙发生战争,秦国没能取得好处,撤军返回。两年之后,秦缪公再次发动了对晋国的报复行动,史称“王官之战”。
二、王官之战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殽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史记·秦本纪》
王官之战
1、《史记》中关于这场战争的记载非常简单。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缪公更加厚待孟视明等人,派他们率兵进攻晋国,渡过黄河就焚毁了船只,结果大败晋国,夺取了王官和鄗地,为殽山战役报了仇。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
2、战争的契机:《史记》也没有记载这两年秦国和晋国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但没关系,我并不关心这场战争发生的契机,大智慧的秦缪公肯定是综合考虑了所有的内外部因素做出的决策,详细分析推荐阅读历史文章:《秦缪公的智慧:从彭衙之战看优秀的管理者如何决策》。
3、战争的过程:秦国的将领还是原来的将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同的是,这次是秦缪公亲自带队,发动秦国全国的力量正面攻打晋国。渡河后就把船只全部焚烧,置之死地而后生,以示必胜的决心,与几百年后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有异曲同工之妙。晋国军队都据城防守,不敢出战。
4、战争的结果:秦军大败晋国,夺取了王官和鄗地,为殽山战役报了仇。
三、疑点
1、晋国的国力。
(1)晋国君主还是晋襄公,晋襄公刚刚登基的第一年,就两次打败秦军,北伐白狄,南征楚国,东征卫国,称霸中原,晋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
(2)晋襄公在位期间,垂拱而治,对晋国的重要官员并没有调整,政局非常稳定。
(3)这两年期间,晋国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弱了呢?只是据城防守,不敢出战了呢?
2、秦国的国力。
(1)崤山之战和彭衙之战中,秦国均战败。
(2)秦国的将领还是之前的将领,也没听说将军们有什么奇遇啊,怎么突然就这么勇猛了呢?
(3)秦缪公“御驾亲征”,集全国之力攻打晋国,且渡河之后就焚烧了船只,置之死地而后生,秦军士气高涨。但打仗不是有士气就好,实力相仿的强国之间的战争还是比拼的综合实力,当时秦国和晋国的实力差不多啊。
(4)如果秦国实力真的这么强大,为什么后来秦缪公不继续东进,称霸中原呢?反而转头一路向西,主攻西戎,称霸西方了呢?
(5)看一下王官之战的地图,疑惑更大了!除了攻破王官城,秦军一路如入无人之境,纵横几千里,停留时间达两个月之久,完全没有遇到抵抗。
两个实力相仿的强国发生正面战争,但为什么会出现“一边倒”的结果呢?
为什么?
四、决策分析
这场战争看似是两国之间的战争,但当我们把它放到大环境下来看,发现这其实是两个最聪明的大脑之间的博弈。
1、秦国连续两次战败,虽然秦缪公都把责任背下来了,但秦国的整体国力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连续两次对外作战失利,需要挽回面子,在国际和国内重新树立国家及个人的影响力。所以这场战争只许胜利,不许失败。所以秦国摆出一副要拼命的架势,看起来要与晋国决一雌雄。但也要明确一点,秦缪公只是要挽回面子,而不是跟晋国争霸中原。
2、晋襄公登基后,一年内发动五次战争,全胜,很厉害,完全继承了晋文公的霸业,但晋国强硬的政治手段,也为晋国树立了很多敌人。秦国和晋国都是强国,两个国家要是真决斗了,结果肯定是一死一伤,活下来的那个也会元气大伤。
3、事件不是孤立的,当时的中华大地也不是只有秦国和晋国两个诸侯国,相当体量的还有很多,如齐国、楚国等。秦国和晋国决斗,一死一伤或两败俱伤,最终都将是失败者,而真正的赢家可能是其他大国,趁机一举消灭秦国和晋国。
事情都是内在关联的,并非孤立存在的
五、晋国的策略
在当时,社会的主要财富都是集中在城里的,与“城”相对应的是“野”,基本是没有什么财富的,而城基本上都是在险要地形的基础上高筑城墙,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
晋国采取的策略是关闭城门,坚壁清野。你要面子,我给足你面子,但就是不跟你打,让你在城外边晃悠着去。秦国那么庞大的军队在晋国的野外,是需要后勤补给的,后勤补给线也是很长的,时间拖久了,秦国国力再强大,后勤供给也会出问题的。晋国各个城池又紧闭城门,坚守不出,秦军不能够以战养战。时间久了,秦军自然会疲惫的,如果撤的早了还好说,只是损失的车马费和机会成本吧,如果撤晚了,士气发生变化,那个时候,晋国就可能会趁机攻击,一鼓作气,击败秦军。很有点大纵深的意味,“拖”死对手。
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六、秦缪公的考虑
秦缪公也很清楚,晋国很强大,晋军坚守城池不出站,一方面是晋国有自身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给秦国面子,秦国本身这次军事行动也是找面子去的,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就好。非本土作战,长时间耗下去对秦军不利。而且通过这次博弈,秦缪公也看到了晋国人才济济,都是聪明人,家底又厚,一时半会都不能奈何晋国,于是后来调整战略方向,主要攻打西戎,对晋国则是骚扰策略,这一策略后来执行了两三百年。
结论:不是秦军有多强大,也不是晋军胆小畏战,王官之战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只是因为这是秦缪公和晋襄公两颗最聪明的大脑之间的一次博弈,联合表演了一场“尬舞”。
点评:真正了解对手的意图,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友友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互动!
本号特点:英雄权谋+厚黑历史+现代商业
欢迎友友们关注、互动及转发,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原创声明:08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异议请联系作者撤除。
举报/反馈

师说历史

22获赞 29粉丝
假儒商读假《史记》,从英雄权谋到现代商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