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是贵阳的城市地标,也是贵阳标志性的建筑之一,见证了贵阳几百年的发展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明万历年间(1573—1620)贵州巡抚江东之最先倡导修建甲秀楼,取名“甲秀”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甲秀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
因播州杨应龙之乱,江东之遗恨而死,甲秀楼就此停工
江东之的继任者贵州巡抚郭子章在平定播州杨应龙后重新开工修建甲秀楼
1606年,甲秀楼终于竣工。郭子章又续修九孔石桥一座取名“江工堤”来纪念江东之
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改名“来凤阁”
清代多次重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巡抚田雯重建,并恢复原名
从古到今甲秀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
楼额“甲秀楼”三字是宣统年间广东摄影师谢石琴所书
楼曾几毁几建,1981年维修一新
甲秀楼边的"翠微园"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王阳明在建甲秀楼前曾在此讲学
翠微阁内设有中国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作品陈列馆。萧娴是是康有为的弟子,贵阳人
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也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入口处的城南胜迹牌坊
城南胜迹牌坊和甲秀楼相互呼应
牌坊石狮
桥头的楼牌前后有8个石狮子,身体朝下、前爪着地,仿佛从高处俯冲下来,显得虎虎生气,称为“下山狮”
历史花纹
“下山狮”不同于随处可见的坐狮和卧狮,是贵州古建筑的独特之处,也是贵州山地文化的一种体现
甲秀楼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被政府立牌
甲秀楼旁有一条林荫走廊,春季樱花盛开十分好看
周边有凉亭,经常会看到老人在里面打牌或下棋
春天花开引来游客拍照
翠微园旧名观音寺,位于贵阳市大南门外南明河南岸,浮玉桥的南边,紧邻甲秀楼。
老城墙就是历史的见证
游客在甲秀楼旁合影留念
行人走在南明河桥上,南明河穿甲秀楼而过
远看贵阳南明河鳌矾石上的甲秀楼
甲秀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
甲秀楼旁边的走廊春季樱花正开
甲秀楼旁边的有个小广场,经常会看到有人在这里打陀螺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
举报/反馈

生活百科

1292获赞 8粉丝
专注于各类生活百科、常识知识经验分享等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