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我太小了
祖国对我太远了
本文预计 23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李敖走了,朋友圈炸了。
有人追捧,有人讽刺追捧的人,有人质疑,有人谩骂质疑的人。
其一生毁誉参半,死后竟然还要引得众人站队分个对错,大家乐此不疲的分析李敖,似乎认为借此发表一下建议,以此显示自己也算是一个很有观点的人了。
而此时我却好像看到,驾鹤的李先生又开始对着众人笑骂,去他妈的对错,我这辈子反正爽了。
a
一个天真的孩子
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
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 ●●
说起天真这个词,我倒想起一个做字画的朋友,某次有幸得一知名书法家赐字。朋友满怀期待翘首期盼,只见书法家大笔一挥,纸上跃然二字“天真”。
天真?朋友不仅茫然,后来聊天委屈道,我都三十大几的人了,给我写天真?这书法家实在太也随意了。
说起来这是笑谈,事后想起这两个字,隐约却又觉得,这实在是宝贵的二字。
正如韩寒《杯中窥人》里的大意,人生于世,好像是一块布泡进水里,免不了被环境侵染伸展,最后总算失去了天真。
而李敖一生,狂妄潇洒,嬉笑怒骂,泡在生活这杯水里,对错之外,总算是包裹了一份天性之真,实在也算可贵。
自恋狂妄就属于天真的一部分,李敖一生狂言无数,许多话出语惊人,至今令人犹记:
“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类似这样的话,令许多“君子”所不齿,称其没有真才实学,擅长自我吹捧和自卖自夸。
除了狂妄之外,其面对人性,李敖也算得上坦荡自如。
他自曝曾经身患前列腺癌,为此做手术,阴茎长度受了影响。男人的命根子,对男人的意义不言而喻,男人若阴茎短小,他是羞于说出的,因为这有损尊严,但李敖却笑称:“我生怕死后解剖时,被台大医学院师生议论,误以为李大师天生那么小。”
面对女人,李敖可以算是标准的风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渣男”。
《人物周刊》曾问李敖喜欢的女人是哪种标准,他说:“瘦、高、白、秀、幼。”
从胡茵梦到王小屯,李敖对自己的情史毫不避讳,他的好色甚至成了论敌讥讽他的谈资,按说在世俗伦理上,这些可谓污点,但李敖看得开,八十岁了仍开诚布公自己婚内情的风流韵事,丝毫不装。
好色、自恋、轻薄,这些世俗所不齿的词汇,在李敖这里,一针见血,坦荡如初。
在我看来,这份难得的天真,比那些好色而故作深沉、自恋而故作谦虚、轻薄而故作稳重的伪君子,形象可爱多了。
面对人性之真,纠结对错和直面坦荡,到底哪个更重要?
b
一个无畏的勇士
这里是我的国家,我要使它自由
● ●●
富兰克林讲了一句话,非常动人,他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这句话被李敖改写成 “ 这里是我的国家,我要使它自由”。
李敖一生从民国经历到现在,对于看不惯的事情,哪怕是讲究政治正确的年代,向来口诛笔伐毫不留情。
国民党一党独大,他直指国民党的贪污腐败。
蒋经国改革后,专制的天下渐渐变色,民进党等其他党派开始挑战国民党的地位。
除了骂国民党,对宣传所谓台湾自决的民进党也没好脸色。
他内心认同的是“一个中国”,所以,他不只一次发文抨击台独的荒谬自大。
做人猖狂,难免付出代价。因为言论问题,他在台湾蹲了两次监狱。
即便如此,他依然不知收敛,正如他从微博上总结自己说:“我生平耐磨善斗,打败国民党大员胡秋原,逼他赔了三分之一退休金给我;此后我又打败国民党同路人许倬云,逼他赔了我800万。而我生平又仗义疏财,前后张罗了4000万给慰安妇、政治犯、因义受难者以及反国民党者。”
他禁书缠身,满嘴生殖器,最穷的时候靠胡适接济,大学答辩把导师怼到哑口无言,娶过女明星睡过好多女人,写了《阳痿美国》逼得美国人要研究特制炸弹暗杀他,办《文星》骂国民党坐过牢。
这么跌宕起伏的一段战斗人生,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望其项背,现在竟然有人在其死去后站出来评判什么对错。
面对生之不平,纠结对错和直面权势,到底哪个更重要?
c
一个纯粹的作家
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
李敖、李敖、李敖
● ●●
中国作家不计其数,但说真话的作家却成了这个时代的稀缺本质。
相比于李敖,大部分人都在说“体面的真话”、“不得罪人的真话”。而李敖不然,他对文字极其认真,不容一丝矫揉。
在文字面前,李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内心代表真理的那杆秤。这个标准上,他称韩寒是另一种顺民。这杆秤的方向对不对我们不敢断言,重点是,他的文字只对这杆秤负责,而不是朋友的脸面、自己的名誉、政治的诉求。
李敖一生著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书,前后其中96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
所以谈起这杆代表李敖文字初心的秤,似乎充满了人文情怀,正如他说的,“妓女不能靠有性欲才能接客,作家不能靠有灵感才能写作。”
李敖的文才虽然没他自称有好几层楼那么高,但总体来看,也是有标准可考的。
为文的人,有两点最难写:第一是性,第二是家国政治。
一个是微观方面最私密的自我,一个是宏观方面最公而化之的自我。
这两点上,李敖都写到了而且居然写得都不错。
《中国性研究》作为专题研究著作,切入视角和剖面选取都有相当不俗之处。
《北京法源寺》作为狱中时期构思的历史小说,是很有力量的作品。
所以现在有人评价李敖爱钱如名,好色无德,无才无学,哗众取宠,竖子成名完全是因为台湾当局太软云云。
这本质上是在根本对其毫无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抨击了,而这种抨击,也映照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不纯粹性。
面对文化受众,纠结对错和明辨是非,到底哪个更重要?
● ●●
李敖走了,这似乎是台湾平均智商遭受的一次重大打击。
他喝最烈的酒,睡最美的妞,蹲最黑暗的牢房,骂最不要脸的人群,理想主义是他的旗帜,嬉笑怒骂是他的招式,晚年访问大陆时他喊“荣辱与共”。
但他没料到在他离开前,大陆现在有了新的威廉。
嗯,就是这样一个人,死也死的比你有态度,你还有脸跟他谈对错?
方舟设计品牌形象孵化器
小赵先生
往期推荐
《谈事前麻烦先撤掉这套油腻的功夫茶具》
《你欠钱不还,还要颠覆我雪中送炭的价值观》
《你人脉遍布天下,却仍旧一事无成》
致敬李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