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工业互联网”一词热度不断升高,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工业互联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产业步入快车道。面对新的一年,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2018年,工信部将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构筑产业、生态、国际化三大支撑,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生态正成为产业竞争的“风口”,2018年平台跑马圈地将愈演愈烈。“目前从全球范围看,物联网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完全落地仍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无论是外国还是国内,号称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也有很多,因此2018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仍然将是一个群雄逐鹿、相互竞争的局面。”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业规模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早在二三十年前,工业互联网就已开始萌芽,当时一些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等应用成为工业互联网的雏形。如今,全球工业互联网正处在格局未定的关键期和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发展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主要国家抢占全球产业竞争新制高点、重塑工业体系的共同选择。去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它明确提出要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互联网在框架、标准、测试、安全、国际合作等方面都已取得初步进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赛迪顾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到4709.1亿元,近三年市场增长率均超过13%,2018年预计继续保持这一增速。
不过,我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仍有待深挖。从工业整体规模与信息化投入两方面来看,2016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规模为24.8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工业GDP规模约3.5万亿美元,而中美工业互联网市场的规模分别为4145.3亿元人民币和2810亿美元。“美国工业规模相当于中国的97%,而其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相当于中国的4.7倍。事实上,我国大量的制造业还处于工业自动化向信息化发展的过渡阶段,无论是信息化软硬件还是数字化管理理念,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云侯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近两年是工业互联网刚开始加速的时期,也是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需要突破工业互联网相关的关键技术,打破一些技术壁垒,需要啃下一些硬骨头,才能迎来工业互联网飞速发展阶段。
“工业互联网离成熟还早。很多人也看到了工业互联网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因为工业互联网任何一点点进步,都能为工业经济带来飞速发展。一个新型高灵敏度传感器的诞生,就可能解决很多工业领域的重大难题。市面上出现一款好用的螺栓、螺母计算软件,就会让大批设计人员从中受益。未来,真正成熟的工业互联网将比现在要普及得多、高效得多。”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产品总监熊腾飞表示。
此外,开放式创新依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建立‘融合共生’的开放的生态系统,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开发者搭建数据共享、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这与《指导意见》中推进大型企业集成创新和中小企业应用普及两类应用的方向一致。”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马跃表示。
近两年是平台逐鹿期
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谓“工业安卓”,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随着工业互联网大热,标榜为工业互联网的平台犹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短短几年时间,全球已经有150家企业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一场“腥风血雨”的竞争在所难免。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兴起,标志着制造业从数字化阶段向网络化阶段加速迈进。目前,全球制造业龙头企业、ICT领先企业、互联网领军企业基于各自优势,从不同层面与服务维度都在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虽发展时间不长,但扩张速度明显。”神州控股旗下智能云科总经理朱志浩表示。
寄云科技创始人兼CEO时培昕告诉记者,今年全球市场上工业互联网平台仍将拼命抢地盘,之所以竞争激烈是因为平台具有很强的黑洞效应,一旦占据一个行业领域,会吸收领域内很多相关资源进来,强者愈强,在行业领域某个平台一枝独秀的局面将很常见。到2020年左右,跑马圈地结果逐渐明朗,企业竞争胜负将见分晓。
具体而言,分析国外平台竞争形势,PTC售前技术总监秦成认为,传统制造业巨头如GE、西门子、菲尼克斯电气、施耐德电气等“行业知识”掌控者在2018年将在市场开拓方面发力,尤其是必须在营收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有所突破。具备强大IT系统能力的PTC、IBM、微软和SAP等这类传统软件系统提供商2018年会以向老客户的数字化“赋能”的形式,在工业互联网市场上分一杯羹,同时也会快速切入非传统制造业。另外,互联网新贵如亚马逊等,自然也没有忽视工业互联网的巨大市场,但从技术和市场推动的状态来看,仍属于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和物联网能力提供者,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工业互联网专业化服务层次上来。
对于国内本土平台竞争,树根互联技术有限公司CEO贺东东则形象地表示:“国务院发布了工业互联网指导文件后,我们算了一下,今年可能将有几百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涌现,一方面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另一方面,可能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今年1月,树根互联已获得数亿元的A轮融资,业界人士认为这仅仅是开始,之后中国市场将会有更多的自主平台获得融资,也会有更大的投资出现。
当然,中国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总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类平台不断涌现,平台的业务能力需不断加强,商业模式仍需探索。不过,业界人士认为,2018年中国市场将迎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落地元年”。
“无论是企业决策,还是具体的业务场景,乃至项目资金的准备,都会在2018年得到落实。国内的平台实施人才,经过两年多的评估、学习和摸索,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来自中外的平台供应商们,也储备了相应的工具和基础设施。这些都为中国平台市场的落地提供了必要的保障。”秦成表示。
哪些平台能通过“淘汰赛”?
既然中国市场竞争如此激烈,那么,哪些平台将会最终通过这场必须经历的持续两年左右的“淘汰赛”,最终存活下来?
工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纪丰伟认为,工业互联网及其平台的发展仍属于探索阶段。平台大多处于投入期,交易成本高,交易标准化、安全保障、用户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探索尚未展开或刚刚起步。可用好用的应用模式以及互利共赢的盈利模式才是核心竞争力。
马跃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将更看重数据、算法、场景三者的有机融合。对应用场景的深入了解非常重要。工业领域的应用场景相对复杂,各个行业之间隔行如隔山,平台企业需要抓住客户对于核心应用的痛点。
贺东东表示,通过这场考验的平台必须是工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产物,拥有强大的工业基因的同时也要拥有互联网关键技术。此外平台要能满足中国制造业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中小制造业的需求,去打造相应的应用。当然,这也恰恰给本土平台厂商提供了机遇。
“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会对平台提供商提出非常强的本地服务需求,这块恰恰是本土平台企业的机遇。”时培昕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过去,工业企业就是一锤子买卖,外企造的设备质量足够好,国内企业买了设备一直用就可以了。但现在则不同,工业互联网时代,有可能前期的实施工作量只占整体工作量的30%~40%,后期有60%~70%的工作量来自于平台提供商对客户不断的优化、修正。在这种情况下,本地交付能力显得格外重要。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不像消费互联网,工业企业在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时更为理性,需要做测试、验证,从小批量再到大批量。当众多平台百舸争流的时候,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平台才能走得更远,活得更长。
(《中国电子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中国电子报

5.7万获赞 2.3万粉丝
电子信息产业传媒旗舰
优质科技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