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5
过去《E.T.外星人》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小男孩与外星人真挚的友谊,从开始的彼此恐惧,到相互接触,再到彼此心电感应,渐行渐近,共经磨难,至纯的感情,穿越了一切。
但如今重温一边之后,脑海里回荡的却是E.T那一声声脆弱嗓音发出的“home”,“E.T phone home.”
从E.T看见星图,想到家后,E.T对回家的渴望便一发不可收拾。
白天指着窗外说,"ET phone home"(意思是ET要打电话回家)。
夜晚望着星空,嘴里不时流出一个字,“home”。
醒来第一句话,就是“ET phone home”。摁住他嘴,也无法使他停下,依旧是“ET phone home”,“ET phone home”...怕被人类发现,把他装进袋子,封入箱中,依旧在念叨着。
E.T全片台词不多,主要就三个,一是主角名字“加略特”,另两个就是“家”和“打电话回家”。一句句,一声声击打在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影片中普通电话无法联系到远在太空的小伙伴,E.T为了联络上他们居然自己做了个雷达电话。
这让我们这些有着越来越便捷的通信工具,却很少联系家里的人惭愧万分。视频邀请不确定,语音挂掉打文字,电话不过一分钟,小鱼就是这样的,但我相信也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样。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父母的态度会发生一些改变,可能会从原本的依赖变成对父母的“又爱又恨”,感到“既亲密,又陌生”。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只限于物质生活层面:吃了没?天冷了,衣服够不够?
而我们也总是例行公事地回答,且总是报喜不报忧:一切都好,每天按时吃饭和睡觉,大家对我都很好。但实际上,生活中早已出现了许多新事物,交了很多新朋友。而这些新的朋友,新的爱好都并不存在于与父母的交流当中。
在我们成年以后,尤其是工作以后,和父母“真正的沟通”好像日益减少。明明知道父母是爱自己的、关心自己的,也想要给父母回应,但和父母没说几句话,特别是谈到自己的一些想法时,就不知道为什么就会和父母争执起来。
我们是爱父母的,除极少数特例,我相信天下间的人都是如此。但渐渐地,即使是在最脆弱和孤独的时候,我们好像也会自己扛着,不会再去寻找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了。
这一切仿佛都是我们成长的代价,是我们走向独立,走向成熟的代价。
小鱼此时虽然在家中,但依旧无比地想“家”。只是想的是童年的那个“家”,那个已经回不去的“家”。
是啊!已经回不去了,我们当初又为什么要急匆匆地离开“家”,走向成熟呢?
童年如夕阳般短暂而美好,而后于黑暗中挣扎,黎明又在何方?
举报/反馈

咸鱼的影视人生

1212获赞 40粉丝
寻找那些触动灵魂的佳作,为人生添彩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