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题:释放红利 “+”出民生获得——来自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的观察之三
  新华社记者安娜、何雨欣
  从一片药、一杯水、一升油,到一口清新的空气……随着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国企民企融合发展的领域已从最初的边缘行业,扩展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企业自身重唤青春的同时,也将新活力注入民生点滴。
  从“唤醒”一家企业到引领一众企业
  2017年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40%,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同口径增长50%……这份混改首年的成绩单,让中国电器院所有员工为之一振。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归属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以往核心人才流失一度让其失去发展动力。
  2016年12月,中国电器院引入非公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改革。改革后,中国电器院从国有全资子公司,调整为国有企业控股、战略投资者参股、骨干员工持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新一届董事会中,外部董事占三分之二席位。
  新机制吸引人才流入,激活了全院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创新力,改革后的中国电器院积极投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和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为家电、制冷、汽车、电池、照明等多领域企业介绍最新准入和标准信息,推出“世界认证地图”APP……在引领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国企与民企产业分工、管理机制不同,侧重于消费端、拥有灵活市场激励机制的民企,与拥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国企有机融合后,给行业乃至全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不容小觑。”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说。
  从改造一家企业到“更新”一个产业
  除了体制融合,国企与民企在产业、技术等层面的携手共进,也在重塑产业生态,提升行业综合水平。
  正如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对河北冀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改造”。
  作为钢铁产业聚集地,面对严峻的环保和去产能压力,河北省武安市的生态治理和保护,是摆在当地民企冀钢集团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2017年,陕鼓围绕冀钢“退城进园”升级改造的需求,以“能源互联岛”思维,为冀钢提供包括钢铁流程、余热发电、污水处理等一系列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开启了国企与民企强强联合,实现绿色生态发展的新征程。
  陕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宏安表示,陕鼓目前已形成了“冀钢模式”系统解决方案,并在钢铁行业复制和推广,力争为循环经济和绿色生态发展寻找到“新引擎”。
  此外,中国电子长城网际依托混合所有制模式在网络安全产业领域实现了重点突破;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混改为突破口,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电子束处理废水技术……国企与民企的“合力”正在各领域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进阶。
  从携手一家企业到造福一方百姓
  “国有经济对于经济稳定运行和跨越式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功能,民营经济在促创新、增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协同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生升说。
  在能源领域,2009年,由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持股30%,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持股70%,成立中石油山东输油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营始于日照岚山港,止于东明石化的日东原油管道。业内人士认为,该公司的成立对缓解内陆地区成品油供需矛盾、助推“鲁南经济带”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解决了东明石化的原油需求问题。
  在医药领域,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国资委批准的首批中央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单位之一,建成覆盖全国的医药用品物流分销配送网络,承担国家医药物资应急调拨和供应任务。
  在信息通讯领域,民企华讯方舟集团与新疆经信委旗下新疆卫星应用中心携手为当地石油、电力、林业等行业提供信息服务……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户数占比超2/3;2013年至2017年,中央企业上交税费比上一个五年增长41.4%。
责任编辑: 王萌萌
举报/反馈

新华网

1.2亿获赞 2251.3万粉丝
引领品质阅读,让新闻离你更近!
新华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