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本是解决我国不同人群、不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
然而,记者近期调研却发现,贫困县中非贫困村存在的发展不平衡、贫困村中非贫困户存在的心态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
“两个不平衡”拉响了脱贫攻坚新警报,处理不当,必将影响脱贫成效。其产生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导向因素,但归根结底,更深刻反映了部分地区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
应当说,作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攻坚战之一,各级各部门都对脱贫攻坚工作倾注了很大精力。
但越是重要的工作,越要保持定力、尊重实际,越要精准施策、过细工作,切不可急躁冒进,欲速则不达,否则必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现在,有的地方为了尽快见到“扶贫效果”,把扶贫资源集中用到少数村、少数人甚至非贫困户身上,“垒大户”、“堆盆景”,作为脱贫亮点来宣传。
殊不知,这样的“亮点”越亮,周边的群众就会越不满。这实际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两个不平衡”产生的根源正在于此。
以部分地区整合扶贫资金不能用于非贫困村为例,采访中,许多基层干部都深切感受到这一问题的急迫性,但往往只能囿于“政策文件是这么要求的”,为自己脱离实际的行为开脱。
不能苛责基层干部不够“担当”,更应该反思为什么基层干部都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而不愿意做“实事求是的先行者”。
一位基层干部一语道出玄机:按照文件做,错了,老百姓遭殃;不按文件做,对了,干部遭殃。
这句话道出了部分基层干部的“两难处境”,也道出了当前部分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形式主义的重灾区——督查考核。
部分地区督查考核机械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一味追求问责,贫困群众一句话,就可能决定一名扶贫干部的前程。
部分地区督查考核层层加码,督查组一个接一个,让基层应接不暇;部分行业部门缺乏统筹,政策文件连环出,有些不仅脱离实际,还互相打架,导致基层无所适从。
这些都是不尊重实际,急躁冒进的典型表型。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殊不知,这种官僚主义的“重视”,往往反过来导致基层以形式主义来应对,最终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
“两个不平衡”虽是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但其背后潜藏的形式主义危害深远,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脱贫攻坚进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解决“两个不平衡”问题,一方面,需要上级部门更多倾听基层意见,深入实际调研,做出更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也需要适当放权,建立容错机制,赋予基层更多灵活度和自主权,让基层能够因地制宜,大胆进行能借鉴、可复制的探索。
惟其如此,才能上下齐心,克服形式主义痼疾,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阅读:
别傻了!世上哪有“神药”,一年狂卖40亿的匹多莫德也不例外
闲官逍遥脱岗,另类“吃空饷”:奇葩“官场逻辑”损害基层政治生态
振兴乡村,不能富了老板忘了老乡
“你再压担子,我真撂挑子”:村干部人心不稳危及乡村振兴
半月谈评论:警惕扶贫干部滋生厌战懈怠情绪
贫困村吃撑了,非贫困村却饿得不得了!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在文末留言区留言参与互动,留言内容获点赞数高者即可获得本期送书《办公室学,祝好运!
来源:半月谈(banyuetan-weixin)
半月谈评论员:李亚楠
主编:孙爱东
编辑:焦婵媛
举报/反馈

半月谈

5.5万获赞 5.1万粉丝
半月谈是中宣部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刊
半月谈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