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印全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属国家一级文物,现被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一枚长宽各约11.6厘米的开国大印由治印高手张樾丞镌刻。开国大印上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15个字,为宋体,国印使用的铜料比其他政府印信的密度大、粘度大、兑铵多,质地较硬。国印的柄与印体是分别制作旋接上的,铜色柔和,制作精细,印体厚厘米、柄长厘米,印柄中间略凹进,整体造型庄重而有气势。开国大印是在北京琉璃厂一家专门加工铜章的小厂现浇铸的。
这枚新中国第一大印为方形圆柄, 印面边长9、章体厚2.5、柄长10.9厘米,铜胎铸字。整体造型有气势,15个字的宋体印文搭配对称、严谨,印痕字迹隽秀清晰、美观大气。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集体元首制,即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刻制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印是筹建新中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949年6月,全国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周恩来将办理国印(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之事交给了常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叔通,陈叔通指定副秘书长齐燕铭具体经办。齐燕铭在1945年去延安之前,与当时名震京城的篆刻大师张樾丞熟识,他邀请张樾丞参加设计开国大印的研究探讨工作,同时受邀的还有顿立夫、唐醉石、魏长青等人,但只有张樾丞会刻铜印,所以几个人早就定下由他担当此刻印重任。
张樾丞,名福荫,以字行,河北新河县南小寨村人。1883年12月13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村中读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1961年1月15日,张樾丞以78高龄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
张樾丞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一家图章墨盒店“同古堂”,名闻遐迩,京津地区的名人都以能拥有张氏刻印为荣。北京大学授学位用的章、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上面的“中央银行总裁印鉴”,均为张樾丞所刻。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集体元首制,即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权”。刻制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印是筹建新中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周恩来的主持下,设计、锲刻国印的工作最后交给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张樾丞。
张樾丞接受设计任务后,认真画了4张印样,是隶、宋、汉篆、秦篆4种字体,文字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后送到北京饭店,由周恩来亲自策划审定,毛泽东确定了印鉴的字体。后经参加筹备会的代表们讨论、常委会最后研究确定用宋体字的印样。张樾丞知道这一消息,很是激动,说:“毛泽东这个人了不起,历朝历代的国印都是篆书体,他却定为宋体。宋体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认。共产党的心里果真是念着老百姓的。”
8月底,中央办公厅监印官员和几名工作人员来同古堂取印时,付高额酬金给张樾丞,张樾丞死活不肯要,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只好把钱带了回去。
9月27日后,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印文正式确定。10月27日,政府印铸问题最后讨论稿上交,经毛泽东和周恩来审批后,国印即交付刊铸,31日上午九时镌刻完成上交并被使用。
这方新中国的第一方国印是普通的铜印,印面方形,方9厘米,厚2.5厘米,圆柄长10.9厘米,比政务院、中央军委、高检、高法等印都要大。按照特殊规定,不许打样留底,而且印章的四个角都留有高台,待正式使用时磨平,即启封。国印的印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背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1949年11月1日第一号”。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务院为最高国家权力执行机关。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和下属行政机关印信全部上缴给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1959年5月,国务院秘书厅将这批政府印信拨交给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新中国的开国大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与金铸玉制、炫耀家天下威权的封建王朝的传国玉玺相比,这方材质普通的印章彰显了共和国权力归于人民的现代国家信念,它庄重而神圣。
举报/反馈

博故

1.4万获赞 1万粉丝
发现历史 记录时代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