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劫夫是中国著名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吉林农安人。原名云龙。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人民剧 社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冀东军区文工团团员,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文工团团长,1948午后任东北鲁艺音乐部部长,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 授、院长,中国音协第一、二届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
李劫夫是吉林农安县人,1913年生,1937年5月赴延安,先是在延安人民剧社工作,后来在西北战地服务团 任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四野九纵队文工团团长。1948年,任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副部长。解放后历任东北 音专校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等职,1976年逝世。李劫夫没有经过专门的音乐训练,甚至没有进过音乐训练班,他初到人民剧社之时,主要是搞美术工作和戏剧工作,但他会拉提琴和胡琴。仅仅是抗战的需要,他开 始记录民歌并配以新词,以宣传抗战。以后他就写起歌曲来,逐渐积累了经验,成为著名的歌曲作家。但也不是无师自通,他说民歌、戏曲、说唱是他的第一位音乐 老师,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抗战歌曲是他的第二位老师,苏联革命歌曲和其他外国歌曲是他的第三位音乐老师。这都不假。人总是要接受别人的经验,才能更快地成 长和成熟起来。进音乐学校有音乐老师,没有进音乐学校也可以找到音乐老师,关键要善于学习。李劫夫的歌曲,音乐语言很朴素,朴中见美,曲调和诗歌语言结合 得相当好,有功夫,这自然和他的第一位音乐老师的教育分不开。我国现代歌曲作家赵元任、黎锦晖、聂耳、李劫夫,都最善于把握语言的特点。
在抗战中,群众的英雄行为感染了他,他写了好些歌颂英雄的歌曲,《狼牙山五壮士歌》、《王禾小唱》(以上方冰词)、《忘不了》(劫夫词)都是佳作,最著名、最优秀的是《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词)。这几首歌曲,都 是短小的分节歌,都是四句头加上一两句稍加变通的过门。四句头,技术易,表现难,成败在此四句,要写得精、写得深。劫夫善此道,他的第一位老师尤其是民歌 老师精此道。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歌颂放牛娃的,曲调很纯又很美,五声音阶加上调试边音(Si)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融和着亲切的和纯真的深情,歌唱着可亲 可敬的小英雄,令人感动。这旋律很有韵味,好听耐听,因而虽然要唱七段歌词,却并不令人生厌。当然,随着七段歌词歌唱的内容不同,在旋律的情态形态上,在 节奏的松紧尺寸上,在音色的清浊对比上,是会有不少变化的。这写得相当精美的四句头,在艺术表现上却有相当的伸缩的余地,在伸缩变化之中,可以使人感受到 二小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的情景气氛,而其最本质的成就,则是用纯美的抒情旋律,歌颂了一位民族小英雄。
《沁园春·雪》,曲调奔腾起伏,富于豪壮的气势,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浓郁的说唱风格。在一个气势不凡的起伏颇 大的起句之后,连续的八分音符像一股强盛的脉流,推动音乐激荡向前,将“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各句串成一气, 确是有力一笔。一歌双叠,第二叠的曲调是从第一叠变来的。如果说第一叠是粗笔法,一划而就,着重体现其一往无前的气概,那么,第二叠可是粗中有细,多一些 姿态,以表现江山多娇和对历代帝王的评点。
你看,“北国风光”壮实而直通的四个音,变成“江山如此多娇”妖娆得多的曲凋,“惜秦皇汉武”以下几句,则把 “望长城内外……原驰蜡象”一气呵成的长句,变成一句一顿的多个乐句,以其带点曲折的形态,表现丰富情怀和高瞻远瞩的气概,可以说是变得极其自然的,意到 曲成,几乎不露据前叠改编的痕迹。结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用粗笔法,叠句推向高潮,总的说也还可以,但总不及前面旋律那样有艺术感染力。按内容表 现的要求来说,这个结尾是要“更上一层楼”的,在艺术质量上是要再攀一峰的,但这层楼这一峰没有上去,也就使人不满足。艺术创作也真难,难在气质,难在气 度,难在真正的高质量。
举报/反馈

SCAN娱乐

4998获赞 540粉丝
一个有态度、有观点、有深度的八卦媒体!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