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有200多家网络小贷公司,用足杠杆也不过撬动千亿资金。但关于它被整顿的消息却让多家上市公司股价大跌,让无数互联网和新金融公司“焦灼不安”,让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也牵连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山雨欲来。
在严禁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下称“网络小贷”)新增的文件下发一天之后,各地金融办的负责人集体赴京。他们要参加由央行发起的紧急会议,而主题正是关于现有网络小贷公司的治理和规范。
对于这个快速爆发且逐步失控的行业,监管部门以雷霆之势拉开了整治大幕。(传送门: 网络小贷沉浮录:从盛世狂欢到大厦将倾 | 馨金融 )
事实上,早在年初,银监会便联合各地金融办开始了针对网络小贷的调研,并着手起草管理办法。但上月“趣店”事件的爆发把现金贷、以及相关业务快速推至舆论风口,也让监管部门加速了整治网络小贷、以及现金贷的进度。
银监会关于网络小贷的管理办法尚无发布时间表,但央行已经按耐不住提前出手。
在停止新增之后,网络小贷的存量机构可能也将面临新一轮的审查和准入。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基本彻底斩断了网络小贷牌照“落袋即安”的可能,这意味着存量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公司都可能被取缔。
而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在新一轮审查和准入工作完成前,现有200多家网络小贷公司的业务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那些与网络小贷有业务往来和合作的公司也将受到波及。
关于网络小贷新规出台后的一些趋势和走向,先跟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如果真的要对存量公司进行新一轮准入,那么考虑到监管摸底和拟定规则的难度,网络小贷可能与P2P备案一样陷入漫长的等待。最终能有多少公司获得新的准入资格,现在都打着巨大的问号。
所以,对于那些“网络小贷牌照价格一夜飙涨”的论调,我也并不认同。 在通过新一轮准入前,大家手上的网络小贷牌照分分钟可能变成一张废纸, 试问有谁会傻到在这个时候去花钱接盘?而且,究竟未来网络小贷的业务范畴是什么,现在一切未知,谁又会在此时为了一张不知道价值几何的东西买单呢?
而且,从目前的监管思路来看,就网络小贷而言,牌照不再是靠交易就可以获取的,你的股东背景、业务能力才是衡量是否有资格展开这块业务的关键。换言之,这个牌照在对的人手上是宝,在另一些人手上可能就是鸡肋。
涉及网络小贷牌照的P2P、现金贷、消费分期等公司皆会受到波及,尽管网络小贷本身的业务和杠杆都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网络小贷牌照产生了一定“信用背书”作用,那些持有牌照的公司有了更多的机会去通过ABS、“联合放款”等形式获取资金。
由于包括限制利率上限等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困难,比如利率计算规则的统一、以及后续的监督执行等等。所以, 更有效的方式就是钳制持牌机构,比如禁止持牌机构与网络小贷等公司“联合放贷”。从目前获得的信息来看,持牌机构即便不立马暂停此类合作,合作门槛也会大大提高。
资金端一旦受限, 对于高速发展的在线借贷(尤其是现金贷)平台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规模骤降会带来包括盈利锐减、坏账爆发,不少企业可能就此停摆。
网络小贷,尤其是小额、短期、高息的现金贷业务存在严重的“共债”问题,原本就有大量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如今全行业规模集体收紧, 这个行业的流动性情况也着实堪忧。
此外,即便没有直接冲击,但这一利空消息对于新金融上市及准上市公司都将是一个噩耗。在一个盘根错节的生态当中,没有谁能独善其身,股价和估值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1
谁被波及
虽然最近颁布的这份关于网络小贷的加急文件并非对于现金贷行业的直接监管条例,但却在其中重点提及,是由于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所以,随着网络小贷管理新规的消息陆续放出,舆论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消息都是“现金贷完了”。究竟现金贷跟网络小贷有什么关系?除了现金贷,还有那些业务和公司会受伤?
简单来说,有两种情况:
1、网络小贷公司直接展开现金贷业务。
2、网络小贷公司为一些现金贷平台提供资金。
所以,应该说有不少网络小贷公司介入了现金贷业务,但并非所有的现金贷业务都跟网络小贷公司有关系。
虽然网络小贷公司的数量只有200多家,但如果算上网络小贷的关联公司(比如,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P2P平台、消费分期平台)、合作伙伴(比如,现金贷平台、互联网流量平台等)等,这个打击面便广了许多。
事实上, 相比网络小贷公司自身的业务,那些与之有业务或股权关系的公司可能受到的影响反而更大。 比如,在品牌、估值、利润等方面的损失,毕竟被称为“现金奶牛”的现金贷业务是不少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按理说,除了可以通过互联网从事贷款业务,突破了地域限制之外。在其它方面,网络小贷与普通的小贷公司并无二致,它同样需要遵守杠杆比例、融资渠道等方面的规定。所以,它本身的商业模式和发展空间并不“性感”。
但在牌照资源稀缺的新金融行业,网络小贷牌照便成为了罕有的“护身符”。它成为了不少“创新”业务的马甲,或者是获取与持牌机构合作的筹码。毕竟,这也是手握监管部门“许可证”的机构。
所以,目前市面上排名靠前的P2P平台、消费分期平台,甚至一些有实力的产业巨头也都发起设立或者收购了一两家网络小贷公司。未雨绸缪先收牌照,这个策略在金融业从来都不会出错。
对于上述提到的这些公司,网络小贷牌照之下往往只有部分业务,有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展开业务。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几年,网络小贷牌照更大的意义在于一种“信用背书”。
拥有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往往都有通过ABS、“联合放款”、P2P等渠道获得资金,而这些形式获得的资金则绕过了原本在杠杆率上的限制,间接突破了其原有的杠杆比例。
所以,网络小贷业务受限的连锁反应究竟会波及到哪一层,现在确实不好说,尤其是对于这种带有“信用背书”意义的合作一旦暂停,不少公司可能都面临业务的大规模收缩。
还有,每一个行业都不是孤立存在,有淘金者的地方,都有卖水人。现金贷行业风声鹤唳、网络小贷受到整治,其上下游的“卖水人”们也开始人人自危。比如,刚刚在美上市的融360,和他背后的“贷款超市”们。
从招股书来看,融360很重要的利润之一来源就是为在线借贷(包括现金贷)产品导流,以前高利润的现金贷平台们愿意为高昂的获客成本买单,可是如果这块业务受限,“贷款超市”的春天可能也就过去了。
同理,还有一大波做数据、卖信息的公司们同样面临必须主动停掉业务的尴尬。前两天芝麻信用关闭了与一些现金贷平台的合作已经是一个信号,在一切金融都被纳入监管的当下,没有人愿意以身涉险。
2
崩塌路径
在最近一系列的监管落地之后,市场上一直笼罩着一种微妙的气氛。这个行业里的人们似乎一面对于自己的前路未卜无比担忧,另一面似乎又对眼下的境遇早有预期。
“对于这一天已经有过预期,互联网小贷审批权与监管权的混乱和现金贷带来的行业乱象决定了监管的收紧只是时间问题。只不过到底会收紧到哪一步、波及范围有多大、有多少公司能活下来还是个未知数。”一个从业者朋友告诉我。
先叫停增量、再调整存量,可以说这是监管整治时的常规手段。那么,如果行业情况太过复杂、判断标准很难统一,延长整改期、推迟监管文件出台的时间也是常有的事儿。
事实上,这就是最近一年,P2P行业正在经历的现实。如果不出意外,网络小贷即将面对的监管逻辑、市场环境和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和一年前的P2P如出一辙。
遥遥无期的等待对于高速发展的业务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眼下的小额信贷业务(包括线上、线下,有场景、无场景),很多都是通过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用利润cover坏账。
在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情况下,一切“繁荣”都来自规模的高速扩张。
而根据现在监管思路来看,控制持牌机构与之合作无疑是切断了网络小贷的资金来源。如果未来控制增量、规模骤降,网络小贷首先要面临利润锐减和坏账抬升的问题。有多少企业能抗住这两重压力?
之前还听过一个更严苛的版本,就是网络小贷可能被限制跨区放贷。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它的商业模式必然面临重创,网络小贷所面临的行业危机可能远胜于P2P,毕竟后者还存在一种标准的商业模式,而网络小贷未来的生存形态完全取决于监管。
再往前想一步,考虑到监管摸查情况和拟定规则的难度,网络小贷的准入标准和时间可能与P2P备案一样陷入漫长的等待。监管准入的大门关上很容易,重启却从来都很难,更何况即便重启,又有几个人能迈过那高高的门槛呢?
有朋友跟我说,新金融行业走到今年,连牌照都不能带来安全感了。可是牌照只是从业资格,而不是“保护伞”,不是吗?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你我都该珍惜原创的价值,相信优质内容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源、微信号及作者
联系我们请发邮件:xinfinance@126.com
举报/反馈

馨金融

1030获赞 1310粉丝
关注金融新势力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