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种礼仪。走进苗年,您就会感觉到您的四周,弥漫着一股浓浓地苗族千百年来农耕文明文化发展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人心荡神摇,让人沉醉而不知归路,让人欲割难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那里,它带给人的是心中的震撼和惊奇,而不是一种心理上的猎奇满足。原创作品,盗图必究。文图:宁坚
苗族人过苗年,就如同汉族人过春节,每年农历十月一日,就是苗年的初一,我是在苗年三十走进贵州省雷山县的苗寨,与一户素不相识的苗家人共同度过苗年的。图为村民在打糍粑。
依山而建的固鲁寨,距县城雷山仅2公里,远望这个村寨,全村呈梯形布局,户户相连,房房相望,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家家户户吊角楼前都挂满了金黄地玉米、火红地辣椒,这时的村寨炊烟又正好生起,不知不觉,我们被一阵嘹亮的歌声所吸引,在一户苗族人家门前我们刚停下脚步,突然,门里走出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不由分说把我们拉进屋内,就这样,“一不小心”我们走进了苗家。
说起苗年,据说大约在六千多年前,九黎部落的大首领 蚩尤在与炎黄两帝大战中,因战败遇难,族人收其尸骨,用糯米糍粑粘合尸首后于农历10月以最高礼仪将其安葬,此后每年农历10月都要举行祭祀仪式,每隔13年要大祭一次(即鼓藏节),苗族先民在从中原5次大迁徙后,一部分人来到贵州雷公山脚下繁衍生息至今,目前,他们还保留着复杂的祭祀过程和隆重的祭祀礼仪。图为防火防鼠害的苗族水上粮仓。
被拉进门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过一道“拦门酒”,苗家人热情好客,认为来到家门前的人都客人,因此都会热情相邀,必以酒敬待。进入房厅后,一字排开的长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刚坐下,主人便将一双碗筷递到了我们的手中,这时我们得知,这顿饭便是苗家人的年夜饭,此时,手端米酒的苗族女孩又唱起了苗歌。
苗家人有“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之说,酒用来招待客人自不必说,苗家人还用酒来消除夫妻、邻里和家庭的不和,这叫“打口嘴”酒,此外还有一种叫“踩铜鼓”酒,也就是在节日的庆典仪式上,要将酒喷洒于铜鼓之上,意为敬酒,之后由长者向全体踩鼓者敬酒,大家随后悠然起舞,意为全寨人今后生活安定和幸福。苗族人民离不开酒,可以说,酒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血液。
喝酒当然要唱歌,苗族人民没有文字,歌曲是他们文化传承的载体,苗歌也就成了苗族历史的见证。一首苗歌往往用一个声韵一押到底,中间不转韵,歌词有的比较固定,例如结婚、丧葬等场面的歌,有的歌词可以随意发挥,比如情歌、酒歌,后者以曲调高亢嘹亮、声调如飞而得名为飞歌,我们在听了一曲“木头浪里流,客人喜心头,请到我家来,喝杯迎宾酒”的苗歌后,人人连续喝了好几碗酒,之后,在歌和酒中,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苗年之夜。
凌晨4、5点钟,我夜宿的郎德苗寨从远处传来了阵阵鞭炮声,又听见楼下传来了杀鸡宰鸭的声音,厨房里已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大年初一的规矩是:不许将水倒出门外;女客人不许外出窜门;不许吃任何东西。不久祭祖仪式开始,在堆有猪头鸡鸭、鱼肉酒和糯米饭的桌前,男主人庄严地端着酒用苗语向祖先祭祀,女主人带着孩子们身着盛装并立两旁,气氛庄严肃穆,大约10点钟后,他们又来到家门口的小桥上,再次进行祭祀,这叫祭桥。
由于很多客人在郎德苗寨过苗年,因此苗胞们特意在寨中芦笙场为客人举办了一场别开声面的歌舞会。郎德苗寨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早在1988年它就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列。欣赏完歌舞后,再去细细看看寨子,整个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寨四周古树参天而立,一栋栋吊角楼古朴典雅,寨中小巷全以鹅卵石铺砌,整体环境优美洁净,古色古香,与大自然显得分外和谐、完美。
告别郎德,我们直奔西江苗寨,这个苗寨是中国仅有、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有“苗都”之说,是研究和发现苗族历史、文化的最好去处。西江苗寨举办的“鼓藏节”,是祭祀祖先神器的大典,其规模、场面之宏大,可以想象而知,只可惜我们去的不是时候。我们的汽车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从一个大山山腰里出来,山下一座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苗寨便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西江千户苗寨了。
西江苗寨共有1250多户人家,5600余人,是苗族第五次大迁徙后的主要集结地,被称为“苗族大本营”,苗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在西江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在这里可以比较完整地欣赏到苗族的服饰、歌舞,也可以看到未婚男、女青年是怎样“游方”(自由谈恋爱),令人感兴趣的还有苗族银饰和芦笙的制作过程,当然这里不用一钉一铆却能历时百年而不歪斜的吊脚木楼。图为苗族妇女的头饰。
“芦笙吹动千万家,有女快簪头上花”,随着铜鼓鼓点和芦笙的曲调,上百名银装素裹、天生丽资的苗族姑娘在欢愉中翩翩起舞,姑娘们的舞步时而娓娓而动、亦步亦趋,犹如锦鸡觅食,时而大蹬大甩,粗放激烈,好似孔雀开屏;场中间,苗族小伙子手捧芦笙边吹边舞,旋律快慢自如,情绪兴奋高昂,苗族人民以此来表达热情好客、抒发感情、祭祀祖先和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在距芦笙场不远的一块空地上,正举办一场斗牛大赛。谈起牛,苗家人十分动情,每年的“四月八”,苗家人吃稀饭,牛却吃糯米饭,而且牛在这天不用干活,有的地方还要举行“祭牛王”活动,牛在苗家人生活当中的地位,还可以从她们的服饰上看到,一些用蜡染、刺绣和织锦制成的服饰上,无处没有牛,最醒目的就是苗族女孩头顶上的银角,有了这些图腾,苗族服饰就成了光彩夺目的艺术品,成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苗族未婚男女青年,自大年初二到初五,相互结伴到约定俗成的山坡上“游方”,自由对歌、恋爱、择偶,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在一个名叫掌坳的苗寨,我们还遇上了一个“补婚”的送亲队伍,有趣的是,新郎此时远在上海并不在家,但仪式仍旧照例举行。
苗族的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孩子的婚恋,如果出现老人反对(不管是男方或是女方的父母),男女青年就可能会“偷婚”,也就是男青年将女青年先独自带回家中同居,经过一端时间的磨合后,再设法做通老人的思想工作,这时再补办结婚宴席和仪式。
短短地三天之旅就要结束了,满载着三天地欢愉,我踏上了回家的路,但此时我的心里却显得非常空寂,苗年看不够,听不够,让我欲走不忍,欲留不能,我只好把眷念的心留下,把美好的祝福留下,献给郎德和西江,献给在那片土地上休养生息并创造伟大苗族文化历史的苗族人民。
苗族禁忌事项须知:苗家人热情豪爽自尊心强,不可以“苗子”相称。苗家人以酒相敬时,客人如果不胜酒力,可以象征性品尝一下,但双手不可接杯,否则您就要全部喝完。苗家人强调尊老爱幼,吃饭时总将鸡头鸡肝奉给老人和最尊贵的客人。苗家人祭组时,认为桥头树下、屋前灶旁都附有神灵,客人只需在旁观看,不要表示非议。忌用脚踏火中铁三脚架,家门口若有草标,提示家中有人生病,外人不可入内,白公鸡不能作为礼物送人。
在雷山过苗年必看的“三大”:三大舞:铜鼓舞、芦笙舞、木鼓舞。三大歌:飞歌、敬酒歌、游方歌。三大节:爬坡节、吃新节、鼓藏节(苗年)。三大赛:斗鸡、斗鸟、斗牛。三大传统工艺:银饰、腊染、刺绣。原创作品,盗图必究。文图:宁坚
举报/反馈

文图贵州

1.2万获赞 1万粉丝
新闻、纪实、人物故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