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来源:卫辉慢生活
ID:whmsh1
作者:屠夫一刀
一文读懂古城卫辉的前世今生
□屠夫一刀
卫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城东的板桥和西乡的河洼这两地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可以证明,七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已经在这里农耕狩猎,这可视为牧野大地最早出现的文明曙光。
受文献资料所限,今天的人们只要一谈卫辉发展史,无外乎两种声音:一是将源头追溯到汉高帝二年设县开始,说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然而,近年来有多名专家学者到卫辉实地考察后指出,古城在殷商时期就有记载,卫辉的历史有三千多年。
其实,这两种说法全对又不全对,属于只知史料,却无史观,只知山上有云雾,却于心中无沟壑。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史实,即辉县乃共工氏部落居住地,而汲地却是禹部落不折不扣的子民。难怪毛主席他老人家曾说过:“汲县就是夏禹封的,汲县人是大禹的子孙。”这样一来,卫辉的历史又向前推了一大截儿。
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由以前的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历四百余年。按照大禹的区划,卫辉这个地方,归属于九州中的冀州。注意,在中国第一部地理奇书《尚书.禹贡》中,诸如"冀州"和"汲"这样的地名,已在典籍里多次出现了。
到了商代,汲地属畿内,为京畿之地。牧野大战曾在此陈兵筑阵,故古称为陈城。周初,武王分封纣都附近为邶、鄘、卫三国,汲地属鄘,今城东北约五公里的倪湾村即古鄘城。
"三监之乱"以后,周成王将邶、鄘合并于卫。汲改属卫。卫所辖地多在古黄河以东,而汲地位于古黄河以西,卫文公八年,汲地一度归晋。至卫灵公三十一年,再属卫辖。但此时已有汲邑之称。邑者,通都大城也。虽非京都,然灵公与南子常居于此,可视为陪都或行宫也,这也是孔子莅卫击磬的主要原因。
卫慎公三十九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汲地改属魏国。此魏非彼卫也,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发生地就在卫辉的池山。秦王政七年,秦攻占了汲,汲改属于秦。
是不是有点乱?不过从这一时期汲邑的隶属变迁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历史动荡是何等地惨烈。森林茂密,芳草青青,野马野鹿在林中自由徜徉,王室的牲畜在这里放牧,这本是上天的眷顾。但有得必有失,一马平川的畴野,无险可守,一旦天下有变,蒙难首当其冲。
秦统一六国后,汲属秦河内郡。秦末,楚汉相争,楚王项羽封其部将司马邙为殷王于河内,汲属殷。汉高帝二年开始设立汲县,县治在今汲城村,仍属河内郡。汉高帝十一年,封大将军公上不害为汲绍侯于汲县,国号汲,延嗣三世近六十年。东汉顺帝时期,县令崔瑗在此修筑县城,今汲城村旧城墙部分遗址尚存。
三国时汲属曹魏朝歌郡,身在曹营心在汉。到了晋代设置汲郡,郡治在今汲城村。南北朝时,北魏迁汲郡至浚县枋城村。东魏时属司州,西魏属义州,北齐时改义州为伍城郡,北周时又改伍城郡为伍城县,县治在陈城(即今县城区)。至此,治在汲城村的老汲县名这一地理概念,已美丽地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陈城这一响亮的地理名词,如同朝晖,在地图和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隋开皇六年,伍城县复改为汲县,县治在今城区。唐武德元年,汲县属卫州,州治在今城区。《括地志》中所指的"今卫州城",就是说的今汲县城区。
五代及宋,汲县属卫州。金时属卫州河平军。元初,合卫州与辉州为卫辉路,路治在汲县。真应该感谢上帝啊!为这片土地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并且在这片土地里,埋下了关于文化的厚重伏笔。
明代改卫辉路为卫辉府,府治在汲县。特别是潞王藩卫之后,古城再次光耀豫北,厚载史册。后虽历经兴废,但古城卫辉始终保留着基本骨架,人脉文脉不绝如缕。
清朝汲县仍属卫辉府,府治在汲县。民国二年废府改道,汲县属河南省豫北道,不久又改为河北道,道治均在汲县。民国十六年废道,汲县属省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七年属第四行政区。
1943年,汲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山区成立,隶属太行行署第七专区。1944年,组建汲淇抗日民主政府,属太行行署第五专区。1946年复改为汲县。1948年11月7日汲县解放,在县城区设卫辉市,与汲县同属太行行署第五专区。1949年2月撤销卫辉市并入汲县,属太行行署新乡专区。8月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地区。1983年9月1日改属河南省新乡市。1988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汲县建制,启用原卫辉名称,设立卫辉市(县级),隶属河南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委托新乡市代管。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从最初的汲邑到如今的卫辉市,三千多年来,其气数一直绵延不断,且弥繁弥昌,弥刚弥强。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朝代如何更替,其始终笑看风云,波澜不惊,且建制齐全,沿革连续,传承有序,底蕴丰厚。汲地曾为侯国及郡、州、路、府、道治近两千年,赞其为"两河之要地,中原之名区,豫北之文化中心",诚非过誉也。更令人欣慰的是,此地始终保持着淳朴民风,兴教传统,民间有大信,行为有规范,也许正是这些人文形态,才成为我们今天去深度解读卫辉历史的最好的钥匙。
这无疑与水有关。古城卫辉有着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拥有一片烟波浩淼的广阔水域,整个城市被水乡及畴野所包围,实乃风水宝地也。上善若水,因为水的恩泽,不但滋润万物生长,也深深影响着人的性格。
因为历史,1993年卫辉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因为文化,这里产生出像杜诗、柳毅、王恽、贺铸、嵇文甫、李敏修、刘知侠、尹雪曼、卢光照、秦岭云等一长串的文化名人。因为厚重,这里的历史遗存和文物古迹更是数不胜数。尤为难得的是,古城在各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有代表性胜迹,比如河洼村仰韶文化遗址,芳兰村龙山文化遗址,周朝的太公墓和比干墓,山彪战国墓葬群,晋代出土的汲冢竹书,还有孔子击磬处,香泉寺,陀罗尼经幢,镇国塔,望京楼,徐家祠堂,皮定钧司令部旧址等等。
古城卫辉就像是豫北平原上一株古老的植物,自夏商时期的巨人们栽种了它,业已存活了这么多年,有过枯有过荣,如今依然完好地存在,背靠巍巍耸立的历史,面向广阔平坦的未来。这既是一种沧桑之美,又是一种人文之美,更是一种亲切之美。对此,我们只能敬畏,只能善待,只能认同,只能赞美。
美是卫辉的前世和今生,相信古城的来生一定会更美。
举报/反馈

原上之花Af

1.1万获赞 424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