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一篇文章《意味深长的“半旧的”——细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处环境描写》,对于卢秀丽老师关于“半旧”的细节分析,有一些不同看法。笔者是语文老师,也是《红楼梦》发烧友,对《林黛玉进贾府》的精妙细节,从不吝惜时间和精力细细品味。笔者同意卢老师关于“半旧的”不是“随意闲笔,而是曹雪芹匠心独运之处”,但对于卢老师的“半旧的”意味之解读,有些不同的想法。
一、“半旧”实写贾政的“假正”,不是暗写“迂腐”。
笔者发现,荣禧堂东边三间耳房(贾政与王夫人卧房)内的物品陈设“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而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的物品陈设“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半旧的弹墨椅袱”。 荣禧堂都是名贵之物,荣禧堂东边三间耳房内的物品皆为名贵的“床上用品”,而东廊三间小正房内的物品陈设大都是“半旧”的。
王夫人“居住宴息”“三间耳房”处,贾政“正经正内室”“荣禧堂”,尽显奢华富贵,可在东廊三间小正房内,也就是贾政的小书房,却处处是“半旧”物品,这是为何呢?小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可见这应是贾政平素读书或接待亲友的地方。“荣禧堂”,是接待官僚贵族的地方,从“荣禧堂”的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就知道了。“三间耳房”,是王夫人“居住宴息”处,而王夫人是荣国府的“第一夫人”,是贾府实际掌权者,王熙凤,贾宝玉,也都很怕她,她住的地方奢华至极,可以想象。“三间小正房”里的“半旧”之物,贾政是贾府礼教文化的代言,是诗书礼缨之家的“楷模”,“俭以养德”的大道理,贾政心知肚明,“戒奢以俭”也是贾府的“脸面”,尤其是读书人的“脸面”,所以,在他书房、接待亲友的地方,摆放“半旧”之物,就是贾政、王夫人刻意为之的设计,似乎让奢华的贾府有一处“忆苦思甜”的地方,这是做给别人看的,一面以奢华示人,一面将富贵藏起,中间再设一个“勤俭之地”,封建家长的“多面”人生就这样被物化了,贾政不愧是“假正”,太有才了。都说眼见为“实”,这“半旧”之物可是林黛玉亲眼所见,可是这实际上假象,不知聪明的林黛玉是否看得清楚,若是看得清楚,她就会心痛,因为在这里找到“假”的非常容易,而找到“真”的比登天揽月还要难。
所以,“半旧”之说,不是暗写,而是实写,有“物证”,有“人证”,贾政的“保守”吗?迂腐吗?我看不出来,贾政深谙“为官之道”,帮助“贾雨村”重返官场,不惜重金修建大观园,只为了元妃短暂的省亲,如此心机的贾政决非是“保守”“迂腐”之人。他对宝玉百般“苛责”,是他清醒地看到贾宝玉所言所为,是“败家”之举,他对宝玉是“恨铁不成钢”,对于宝玉的“通灵”之说不以为然。“半旧”之设,非“保守迂腐”之说,实在是贾政伪善的“明智”之举。“荣禧堂”富贵气象,外人看来无可厚非,是体现“皇恩浩荡”和“家门声望”的标识之处,王夫人“居住宴息”的“三间耳房”奢华至极,是暴露贾政之“假正”的绝妙之处,要是“全旧”之物的话,伪装就更像了,可是这样做,贾政、王夫人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是无法接受这样的家居之物的。
二、“半旧的”能“凸现”林黛玉的“细心聪慧”吗?
卢老师说林黛玉见到这半旧之物,而且瞬间看出了“成色、质地、名称”,“一下子”就凸现了“林黛玉的细心和聪慧”,林黛玉细心聪慧不假,可在此处,决非“凸现”。一位在锦绣江南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瞬间看出了半旧之物的“成色、质地、名称”不是极为正常的事吗?东廊三间小正房内陈设简单,不过那几样摆设,而林黛玉初来舅舅家,自然会关注所到之处的环境,看到“半旧”之物,实在是人之常情,“凸现”林黛玉的“细心聪慧”,恐怕言过其实了吧?这个“细节”与林黛玉的“细心聪慧”没有必然的瓜葛。
三、重新觉解脂砚斋关于“半旧”的“批注”之“真”
针对“半旧的”这三个字,脂砚斋曾批注:“三字有神。此处则一色旧的,可知前正室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卢老师,以此为据,认为“半旧”的细节是一个真实的细节。关于这一说法,我赞同,但这“真实的细节”,却不是作者为了“真实可信”而设置的细节,是为了呈现“假象”而设置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嘛!“前正室亦非家常之用度也”,告诉我们东廊三间小正房不是“家常之用度”,而是为了供人参观学习的,是让亲友知道我贾家不是“暴发户”,而是“历经百载的公侯世家”,我贾政不是摆阔的富商,是克己复礼的儒生。也就是说,“家常之用度”之地,绝不“半旧”;非“家常之用度”之处,根据主人的特定需要可以“半旧”,就像贾府各院,都是讲究一个“大”字,唯有“贾赦”处,却要讲究一个“小”字,不是因为贾政一样的“节俭”,为何呢?因为,贾赦出的“小巧别致”之物,却处处显示贾赦的“情趣”,一个在家炼丹求仙却又好色贪婪的“假道士”,以这“小巧别致”掩饰内心的“丑恶”。“贾府”环境描写的细节,无不与人物的精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四、这是“一个精心设置的异兆”吗?
卢老师认为,“半旧的”,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一个异兆,透露出‘山雨欲来’‘大厦将倾’的悲剧气氛”。笔者,认为此说牵强,如果此说成立,就意味着“半旧”之物,是贾府“内囊却也尽上来”的客观存在,也就意味着这“东廊三间小正房”,就不是贾政刻意而为之的摆设,那么贾政就真的成了“节俭”的楷模。冷子兴说:“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主仆上下”,不包括贾政夫妇吗?还有“内囊”尽上来了,为何卧室“三间耳房”里极尽奢华呢?那里很少有人进,可以遮盖“内囊”嘛!贾府不是要“面子”嘛!
卢老师说,“以林黛玉的细心敏感,对贾府的衰败应该不会没有一点察觉,作者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极力渲染贾府的隐在危机”。这有点“高看”初进贾府的十几岁的小姑娘了,如果林黛玉有这样的“火眼金睛”,何至于引出那些事端来,以至于流泪到死呢?卢老师在前文说,这个细节是一个真实的细节,还有“脂砚斋批注”为证,也许在林黛玉父亲的书房里,也有这样的摆设呢?如果黛玉真的聪慧,对此是不会觉得奇怪的,居然能看出贾府衰败,就更不可思议了。林黛玉初进贾府,处处感到贾府与“别家不同”,她会通过“半旧”之物看出贾府衰败的迹象吗?“极力渲染”就更谈不上了,这段情节才是《红楼梦》第三回,“异兆”就在贾政之处被“极力渲染”了,曹雪芹构建故事的智慧有这么低吗?这时要极力渲染的不是大厦将倾的“异兆”,而是借林黛玉的眼睛极力渲染贾府的纷繁和奢华,而这纷繁和奢华才是大厦将倾的“异兆”啊!
文/苗利军(黑龙江人,齐齐哈尔大学毕业,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中学语文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
图/刘长清(重庆市人,三峡大学毕业,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中学美术教师)
联系邮箱:dongrg456@163.com。
举报/反馈

云天漫步

2738获赞 522粉丝
热爱生活,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