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量具能力指数
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大家应该听说能力/性能指数
,这个量具能力指数是什么指标呢?别急,容我慢慢道来。
在2010年发布的MSA手册(第4版),仍然没有将量具能力指数
增加到手册里,导致了很多质量人员不了解这个指标。然而,量具能力指数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特别适合解决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引入一个常见的问题。对于负责检测设备方面的质量技术人员而言,存在一个最大的困惑是:对于一个全新的制造过程,通常需要先订购检具(通过测量才能评价产品是否合格)。
然而,当质量人员在检具供应商处对检具进行预验收的时候,最大的难点在于,此时设备供应商只能提供1~2件的试验件(甚至没有任何的试验件)。在几乎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对检测设备进行有效的评价呢?
针对此类应用方面的问题,德系的VDA系列(主要是VDA5),非常贴心的把检测设备的验收分为两个阶段:预验收和终验收。对应“方法一”和“方法二”。
对于汽车行业的供应商,特别是给德系整车厂供货的供应商,对于测量系统分析(MSA),应该分为两步走。
方法一:测量系统预验收阶段,在检测设备供应商处进行评价,采用的指标是,量具能力指数
。
1. 在检测设备的设计和预验收阶段,制造设备还在“天上飞”或是在“海里游”。因此,我们不知道制造设备波动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无法获得制造过程的变差。无法进行通常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
2. 因此,我们需要转变思路。在检测设备的预验收阶段,只对标准件或测试件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考虑测量系统本身的误差(重复性和偏倚)占设计公差的比例是否足够小。
注意:如果方法一分析合格,则检测设备的“预验收”通过。后续可以进行方法二分析;也称之为检测设备的“终验收”。
方法二:测量系统终验收阶段,“五性”分析阶段。此时制造设备已经到位,可以获得较多的试验件,用以进行更全面的测量系统分析。
1. 综合考虑:稳定性、偏倚性、线性、重复性、再现性。
2. 主要是针对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来详细的介绍一下量具能力指数
的计算步骤。
1. 选择测试件或采购标准件,作为量具能力指数分析
的样件。
2. 在更高一级的检测设备上,对测试件进行重复的测量,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也称为“相对真值”),或者可以直接采用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标准件给出的“检定值”。
3. 固定人员,在检测设备上对同一个标准件/测试件重复测量50次。
注意:在一次测量完毕后,应该将标准件/测试件取下再装上,以模拟实际的测量过程。
注意:50次的重复测量要尽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如果没有条件测量50次,至少也要保证重复测量次数在25次以上。
4. 计算
,要求:
。
注意:只要条件许可,应该选择公差上限
和公差下限
的各一个标准件/测试件,分别进行
的评价,如果有条件,还应该增加中间公差值的标准件/测试件。
对于量具能力指数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为50次测量数据的平均值,
为50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差。
公差带宽
,
为上公差,
为下公差。
,一般取0.1~0.2,Minitab默认取0.2。
一般取4~6,Minitab默认取6。
注意:对于
,系数
和
取的不同,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计算前需要和客户取得沟通或依据内部的程序文件要求执行。
看一个案例:数字测厚仪测量镀膜的厚度,对数字测厚仪进行预验收。
1. 公差要求
,公差带宽
2. 在检具预验收时,没有任何的试验件,因此从更高一级的检定机构订购了检定值为
和
的两个极限区域的标准样件。
3. 内部程序文件规定,
取0.2,
取6。
4. 采用数字测厚仪对
的标准样件重复测量50次,50次重复测量数据的均值
,50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差
。
5. 计算
,如下:
结论:
,公差上极限区域,量具能力指数验收通过。
6. 采用数字测厚仪对
的标准样件测量50次,50次测量数据的均值
,50次测量数据的标准差
结论:
,公差下极限区域,量具能力指数验收通过。
7. 最终评价结论:公差极限区域的
都大于1.33,因此测量设备预验收通过。后续待制造设备提供试验件后,可以进行“五性”的分析和验证。
总结,量具能力指数
是早期验收测量系统的一个指标要求,特别适用于检具设计和预验收的阶段。
可以只依靠1~2件的产品或标准件对检测设备进行早期的验证。如果
满足要求,则量具的预验收通过。待制造设备提供的试验件到位后,即可进行后续的“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