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水不秀。在山水画中,山为骨架,水为血脉,有山有水则画面丰富生动。
水的种类很多,有江、河、湖、海、塘、泉、溪涧、飞瀑等。就水的形态讲,又可分为平静的、微波的、激荡的、汹涌的和飞流直下的泉瀑、水石交错的溪流等。水的种类、形态不同其画法也各异。
水的画法同画云一样也可分为勾、留、擦、染几种。
1. 勾水画法
此画法多用淡墨顺锋根据水的不同形态勾勒出水纹,用线要流畅、舒展,具有动势,不可板、滞、僵硬,要注意勾水的整体和空隙。为使水波或泉瀑的生动,勾线后可用淡墨侧锋加强其层次。
张大千:“古人说‘远水无波’,是远了看不清楚的意思,所以勾水纹,越远越淡,淡到了无为妙。画水在岸边留一道白线,看起来就特别精神。画要有气韵,一落板滞,就不入鉴赏。此中要点,不仅要把画面的宾主虚实,前后远近弄清楚,而是在用笔用色用水的灵活生动。”
2. 留白画法
即先画出山体、坡岸,留出水面的空白,不加线条勾勒。由水滨的实画衬出空白的水面,或带状的流水,要注意计白当黑,把握留白为水的位置、形状以及与周围物象之间的关系。平静的空白水面,有时可画出水中倒影。
3. 勾皴并用法
用勾线和皴擦的方法,画出水的波浪,用笔要中、侧锋交叉变换,笔势要自然、利落,有虚实变化。
4. 色彩染水法
有些画可用色或墨染出水面,以增加画面的色彩效果和整体性。
5. 泉瀑的画法
先画山体,留出瀑布的空白,再加以点线,表现出水口、飞瀑的动势。
6. 涧溪的画法
先画溪岸,留出溪水,溪水要有曲折转回和掩藏呼应。再用墨块点出水中乱石,石块要有大小、浓淡和聚散的变化。
清代松年在《颐园论画》中说:“目中有水,胸中有水,从灵台运化而出,方见水之真形显于纸上。初画笔路多板滞之病,久久纯熟,乃有流动自如,无阻无格。每于下笔之初,心想波澜汹涌,自然活泼天机。”
在学习画水之际,倘能结合前任阐发的经验,深体细悟,当能有较大收益。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以《水图》为例,看看身为南宋四大家的马远是如何驾驭水的!
《水图》是一部由十二幅画合裱为一卷的长卷。除第一幅外,其余十一幅的画面上都写有图名。
它生动地描绘出湖水烟波浩渺、江涛汹涌奔腾、沧海咆哮怒吼等多种情势,真可谓曲尽其态,同时还表现了浮云掠过水面的阴影感和阳光照射水浪造成的光感,这种追求光影感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并不多见。
无名
《水图》第一幅缺一半,无图名,画面上是密密的尖小细浪,远处的水波舒缓而轻淡,这是金秋季节里静谧的湖面。
洞庭风细
洞庭风细。起伏的线条组成细密柔婉的波浪,渐渐向远方淡化,最后虚幻成水天一色。湖面轻风习习,波浪如鳞,万顷碧波,浩渺无际。这是春明景和的洞庭湖。
层波叠浪
层波叠浪。大幅度起伏的波浪用粗重的颤笔画出,浪谷间卷起浪花。这是汹涌澎湃、向前奔腾的巨流。
寒塘清浅
寒塘清浅。稀疏的线条回旋起伏,水边三两石头,水面流动感很强,显然这是溪流,而非清浅的池塘。画面上的水纹,让人联想到马远的另一幅佳作《梅石溪凫图》。
长江万顷
长江万顷。流利的线条勾出的浪尖,都指向同一方向,远处的浪尖渐渐虚化。显然这是长江下游开阔浩瀚的江面。江水浩荡、平稳而又从容,有一种兼收并蓄的雍容大度,正顺着江风的吹拂,朝向大海奔涌而去。
黄河逆流
黄河逆流。粗重线条勾出的巨幅波浪,浪间卷起的浪花,都向前作奔涌抬升运动,又呈现向后逆涌之势。这是壶口那段的黄河水,浑浊、奔腾、激荡、咆哮,带着原始粗犷的生命力,挟雷霆万钧之势,正要冲破障碍向前倾泻。
秋水回波
秋水回波。柔婉的双勾线波纹,贴水飞翔的白鹭,澔渺无边的湖面,袅袅兮秋风,湖水清兮波浪细。
云生苍海
云生苍海。浪峰向前倾斜,后浪紧推前浪,云遮雾锁,涛声如潮。这是涨潮时的海浪。
湖光潋滟
湖光潋滟。轻快的线条,画出无规则跳动的水波。春风细细,湖水盈盈。晴光下的山色,明镜里的波光,都在游人的桨声笑语里微微荡漾。这是西子湖醉人的柔波。
云舒浪卷
云舒浪卷。云雾弥漫下的海面,前后都是涌动的波浪,中间用粗重凝涩的颤笔,画出一个抬起的浪头,正在发威咆哮。这是沧海中的洪波。
晓日烘山
晓日烘山。红日、远山、晨雾。朝晖下的湖面浮光跃金,一片清新宁静的气氛。
细浪漂漂
细浪漂漂。鱼纹状的线条组成细密波纹,向远处渐渐虚化,几只海鸥在海面上飞翔,海面风平浪细、安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