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通反思,或将加速运营商管道化与竞争激烈程度
全网通运动是一种非常反常识的事情,因为在正常的行业,都是行业主导者谋求标准话语权,但是在电信运营行业,却是两个非主导运营商成了主力干将和旗手。
电信运营商出于竞争的需要,在下意识推动全网通手机普及的过程中,或许正在加速整个电信行业的管道化,差异化的消失,对处于弱势竞争地位的电信运营商其实并不利,但是在中国的电信行业,悖论的存在缺失全网通是一场由弱势运营商联合起来推动的一场运动。
客观的说,进入4G时代之后,市场对全网通手机概念的认知逐步上升,至少从供给侧的数据看,终端厂商正在加快全网通终端的供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每月公布的中国手机市场运营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网通的手机出货量占比逐月增加,我们截取一段数据可以看出这种趋势,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份四个月的时间,在4G手机中,全网通的出货量占比分别为:76.2%、80.6%、79.0%、和80.8%。但是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市场的惯性依然巨大,在我们的观察期内,支持FDD制式的4G手机占比与支持TD制式的4G手机占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分别为:12%、12.5%、9.5%、7.5%。
中国移动每月高速增长的4G用户市场对产业的影响力依然是首要的影响要素,市场的理性并没有因为概念的炒作而丧失。
但是笔者认为,电信运营商对全网通手机的执念,长期看来是一种利空,只会提高行业竞争的激励程度,并加速管道化,成为终端和芯片厂商的打工仔。
全网通手机的普及并未带来电信和联通用户的增长
增加用对网络选择的自由度,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推动全网通的初衷,但是数据却显示,这种初衷未必能够达成。
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的4G新增用户分别为3304万、1577万、1817.5万,中国移动的新增4G用户市场份额占比为49.32%,几乎占据半壁江山,月均新增4G用户超过千万,这说明中国移动的4G在用户的消费选择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联通在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网通市场份额从2015年底的53%激增到2016年底的74%,但是这并没有带来中国联通在新增用户市场份额等比例的提升。
剖析各种原委,其实我们应该意识到,网络制式的差异性在4G时代基本消失,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同时拥有FDD牌照和TDD牌照的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已经几乎很少在市场 营销层面对网络制式的差异性展开传播,其原因在于用户已经很难以分清如此技术化的表述,同时如果用力过猛,因为自己也拥有TDD的牌照,也会殃及自身,毕竟在用户感知的层面,电信和联通无法让用户分得清哪项服务是用FDD承载的,哪项又是用TDD承载的。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对网络速度和覆盖的关注度,已经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方面,中国移动在4G上的先发优势,以及已经形成的口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用户的锁定效应。
所以,以提高网络选择自由度为主要诉求的全网通概念,对于用户而言,只是终端消费选择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影响因素,用户对产品价格、影响处理功能、显示、性能的关注,任何一项都超过了对网络制式支持的关注度。
电信运营商此前一种形成的惯性认知正在加速失效,暨:用户换机与换号的相关性越来越小,这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金融应用对用户手机号码形成了深度的绑定,更换手机号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越来越大,成为用户不可承受之重。
终端制式差异化的消失为什么会提高竞争的激烈程度
电信运营商在正失去对核心竞争资源的掌控力度,至少在中国的电信行业,这一趋势目前看来已经不可逆转,在笔者看来,至少有三类资源,曾经为电信运营商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但是却正在加速逃脱电信运营商的掌控:
铁塔资源,已经成立的中国铁塔正在消除三大电信运营商在网络覆盖上的差异化,这是行业结构的主要变化,随着时间推移,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质量将趋同。
定价权,提速降费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责任,尽管资费定价管理部门已经不再管理,但是在事实上由政策引导的价格必然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电信运营商已经失去了定价权。
终端的差异化,这也是本文着重探讨的,电信运营商对终端的掌控力度也在加速丧失,如前文所述主要是两大原因,一是网络趋同,二是网络制式本身在终端消费决策中所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小。
那么,如何吸引和挽留用户,就成为在网络和终端大一统之后,电信运营商所面临的时代性大课题。
或许我们应该同意,电信运营商只有依靠更多的补贴、更低的资费、更丰富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用户,但是你却会悲观的发现,除了补贴和资费之外,电信运营商在业务上对用户的价值越来越低。
这也是我之所有认为电信运营商推动终端的全网通必然导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原因,因为在终端差异性消失之后,影响用户选择运营商的将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补贴吸引力,显然拥有资本和现金流优势的中国移动在这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2016年12月的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就宣布将补贴1000亿给渠道。
二是流量资费的价格,我们可以看到进入4G时代,流量资费价格迅速下降,中国联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移动流量单价降幅48%,而中国移动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2016年间手机上网平均单价累计降幅63.5%。
三是渠道的掌控力和规模,电信运营商对渠道的影响力将成为影响用户偏好的关键,在马云提到的新零售概念中,被互联网重构的零售场景中:人、货、场三要素,场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关键,普通店员的一句话或许就能够对用户的购买行为带来决定性影响。这一点在终端本身上已经有所体现,拥有更好的线下渠道资源的OPPO和VIVO在2016年的市场表现超过了小米,对线下“场”的掌控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三点,是电信运营商已经习以为常,且操作起来熟门熟路的套路,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中国三大运营商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激烈的布局和争夺,比如中国联通在2017年将继续终端造星计划、用户换机计划、卡槽经营计划、万店连锁计划、内容经营计划五大计划;中国移动在2017年3月20日——6月30日启动了全网统一“4G+手机节”活动。
一场资源对垒的消耗战已经展开,近身肉搏必将带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笔者注意到,资费价格战正在越来越激烈,中国联通最近推出的不限量冰淇淋套餐就是一个例证,并引发了整个行业的跟进。
而在业务上,电信运营商也越来越依赖于补贴发展和吸引用户,中国联通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更多的是依靠流量资源,中国移动对自有业务的免费流量补贴也越来越多,管道者的角色扮演越来真实,这本质上依然是资本资源的竞争。
全网通或是电信运营商管道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络和终端曾经是电信运营商控制产业链的两大核心要素,目前看这两大核心要素正在被电信运营商自己推离,渐行渐远,这将对整个电信运营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是运营商曾经梦想构建的智能管道以及云管端体系将被宣告终结,统一化和标准化将使得运营商变成“无脸人”,用户无需再关注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差异性;
二是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强化在业务和服务上的创新,但是毫无疑问将面临来自互联网和创业公司的猛烈阻击,这或许将迫使运营商重新回到依靠合作伙伴,放弃自主研发的执念,有电信运营商提出了新渠道的概念,暨能够通道自己所有的用户的能力,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管道化的表征。
三是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在新技术采纳上进入军备竞赛的状态,比如在5G网络、NB-IOT上,中国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积极布局,试图赢得先机,只有缩短周期,才能获得先发优势,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就是全网通所面临的悖论,短期看来或许是一剂良药,但是审视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某些长久的不可修复的行业损伤已经造成。
举报/反馈

陈志刚

3015获赞 1.2万粉丝
电信、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研究员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