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长柄武器的末端通常要安装部件,这种部件一般为金属制成,一端为圆筒状,另一端则造型不一,这些部件或被称为鐏,或被称为镦。那么,怎么判断一件兵器末端套的那个玩意到底是鐏还是镦呢?
▲九连墩楚墓青铜矛和鐏
关于这个问题,存在多种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鐏和镦的区别在于末端造型,尖锐的为鐏,平坦的为镦。赞同这种观点的为东汉的郑玄(在其为《礼记·曲礼》所做注释中提起)和刘熙(所著《释名》中提起,清代的段玉裁(为说文解字注释中提起)
第二种看法认为,鐏和镦的区别不在造型,在于它在谁的尾部安装,安在矛和戟尾部就是镦,安在戈尾部就是鐏,持有这种观点的人为西汉的戴圣(所编纂的礼记·曲礼中提及)。
第三种看法,圆銎的是鐏,椭圆銎是镦,如此认为的是孙机。
第四种看法,所有的东西都是鐏,镦是鐏的一种,持有者为朱凤瀚和东汉时期的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提起)。
▲徐州博物馆镦
也有一些综合性看法,如北宋的《集韵》中认为,鐏和镦可以通用,同时又指出,镦应该是平底。郭宝均认为,鐏和镦大同小异,如矛鐏也可称为矛镦,鐏和镦的区别应该在于銎口和底部造型。
但这几种说法都存在问题。如果以底部造型来区分,虽然简单方便,但却与实际称呼习惯存在冲突。从外形上看,先秦时期,戈的尾部部件的底部大多数都是尖锐状,个别为平坦状,而矛戟类武器尾部部件的底部以平坦状为主,也有部分尖锐者,如湖北江陵雨台山楚墓便出土过平底的戈鐏。
▲秦俑坑带有鐏的戟
如果按照外形分类,那么就应该同时存在戈鐏,戈镦,矛鐏,矛镦等称呼,但实际上,现实中不少人习惯称呼先秦时期的戈的尾部部件为鐏,称呼矛的尾部部件为镦。至于戟,有人称其尾部部件为鐏,如井中伟;也有人称呼其尾部部件为镦,如杨泓。这些学者在对尾部部件进行命名时,并不考虑武器尾部部件的外形,而是简单按所在武器类型来分类。
那么按第二种标准是否就可以了呢?也不是,例如清代的部分枪矛类武器尾部的部件都明确的被称为镦,同时另外一部分枪矛类武器尾部的部件都明确的被称为鐏,从外形上看,称为鐏的底部尖锐,称为镦的底部平坦——这又回到第一个标准上去了。
第三种看法则存在明显的问题,自戈戟类武器被淘汰后,所有的长柄武器尾部部件均为圆銎,按理说都该称镦,但实际上人们习惯性称呼它们为鐏,从宋代到清代无不如此。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关于鐏和镦,不能简单的以某个标准来区分,而是应该根据其所在时代,综合外形和武器类别等一系列特征进行划分。
本文中,笔者的观点如下:
1.所有长柄武器尾部部件均可称鐏,镦为鐏的一种。
2.商代至汉代时期,无论外形,装于戈尾部者称鐏,装于矛戟尾部者称镦。
3.汉代以后,底部尖锐者称鐏,底部平坦者称镦。
好了,既然标准确定了,那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历代长矛的鐏都长什么样子吧。
整体上说,在古代,鐏(镦)基本是长矛的标准配件。矛鐏的一端为开放的圆筒状,底部则有两大类造型,一类较为尖锐,一类较为平坦,大部分矛鐏都由金属制成,也有其他材质,如骨质、角质等。矛鐏的意义主要是为了避免矛柄的末端磨损,同时还可以起到增加尾部配重的作用。其中外形尖锐的鐏除了这两个功能之外,还多出了两个功能,一是可以作为辅助的攻击手段,二是便于把武器插在地上。
当然了,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有限,金属产量也不高,因此屌丝步兵们使用的长矛也有不少是没有装鐏的。话说回来,不让你用木头棒子就不错了,要求那么高干嘛呢?
▲商代的戈鐏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主要使用石矛和骨矛,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原始人学会了冶炼青铜,开始使用青铜矛。笔者所见资料中,最早的矛鐏是商代产物,而新石器时代的矛鐏未见出土,但有同时期的斧鐏出土。按照正常推理,新石器时代可能也会存在矛鐏。
商代的矛镦存世量不多,安阳殷墟出土过一件矛镦,底部尖利,同时带有倒钩,这种矛镦可以用来刺人,在搏斗时作为辅助攻击手段。西周时期的矛镦笔者未见有出土实物。相对而言,东周时期的矛镦存世量较多,东周时期的矛镦有环箍、底部平坦的直筒型,也有底部为三尖形的锥形筒状。前者是东周时期的常见镦形,除了被应用为矛镦之外,不少戟镦和殳镦也是这种造型。
▲战国时期的戈鐏
关于秦代兵器,现在主要围绕秦俑坑中的出土实物进行研究。秦俑坑中出土了不少长兵器,有矛、铍、戟等,但后两者都有镦,唯独无矛镦出土。有人认为,秦代的主要武器是戟,由于当时的青铜戟是矛和戈联装而成的,因此这些矛头实际上是散落的戟刺,所以秦俑坑内才会出现有矛头无矛镦的情况。
汉代出土了大量的矛头和矛镦,其中以带有环箍的直筒型居多。河北中山靖王出土过一件铁矛,附带有鸟兽形铜镦。该铜镦的上部为直筒状,中部微微膨大,中下部骤然收缩,底部又放大至直径略小于顶部截面的程度,镦身铸有鸟兽状浮雕。这种鸟兽纹鐏(镦)在战国时期很常见,但一般都是作为戈戟的鐏使用的。
▲徐博汉代青铜矛和鐏
汉代结束后,中国进入分裂时期,即三国时期。中国在汉代已经普及铁制武器,由于铁器不易保存,因此现存的矛头实物中,制造日期处于三国以后明朝以前的很少,而魏晋到五代这一段时期,又没有像后世一样附带插图的兵书,壁画或雕塑之类也比较粗糙,因此关于这段时间的矛鐏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研究。
当时有一种两头矟。矟就是骑兵长枪的别称,两头矟即枪鐏也打造成枪头形状的长枪。三国时期的军阀公孙瓒和南朝的羊侃都善用这种两头长矛。
宋代没有足够的实物资料,但可以从兵书的插图中看出矛鐏的装备情况。武经总要中记载有多种长枪,其中装有鐏的枪包括三种骑兵用枪,即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五种步兵用枪,即素木枪、鸦颈枪、锥枪、太宁笔枪、捣马突枪;四种攻城用枪,即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一种演练用枪,即槌枪。没有鐏的枪包括一种攻城用枪——拐枪和三种守城用枪,即拐突枪,拐刃枪,抓枪。
▲故宫清代手枪
元代的文物和记载都比较少,因此元代矛鐏的情况也无从研究,蒙古汗国的武器包括了各国的形制,具体到元朝的话,整体上应该与宋代武器类似,矛鐏也应该是如此。
明清时期,长柄武器的鐏多为铁制,依照民间习惯,这一时期的鐏又被称为纂,枪鐏称枪纂,刀鐏称刀纂,不同长柄武器的鐏在造型上并无二致。这一时期的枪纂主要包括两种造型,一种为尖锐的圆锥型,一种为末端尖锐的三棱型。
明代装备有多种长枪,除了几种普通枪式之外,还有龙刀枪、铁钩枪、线枪等较为特殊的枪。从《练兵实纪》的插图中看,线枪是安有铁鐏的。从《武备志》的插图中可以看出,龙刀枪也装有鐏,余下几种枪从插图上无法看出安有鐏,记载中也没有说是否安鐏。但《纪效新书》关于长枪章节的开头即明确附有枪鐏的插图,整体为圆柱形,末端为圆锥形。因此笔者认为,在当时,枪鐏应该是比较普遍的配件。
▲故宫藏清代长枪
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清代的资料和文物最多。根据《皇朝礼器图式》可以得知,在乾隆年间,军队装备的枪矛类武器有16种,其中虎枪安装角镦,健锐营长枪、护军骁骑长枪、绿营长枪、绿营火焰枪、绿营梨花枪、绿营矛、绿营钩镰枪、绿营双钩镰枪、绿营虎牙枪、绿营蛇镰枪、绿营雁翎枪均安装铁鐏;绿营十字镰枪、绿营火镰枪、绿营钉枪不安装鐏;绿营手枪安装骨镦。这些枪不少都有存世实物,这些实物的外形都与书中描述基本一致,但末端装鐏的情况却与书中不尽相符,有装鐏的,也有没有装鐏的。
本文为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滚滚,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举报/反馈

冷兵器研究所

0获赞 19.7万粉丝
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