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康熙下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后,中国人口暴涨,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国人口2462万,到道光二十年(1840年),已达四亿一千万。人多地少的矛盾很快凸显出来。
对于农民,土地就意味着生存,许多农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接受残酷的现实,但是,人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没土地的农民而言,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只有两条:科举和造反。洪秀全正是在第一条道路失败后,选择了造反。
刹那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十万农民都跟着他干了。在这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出现了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三位大英雄,而他们在一个昏庸的领导者的带领下,面对不世出的对手曾国藩,最终也难免走向穷途末路。
也许,当一个国家不能满足其黎民百姓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要求时,太平是梦,天国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一切都要从洪秀全拜上帝会那会说起。1850年洪秀全的拜上帝会在广西越做越大,与地方政府彻底撕破脸了,清政府启用了林则徐来镇压洪秀全,但林则徐在赴任途中就被毒死了,于是清政府另派他人镇压,但无法挡住洪秀全崛起的势头。
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起义,起义军称天军,3月洪秀全在广西武宣县称天王,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开始了。
太平天国的爆发其实在1000多年前唐太宗执政时期就有人预料到了,当时有本书叫《推背图》,其中“头有发,衣怕白,太平时,王杀王”一句,说的就是太平天国。
“头有发”,太平军被称为长毛,因为他们留长发,不像同时期清朝人留的辫子。“衣怕白”,太平军广西的老战士还真不穿白衣。“太平时,王杀王”说的是天京事变。
《推背图》还说“太平又见血花飞,无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这几句更神了,连洪秀全的名字都预料到了。此事在唐德刚的《晚晴七十年》和刘绪义的《历史给谁来酿酒》等许多书中都曾论及。
提到太平天国,就不得不说下人们的一个习惯误区。我们称太平天国的军队为太平军,但是太平天国从来不自称太平军,他们自称“天军”、“天兵”,老百姓管他们加“长毛”,清廷管他们叫“粤匪”、“发逆”。
那么“太平军”的称呼是从哪来的呢?史式在《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对此有说明,是“易被群众呼为太平军”,话句话说,“太平军”这个称呼是老百姓给起的。但在太平天国时代,称呼这支军队为太平军的只有两部书,一为《太平军纪事》,二为《镜山野史》。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下令以后写太平军的作品不能用“粤匪”称呼,一律用“太平军”称,从此“太平军”这个词才在书面语中广泛运用,因为国民党主力干将大都出自广东,对“粤匪”这样的词十分敏感。
举报/反馈

左都御史

0获赞 8.4万粉丝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