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媒体的话说,今天公布的中国2月份CPI、PPI数据严重“分裂”,前者只有0.8%,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7%;而后者为7.8%,高于市场预期的7.7%,并创2008年来新高。
  凌乱的分析师
  数据报出来,有的说CPI这个水平通胀根本就没了,货币政策有空间;有的说PPI这么离谱,通胀会很快飙升,货币政策会显著收紧,搞不好需要加息……
  CPI异常低迷是春节错位的结果,这个水平不可持续,下个月就会跳升回去;而PPI无疑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结果,但这个高度同样不可持续,因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如期展开回落,且跌势会持续一段时间,幅度也不会小。
  “再通胀”、“滞涨”是今年热度很高的词汇,人们认为美国的财政刺激和中国的需求回升会导致通胀以较快速度上涨,并引发全球央行全面紧缩,尤其是美联储会激进加息,而中国不得不被动跟随,这会令债市和人民币汇率面临压力。
  这种担忧有些过度了----2017年通胀一定会有,但将很温和。
  这一方面是由于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所谓供给侧调整和金融交易的原因,并非实际需求可持续大幅增长的结果;另一方面,经济下滑压力仍然相当大,消费增长乏力,消费物价上涨压力并不大。
  因此,温和的“不对称通胀”很难演变为物价持续的大幅上涨,对于中国而言,还不至于到必须动用价格货币政策的地步,而美国的加息和中国的拉高市场利率、金融去杠杆的动作足以对通胀苗头构成压制。
  今年的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含义是由之前的偏宽松适度向“中性”收紧,目标主要在防范金融风险,为去杠杆和抑制资产泡沫创造适合的环境,焦点并不在通胀上面,最好别会错意。
  冲动的企业家
  在铁矿石、螺纹钢等大涨了一年多、价格翻了一倍半之后,我们的企业老总们终于坐不住了,他们考虑要恢复开采中国那含铁率只有20%的铁矿石……
  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大概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前面说过,需求并未真正复苏----以钢铁行业为例,外部需求一路走软,而内部需求在房地产调控和基建投资增速维持稳定的情况下难有靓丽表现,而我们的原材料库存又已到了一个新高度,过剩的风险已经开始显现。
  因此,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当下,我们非但不应大肆投资、重启机器、开足马力挖矿山,反而应该趁着企业缓过这口气的宝贵机会抓紧时间去产能!
  这与在股市里要低买、高卖一个道理。
  我们的企业家们也有着散户一般的特质----在需求饱和的时候加大生产;在价格最高的时候补库存、兼并收购;在行业拐点马上到来的时候大肆举债扩张……
  我们不能刚从火坑里爬出来又往里面跳!
  如前所述,商品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且会继续下跌,只顾眼前利益不计后果的行为将贻害无穷!
  关于大宗商品价格与相关行业我在前期做过如下表述:
  不客气的说----好不容易活过来了,别再去找死!
  恐惧的交易员
  不管通胀到底有多大,美联储加息和中国收紧已经成为事实,而下周即将到来的美联储会议尤其令交易员们紧张----他们不知道加息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飙升到哪里,现在已经到了格罗斯所说的“债券大熊市”关卡2.6%附近了!他们也不清楚中国的债券收益率会跟随飙到多高,他们在2016年已经输得很惨,2017年不知道如何活下去!
  大可不必如此恐惧,因为市场早已经对此充分消化并计入价格了!
  有人将美联储3月份加息称为政策“逆转”,意思是中途180度转弯改变了主意,但美联储的想发和市场预期的转变在情理当中,对此基金经理们理应早有准备才是。
  无论是你看到的美债还是中国债券的收益率,都已经是加息之后应该有的价格,也就是说,除非美联储加息幅度为50个基点,理论上收益率不应有太大的变化,汇率也是如此,当然也包括了人民币汇率。
  关键在于加息之后耶伦会发表什么样措辞的言论。
  我猜想她会比市场预期的温和得多,因为她可不想惹出资产价格大跌、经济重挫的麻烦---尤其是在特朗普仍然很没谱的情况下,她应更强调“走着瞧”。
  因此,当下找机会买入债券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通胀压力温和、经济复苏缓慢、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资产价格虚高的情况下,收益率终将面对现实而回软。
  我们应该担心的是大宗商品价格跌幅过巨从而影响刚刚有苗头的经济复苏,而不是央行的过度紧缩以及利差缩窄引发资本出逃和人民币贬值。
举报/反馈

墨生

0获赞 72粉丝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