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消费国,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也为当地贡献了不少的财税收入。然而,近年来,受到市场需求缩小,经营成本上升的双面夹击,我国服装制造业正在经历成本之困。
成本增利润减服装厂接踵关门
去年年底,在浙江诸暨市的枫桥镇又有9家企业停产关门,其中,7家都是纺织服装厂。在镇上的一些服装企业看来,这些企业相继关门倒闭、最直接的原因是受了融资担保的牵连。
诸暨市枫桥镇某服装厂办公室主任张先生:因为他对方的债务,必须你担保这家企业去偿还如果某一家企业破产了那边银行对我的授信就会降低就会抽资而且它会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这种效应。
但是,资金链断裂,真的是压垮企业的唯一一根稻草吗?
诸暨市枫桥镇浙江开尔制衣董事长何志江:由于现在劳动力工资的提高,福利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再加上各种税费费用的提高,我们在国外出口的竞争就削弱了。削弱了之后呢,国外有好多订单就不到我们这里了。
据了解,目前,诸暨枫桥镇的服装厂从原来的50多家已经减少到30来家,整个诸暨市的纺织服装企业,则从最多时候的65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2、300家。
诸暨市经信局综合科副科长杨云贵:在成本上升,销售价格没有上升倒逼之下,企业的利润非常小,甚至亏损,所以,一部分服装企业选择了停产,或者是转移到其它成本比较低的地区去,或者选择破产。
利润为零一件出口西服的成本账
服装制造业经历着成本之困,那么,加工一件衣服,都有哪些方面的成本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给一件出口西服算算成本费用账。
在诸暨市的枫桥镇,这家做外贸代工的服装企业表示,为了维持生产,这件男士西服的利润已经见底了。
诸暨市枫桥镇浙江开尔制衣董事长何志江:我这件衣服,如果以前做代工的话,可以挣到30到40块钱,现在是保本。
记者:一点钱都不赚?
何志江:如果厂房、设备要去买新的,如果承担了银行贷款的话,那你根本没有利润,是亏损的。
何志江介绍,这种普通的毛料西服在英国市场零售价格为15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120元。但是,每件西服的代工出口价格只有470元,并且,这个价格十年来一直没有变动。
从470元的成本费用来看,毛料主料要花300元(占比64%),纽扣等辅料、包装、物流等花销由原来的30元上升到现在的60元(30-到60)(占比13%);
水电气等动力能源支出由原来的2、3元上升到现在的10元(2、3-到10)(占比2%);
增值税及附加为25.85元(占比5.5%),机器设备折旧及维修保养支出5元(占比1%);
劳动力成本支出由原来的20元上升到现在的5、60元(20-到5、60)(占比13%);
土地相关费用支出由原来的3元上升到现在的10元(3-10)(占比2%左右)
加上贷款融资的成本,生产企业已经没有利润可剩了(利润0)。
从这件西服的成本费用构成来看,占比最高的是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而占比上升较快的也是劳动力成本。
诸暨市枫桥镇浙江开尔制衣董事长何志江:国外呢,应该讲,价格是比较稳定的现在由于我们成本高了,这个三四十块钱,就给我们的工资费用等其它东西吃掉了。
规模效益机器换人降成本
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诸暨市有不少服装企业举步维艰。
然而,在诸暨市的大唐镇,去年以来,通过“机器换人”降成本,袜子行业从绝境中起死回生。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把劳动力成本当作主要的成本负担。这在以手工作坊起家的大唐袜业尤其明显。
诸暨市大唐镇浙江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强:现在就是说,劳动力成本,工人工资,增加得特别快。像以前,他们的工资才一千多,两千多,现在就平均的一个工资,都达到三四千这个样子,就是增长速度比较快。这个的话,对我们这个公司应该说是压力比较大。
在大唐镇,家家户户做袜子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户籍人口仅为3万人,却拥有企业一万两千多家的乡镇,主要靠外来务工人员来做工。由于产业“低、小、散”,产品低质低价竞争,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同样陷入了无利可图的困境。
针对大唐袜业濒临绝境的现状,2014年底,诸暨市政府痛下决心、关停“低小散”企业,并以“机器换人”为带动,配套袜业生产。现在,走进大唐镇的袜子生产车间,大部分生产线上都找不到一个工人。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到半机械化生产,再到现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机器人,机器几乎替代了袜子生产的所有环节。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机器人换人这个趋势是个大趋势, 当然对这个制造业来说,人工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其核心根本在于你是要通过劳动生产率提高促进整个制造业的效率,不仅提高了它的规模经济,还扩大了它的范围品种经济。
欠债48个亿,8年还清,这个像史玉柱一样传奇的人
郭家学开诚布公的谈了欠债48亿的感受,也讲了他如何依靠百年中医药老字号绝地反击,同时畅想了广誉远和他个人的将来,并给创业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2月20日,民生银行董事会改选,红衣白裤的史玉柱在一众西装革履的董事里很显眼。从欠债2.5亿元,濒临破产,再到巨人集团再次崛起,史玉柱的经历不可谓不传奇。但有一个人比史玉柱欠下的债务更多,高达48亿元,他花了8年时间偿还了所有债务,重新出发,2016年旗下的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了40多倍。他就是东盛集团董事长、广誉远实际控制人郭家学。
3月2日,《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第三期“对话领袖——大健康系列”论坛,郭家学开诚布公的谈了欠债48亿的感受,也讲了他如何依靠百年中医药老字号绝地反击,同时畅想了广誉远和他个人的将来,并给创业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以下根据郭家学现场演讲整理:
不久前,郭家学曾经计算过一个数字,如果没有遇到资金链断裂,东盛集团2016年的营业收入会达到4000亿元人民币,大概能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200~300名。“世界500强”曾经是郭家学的理想,但绝对不是妄想,自1987年下海创业至2005年,郭家学白手起家,将东盛集团打造成年营业收入150亿元的医药集团公司,旗下曾有白加黑、盖天力等众多知名OTC药,郭家学甚至曾一度坐上云南白药控股股东董事长的位置。那时候,一切都顺风顺水,郭家学和东盛集团的员工都处于志得意满的状态,忽略了危机早已萌芽,以至于当危机爆发时,大家的反应都很迟缓。
90年代中后期,东盛集团曾给陕西两家国有企业作担保,但2005年时这两家企业几乎一夜之间破产,整个东盛集团的帐号全部被查封。此事发生后不久,东盛集团的一笔大额贷款到期,贷款银行让东盛集团先把贷款还了,1~2天后再贷给它,其中的资金周转通过过桥的方式解决,日息1%。但当郭家学还完银行贷款,去相关银行的行长办公室商量下一笔贷款时,行长给他看了总行刚刚发来的传真,不可再给东盛集团贷款。东盛集团的资金链就这样断了。
2006年初冬,郭家学想到了死,打算以死给大家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解脱。他向那天的黄昏预约了死亡,打算从西安总部大楼上跳下去。但当天下午4点多,早就发觉董事长不对劲的公司管理层,来到郭家学已经黑下来的办公室里。他们提出了问题,如果郭家学死了,郭氏亲眷怎么办,公司2万名员工怎么办。郭家学突然想通了,决定要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他的方式不是破产,而是要还掉所有债务。
在困难时期,郭家学看了两本书,一本是《艾柯卡自传》,在被老福特决绝的赶出福特公司后,艾柯卡接手了濒临破产的克莱斯勒公司,仅花了几年时间,就将克莱斯勒从年亏损几十亿美金,转变成盈利几十亿美金的汽车巨头。一本是日本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的《从五十岁到一百岁的人生规划》,根据自己和身边人的人生经历,松原泰道认为五十岁才是人生真正开始的时间,他在五十岁之后每年至少写一本书。由松原泰道,郭家学想到了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尹六十岁创业。
跌倒时,郭家学不到40岁,他感到自己完全可以像艾柯卡那样绝地反击,也完全有时间来完成这次逆袭。最终,东盛集团在2012年清偿了所有48亿元的债务,其中包括替两家国有企业背的债务。
二、一次参观改变了事业轨迹
郭家学曾经的理想是冲进世界500强,并曾不止一次的有这样的机会。第一次是在医药行业,东盛集团通过一次又一次成功并购,迅速扩大了规模。另一次是在2010年,东盛集团快从债务危机里解套了,当时煤炭行业很火。由于郭家学没有在债务危机中选择逃避,他在商业界赢得了好口碑,朋友们支持他进入能源行业。为了做好准备,郭家学参加了长江商学院EMBA的能源班,2012年结业时,郭家学带领20多名能源大佬同学,来中国最大的煤层气产地山西晋城考察,大家计划发起50亿元能源基金,由东盛集团担任GP,各能源大企业任LP。就在考察末期,当地政府带大家参观了柳氏庄园,这次参观让郭家学彻底放弃了转行,从山西柳氏家族绵延数百年的兴旺,郭家学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他决定要专注于中医药产业,传承和发展中国最古老的无断代中药品牌广誉远。
尽管手握两个国家级保密配方,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受制于还债期间的资金短缺,广誉远多年来一直处于产能不足状态,发展也比较缓慢。自2013年开始,轻装上阵的郭家学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大力发展广誉远上。他主要做了三件事:
1、充实资本——2015年、2016年,广誉远先后完成了2次定向增发,为企业发展夯实了资金基础。2016年,东盛集团将自己持有的山西广誉远公司(广誉远药品的生产厂家)40%股权注入到了上市公司,这次股权的整合,是2016年上市公司净利润大规模提升的重要原因。
2、扩大产能和销路——虽然广誉远的龟龄集、定坤丹和安宫牛黄丸是市场非常认可的药品,但由于长期产能不足,即便工厂一直满负荷生产,也无法实现销售的爆发性增长。2017年,广誉远新的生产基地将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广誉远的销售渠道逐年提升,目前已经进入3万多家药店,郭家学希望明年可以在所有的药店中都看到广誉远药品。
3、现代化和国际化——郭家学提出了名医名药计划,希望通过恢复前店后厂式的传统中药经营模式,将民族医药品牌发展和传承下去。他规划了几种实现方式,第一是开设国医馆,不仅要在全国开,还要走向海外,今年广誉远在澳洲的国医馆已正式营业,未来三年将在当地开设15家国医馆;未来5年,广誉远还要在美国开设300家国医馆,为了给海外业务提供人才,广誉远已在美国和加拿大收购中医学院。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海外医药监管的要求,广誉远正在推进中药的认证研究工作。
举报/反馈

喾眼我福1B

0获赞 215粉丝
关注
0
收藏
分享